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人和生态社会的有机融和

2018-03-23刘丰源

学理论·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自然马克思

刘丰源

摘 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过度开采,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促使人们更多地去关注生态,于是生态社会、生态人等概念和理论应运而生。以对“生态人”和“生态社会”的思考,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了方便,下文将用《手稿》代替)进行了再解读,发现在《手稿》中,已经蕴含了“生态人”与“生态社会”的基础思想,并且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以手稿中的理论为基础,可以让二者达到一种有机的融和。①以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生态社会”成了“生态人”实现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生态人;生态社会;自然;马克思;巴黎手稿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85-03

目前学界,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生态人”或“生态社会”的相关理论。但是,关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没有过多的相关论述。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本文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论证了在《手稿》中已经蕴含了“生态人”和“生态社会”的基本思想。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生态人”与“生态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论证与表述。

一、《手稿》中的生态人思想

1.生态人概念

Robert Hart在1984年出版的著作《A historical study of ecological man》中,使用了“生态人”(Ecological man)一词。“生态人”是与“经济人”相对应的一种假设性划分,与“经济人”相比,它是一种更加符合人类本质的理论设定。广义的“生态人”定义,是主张人与自然,以及他人和自身的完善,即人与自然一体化。“生态人”表现出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强调了生态的重要性。并且在“生态人”的广义定义中,人要利用科学和技术,去改善自然。

2.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1]56此外,人还有精神生活,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人得以在其中生存的自然界。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57自然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资料,对自然界环境的破坏,就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生态意识与生态观,也就成了人的本质中的“应有之义”。正是这一理论基调,让“生态人”思想,在《手稿》中找到其理论根基成为可能。“任何一个对象对人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来说才有意义)恰好都以人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87人是拥有自我意识以及内在尺度,具有改变、创造对象能力的类存在物。这是人能够运用科技去改善和改造自然的基础,也是“生态人”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之一。

3.自然是人活动的对象

自然作为人活动的对象,可以划分为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理论领域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实践领域展现了人的普遍性。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了自己是类存在物。“人不光生产自己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人类还再生产整个自然界。”[1]58同时,生态观与生态意识又是人本质中的应有之义,那么人在再生产自然的过程中,生态观与生态意识,就应该贯穿于人的实践活动始终。《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通过对工业的影响,影响到人在生产实践中所使用的工具,进而影响到人可以改造自然的深入程度。这些,可以被看作是“生态人”思想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的理论根基。

4.通过实践所产生的异化

正如马克思所说:“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1]60劳动的异化,是以劳动外化为前提的,正是因为劳动的异化,产生出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还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这些,与人的类本质是相悖的,更是生态人思想所要解决的,也是马克思想要解决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改善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克服异化,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好。这也同样是“生态人”思想所推崇的。略有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克服异化,就要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改变,进而改变整个社会,改变具有普遍社会属性的人之间的关系。人同时还具有自由、自觉地活动这一类本质,这就决定了,人不是仅仅只能依附于自然,人还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这是让“生态人”思想中“利用科学和技术去改善自然”成为可行的条件之一。

5.《手稿》里理想中的人

人属于自然界,而同时自然界又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但是,人在被其自身异化力量的统治下,失去了人的类活动能力。人只有在克服异化,恢复人的类本质的情况下,才能恢复人与自然的这种互益关系。马克思是想通过对全人类的解放,进而实现个体的解放。“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1]112也就是说,人以一种更全面的方式,即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个人对他人,以及对自然界的一切关系,都必须是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这些,也都可以被看作是“生态人思想”的理论依据之一。生态观与生态意识,是人本性中就应具有的,“生态人”的基本思想,也成了人本质之中的应有之义。人通过科技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对自身的提升,归根结底,也都可以看作对自然界的提升。把科技应用到自然之中,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突破纯自然条件下的“限制”,帮助自然恢复人类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害和污染,让自然能够更快地恢复。

二、生态社会思想

1.生态社会思想

社会生态学学派的创始人Murray Bookchin在《自由生态学》一书中第12章有一些关于“生态社会”的阐述。首先,“生态社会的概念必须始于一种坚定信念,即社会与自然并非是内在对立的。”[2]同时,“作为一种自然进化的独特产物,人类把它的推理能力、创造性的双手和高度的有意识合作——都是自然史中的质的发展,带入了自然,有时是帮助性……”[2]最后能够“使自然更加丰产、多样、整体性和一体化,也许构成了自然进化中某些值得期待的方面。人类构成了这一不断扩展的自然趋势中的理性代理者———他们甚至可以在实践中得益于它,从而获得种类更加多样与数量增加的食品,是自然的一种内源性自我调整……”[2]

