三农人物
2018-03-24
强村富民
山西五台县畜牧产业扶贫“一户不漏”
站在新一年的新起点,回看2017年走过的路。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畜牧产业扶贫“一户不漏”的责任意识圆滿“收官”,推动了全县养殖大跃进:牛发展到11.3万头,存栏6.7368万头,出栏4.5632万头;羊发展到59.1万只,存栏33.0942万只,出栏26.006万只;猪发展到10.1万头,存栏4.49万头,出栏5.61万头;蛋鸡存栏达到52万羽。畜牧产业扶贫渉及的387个村1695户人家,有5129口人沾了畜牧业扶贫的“光”。
早在2017年初,五台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就深入县畜牧局现场办公,明确指示畜牧产业扶贫要底清数明,落实到村、养殖到户、受益到每个贫困人。一年的时间,五台县畜牧局组织干部分组划片、以片建队、以队定责、以责定任务,将畜牧产业扶贫户落在了实处。养殖涉及贫困村240个,各类养殖贫困户达到1078户3363人,其中养猪贫困户72户,存栏2405头。养牛贫困户701户,存栏3069头。养羊贫困户300户,存栏数24373只。养鸡贫困户13户,存栏18770羽。养驴贫困户10户,存栏34头。靠养殖打工的涉贫困村15个,有贫困户31户82口人。牧草种植贫困村66个,有种植贫困户283户、人口843口。饲草加工涉及贫困村65个,贫困户82户、767口人。饲草打工涉及贫困村1个、贫困户3户、人口14口人。寄坡管理2户,贫困人口8人。村防贫困户16户,贫困人口52人。涉及畜牧业的贫困户共计1695户,贫困人口数达到5129人,贫困人口的畜牧年收入为养殖贫困户占到全县贫困户的6.02%,人口占到7.72%。县畜牧局对这些贫困户全面进行了扶持,重点在饲养管理、修建圈舍、饲料加工、防疫免疫、品种改良等方面实行了“八项统一扶贫”。目的是通过政府推动、政策带动、市场牵动、部门促动的办法,构成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的扶贫养殖群体,带动和促进贫困户依靠畜牧产业脱贫致富。
“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养牛260头,他们投资118万元购回拖拉机5辆,打包、打梱、揉丝机和联合一体机21台套,玉米收获机和秸杆收割机2台,农用机动车5辆。重点在沟南乡和台城镇设立了秸杆深加工集中点。2017年秋天以来为7个村免费清理桔杆800公顷,打包打梱15.6万个484万千克。除自用136万千克饲草外,又为2018年再育肥牛150头、黄储秸杆74万千克。其余的全部外销,净赚6万元。该社社长闫忠海常说:“养牛能致富,全凭政策好。咱不能丢下乡里乡亲的不管,要拉着他们干活,撵着他们脱贫。”仅养牛和饲草深加工就长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16人,农忙时最多日用劳力44人,人均月工资2800元。6年间,每年为村民们无偿提供牛粪82万千克,可解決100户农家27.3公顷地的有机肥使用,增产粮食4.9万千克。东冶镇西街村“六六红”养猪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标准化猪场,存栏1300头,建成投产后可吸收贫困户20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实践证明,靠畜牧养殖、饲草加工形成的产业链已为五台县“一户不漏”的扶贫誓言系上了“保险带”。
(金俊贤)
产业兴村
山西大同市510个贫困村有了脱贫产业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鳌石乡乱石村地处桑干河畔,大部分土壤为淡栗钙土,土质肥沃,水源充沛。虽然自然资源优越,但由于村民长期依赖传统种植业,收入有限,全村266户598口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501口人。为了促进村民增收脱贫,2017年,乱石村发展以“果树+药材”种植为主的综合农业园区,农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除保底分红外,还可通过享受额外分红。
该项目覆盖了乱石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村内已流转土地134公顷,在新村周围规划实施了134公顷的林药套种项目,栽植寒富苹果141.6公顷,林下套种黄芪、板蓝根、丹参等中药材134公顷,初步测算,两项产业可为村民人均增收18358元。
据了解,大同市近年来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体谋划实施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如休闲观光农业、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中药材基地建设、贫困地区大宗农特产品电商促销项目等。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农业企业与扶贫产业项目对接平台,建立扶贫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引导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加大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对贫困县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科技和培训支撑等,使得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产业和产品,都有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有510个贫困村全部确立主导产业。全市贫困村中,484个村有合作经济组织,5.3万户贫困户有增收项目,7.4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脱贫技能,占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66%。
(孙向阳)
图说三农
寒冷冬季“壹基金”为贫困地区特困儿童送去温暖
2017年12月2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山西公益伙伴联盟、吕梁市志愿者协会、天龙救援队吕梁支队、方山团县委、县文明办、县关工委、县教育局、方山县新星冶炼集团、峪口镇政府、峪口中心校、吉家庄小学、北武当镇中心校等单位负责人赴山西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南村示范小学参加温暖包发放仪式,现场共发放温暖包76包。来自北武当镇、横泉小学、吉家庄小学、南村小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得到了温暖包。
