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生成极致互动 闪出课堂思维火花
2018-03-23唐晓燕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精心预设就会迎来学生的有效生成。一节数学课的有效预设就像是一棵大树一样,深深的扎根大地,不断吸收沃土的营养,来生长出茂密的枝叶。对于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我们更应该了解孩子的状况,要能敏锐的感知课堂状态,以便掌控预设的指向性与精确性,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预设;极致互动;精彩生成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对于乡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亦是如此。数学课堂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思维的火花在不断的喷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在不断地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浓厚的,是快乐的,这样才能迸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这种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是离不开课前的精心预设。那么如何在课前做足预设,使课堂舞出思维的精彩,使预设和生成能够极致互动呢?结合本人十余年的乡村教学经历,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
一、 把握教材,精心预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定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好课堂教学预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考虑得越详尽,越周密,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才能为有效生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1. 整体把握教材,明确使用方向。
拿到教材,理清教材后,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要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对重难点部分内容要反复的感悟,掌握其本质要求,以便于在教学中完美的落实。同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确定内容的容量、梯度等,加以研究,使数学学习尽可能保持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统一。
2. 分析研究学生,把握学习起点。
教学从哪里开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状况进行教学。”学习者在对学科内容学习前,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是影响新知的重要因素。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乡村的孩子在课前了解图形的途径基本上就是家中的积木玩具,但是班级里却有大部分的孩子是没有的,因此他们在感知过程中是不如经常接触图形的孩子接受的快,所以我在教学前让孩子们把家中的积木玩具带来,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经验被利用,激活,调整和提升的过程。
3. 课堂运筹帷幄,力求有效生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存在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随时都有意外的“通道”和“风景”。课前的有效预设,应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多种“通道”,这样教师可以随机应变,及时选择预设,为有效生成提供保障。例如在教学《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思考8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可以做如下预设:①8-2-2-2-2=0 ②8里面有4个2 ③8÷2=4。
二、 不拘一格极致互动
“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这必然要求教学活动突破预期的教学目标和预定的教案限制,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特别是意外生成的资源,我们应冷静思考,敏锐捕捉,有效的加以处理,机智的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学顺利的展开。
1. 针对问题,灵活调整。
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就是为课堂教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而教师只需要顺水推舟,让孩子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顺着他的思路走下去,将问题合理化解决,让智慧的火花喷发,使之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理解错误,升化生成。
在數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错误,是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理解错误的合理性,有利于教学动态资源的开发,如在低年级教学中,乡村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匮乏,导致好多知道的,懂得的无法去准确的表达,有时候更甚是表达错误。那这个时候正好就是根据孩子所表达的错误语言,加以指导,升化出更精彩的生成。
3. 关注价值,活跃思维。
孩子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视觉角度不同,就会有生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不同的发现。正如同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思维常常超出了我的想象。而此时的我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成价值,让孩子的思维活跃于课堂,快乐的学习。
三、 行成于思,强化内涵
“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亚里士多德”。如果一位教师仅仅只是满足于教学中获得的经验,而不去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使再多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过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无任何改进。所以我们需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的内容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总之,数学新课程新理念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我们继续学习,继续深造。让我们增添智慧,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也为我们乡村学校教学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有效预设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是举足轻重的,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保证,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同样没有生成的课堂也是不精彩的课堂。只有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的预设,才能迎来精彩生成。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作者简介:唐晓燕,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宿城区洋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