2.马克思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人生产的。”[1]83并且“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地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地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83“自然与社会并非对立”,这与“生态社会”的首要基本思想相暗合。人的劳动活动,产生出一种与自身相异化的活动产物——工业。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马克思认为“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1]89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界的社会的现实和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自然界、人、社会和自然科学(人本质力量的外化),四者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可以对其他各部分产生影响的个体。相较以自然为出发点提出,更多的是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一体化的“生态社会思想”。

3.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在文中写道:“在大城市中发现的普遍污染……甚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在工人那里也不再成其为需要了……工人必须为这停尸房支付租金。明亮的居室,曾被埃斯库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称为使野蛮人变成人的伟大天赐之一,现在对工人来说已不再存在了。光、空气等等,甚至动物的最简单的爱清洁的习性,都不再成为人的需要了。肮脏,人的这种腐化堕落,文明的阴沟(就这个词的本义而言),成了工人的要素。完全违反自然的荒芜,日益腐败的自然界,成了他的生活要素。”[1]121-122根据马克思的表述,城市中环境的污染,加重了工人的异化程度。劳动的异化不仅使工人丧失创造性和主体性,被自己劳动产品所支配,还丧失了生活的基本要素。所以马克思第一次引用了“联合”和“联合生产者”的概念,想要消除私有制财产所带来的异化。

在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中,“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1]60生态观和生态意识是人本质中的应有之义,所以由人所生产的社会,也应该是符合自然生态的社会,就如“生态社会思想”中的首要信念——自然与社会并非全然对立。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历史是人类的历史,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历史。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人的历史,既是人的生成过程史,又是人对自然认识与再生产的历史,人的发展,也是自然的发展。这一点在“生态社会”的理论中,也有着相同的观点,但是,马克思还看到了,人有自己的意识和内在尺度,人具有再生产自然的能力。人在改善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空间,提升自己改变自然能力的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让自然变得更好。这也正是“生态社会”中所提到的“给自然带来的好处”。这种调整,是源于自然的一部分——人,也就是说这是自然的一种“内源性自我调整”。这些思想也都是“生态社会”的基本思想,都可以从《手稿》中推论出来。

三、生態人和生态社会的融合

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不光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空间,还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材料。自然界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完全独立于人运行,也就是说,人并非完全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客观规律可以直接制约人的劳动和生产的过程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产方式中,成了一种工具化的存在,自然仅仅被当作了科学技术的客体,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这正是“生态人”和“生态社会”首条原则就反对的。自然界自我调节、恢复和净化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限制的前提就是超越,人类可以利用科技,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善自然的自我调节、恢复和净化。这也正是“生态人”与“生态社会”所提倡的,“利用科学和技术去改善自然”。

自然、人、社会和自然科学,四者是处于相互关系中的有机整体,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是人与自然建立关系的桥梁,是从自然人到自由人(共产主义下的理想人)的前提。解决好人类社会的内部问题,是解决自然污染和破坏等等这些外部问题的前提。也就是说,人民只有成为社会的主人,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解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带来的异化,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制度问题。要解决社会制度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成员一起去努力才行。所以,内含于马克思“人”的“生态人”,与内含于马克思“社会”的“生态社会”的关系应该是:“生态社会”是“生态人”实现的先行条件,人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个人,而是具有社会普遍性的个人。我们要通过对社会“内部问题”的解决,进而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外部问题”,只有我们先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恢复人应有的类本质,克服私有财产所带来的异化,才能真正作为主体性的人,自然才能真正成为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对象。但是,我们应注意,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始终都应处于动态中,“自由与全面”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全面的人。每个人的自由,是处于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的,并不能作为现实的追求目标提出来。共产主义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要抹杀每个人的个性,而是要恢复人应有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达到真正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个人的解放,在马克思这里是从属于整个人类解放的。已经生成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1]8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默里-布克.自由生态学:等级制的出现与消解[M].郇庆治,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自然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