“壹基金”温暖包是“壹基金”公益组织针对偏远地区孤、残、单亲、特困儿童的严酷生活困境发起的社会各界捐赠活动,以解决偏远地区孤、残、单亲、特困儿童御寒物资特别缺乏,过冬衣物、条件和设备均不足的问题,为偏远地区孤、残、单亲、特困儿童送去温暖,送去社会关爱。每个“温暖包”价值为365元,包括棉衣、围巾、手套、帽子、毛绒玩具、棉鞋、书包等物品。
(闫志宏 闫吉平)
低碳发展
山西农村煤改电告别土锅炉
大雪将至,太行山区气温骤降。在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大西庄村,村民胡爱云家的窑洞里却温暖如春。胡爱云指指墙上挂着的碳晶电采暖板说:“这东西不占地方,但跟炭火炉子一样暖和。”
那“烧”电贵不贵呢?同行的阳泉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说,2018年1月1日起,国家出台了更优惠的煤改电价格,每月用电量在2600度以内,每度电价仅2.862角。
说起煤改电的好处,胡爱云的邻居李瑞更兴奋,“以前家里烧土锅炉,每天起早贪黑生火、打炭、续火,屋子里没一两个钟头根本暖和不起来,家里的地板砖压根儿就没干净过。”
据山西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近两年,山西累计完成近4万户的煤改电任务,年减少燃煤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量98万吨。更可喜的是,农村电网经过配套改造,户均供电能力由原来的1.9千瓦增至8.6千瓦,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达到城市水平。
(周亚军)
普惠动态
全国首家酵素标准委员会落户陕西渭南经开区
日前,陕西省酵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渭南经开区正式成立。
标准化是行业发展和兴旺的保障,也是行业发展走向进一步成熟的标志。据介绍,酵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将坚持把提高酵素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开展标准化技术研究,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并通过统筹陕西省酵素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加强酵素种植、菌种选育、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等环节标准化建设,推进产品各环节、全过程的标准化实施,引导生产者、经营者自觉从事标准化生产等方式,促进渭南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据悉,这是全国第一个酵素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标志着今后陕西酵素专业技术领域将有据可依。
(敖 军 符金壮)
山西:“三保险三救助”惠及3万多名贫困群众
记者从山西省扶贫办获悉,山西从2017年7月1日起,对28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健康扶贫政策,截至2017年底已有36944名贫困人口得到扶持,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2.6%。
据介绍,“三保险”是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补充的医疗保险,确保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三救助”是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由财政资金给予全额救助,对24种大病的晚期患者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关怀救助,对少数农村特困人口由民政部门特殊帮扶。
山西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山西设计了“一站式”结算模式: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住院患者提供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参保住院患者出院时只需支付自付费用,其余费用通过定点医疗机构统一窗口享受“一站式”结算服务。
(李俊龙 狄大学)
济困楷模
山西陵川县推进健康扶贫
2017年7月,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正式启动健康扶贫“双签约”工作,建立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和贫困群众“双签约”工作机制,努力解决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不知情、就医报销难等问题,积极推动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地。
健康扶贫“双签约”是山西省针对健康扶贫政策“群众知晓率低、获得感差”的问题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农村贫困群众“就医有保障、报销有人管”的重要抓手。“双签约”即指,家庭医生团队和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进行“一对一”签约,为群众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干部与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进行 “一对一”签约,为群众提供扶贫政策宣讲和医保报销、民政救助的代报代办等服务,解决就医报销等问题。
陵川县健康扶贫“双签约”工作开展以来,由县医疗集团和县中医院牵头,全县医疗卫生系统采取“1+1+1”组合式签约服务模式,成立了34支由县、乡、村医务人员组成的“三级”健康扶贫“双签约”医生服务队,加快推进“双签约”工作,全县共签约3833户、8692人。目前,县、乡、村三级签约医生正分别按照每季、每月、每周对“双签约”贫困人口进行随访服务,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切实感受到健康扶贫政策的阳光和温暖。
(韶 宇 雪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