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及发展建议
2018-03-23赵记军唐继荣李崇霄刘文周涛胡玉洁
赵记军 唐继荣 李崇霄 刘文 周涛 胡玉洁
摘要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是打好农业面源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持续推广的回收利用模式是推进废旧地膜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整体水平的关键。基于甘肃省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概述了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形成的2种废旧地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归纳分析了运行方式及运行效果,并针对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模式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废旧地膜;回收;资源化利用;模式;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155-02
Abstract The recycling of waste plastic fil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replicable and sustainably promoted modes of waste plastic film recycling are key factors for promot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effective recycl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plastic film.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Gansu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two typical modes of waste plastic film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operation modes and effect were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key problems,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wo mod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waste plastic film;recycling;resource utilization;mode;Gansu Province
甘肃省是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较早、发展速度较快、栽培面积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地区之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破解了干旱这一制约甘肃省农业发展的瓶颈,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与此同时,伴随产生的废旧地膜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视觉污染”,其对农业生产环境构成的“潛在威胁”也不容忽视,正成为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是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甘肃省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循环利用”的工作思路,基于不同区域实际形成了2种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典型模式[1-2],有力地推进了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工作。本文对2种模式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持续健康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1 模式概述
1.1 “废旧地膜—再生颗粒—深加工产品”模式
为“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墒”,实现“秋雨春用”,破解农业生产中水分短缺和季节性分布不均的制约瓶颈,近年来,甘肃省在中东部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中全面推广全膜覆盖技术。该技术推广使用的地膜为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地膜厚度、抗拉伸强度、耐候期等指标较高的高标准地膜,其质量好、易回收,单纯依靠市场行为基本能得到有效回收[3-4]。该区无灌溉条件,回收的地膜泥沙附着量少、相对干净,具有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将回收的地膜粉碎、清洗后,通过热熔、挤出生产再生塑料颗粒,用再生颗粒生产聚乙烯管材、塑料容器、滴灌带等深加工产品,探索形成了“废旧地膜—再生颗粒—深加工产品”这一旱作农业区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模式(图1)。为保证废旧地膜加工达到清洁生产要求,在生产线设计时,需要配套安装废烟(气)收集、处理设备,建设多级沉淀污水循环处理池,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
1.2 “废旧地膜—地膜粉—深加工产品”模式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蒸发损耗,实现农业节水,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近年来甘肃省在河西灌溉农业区广泛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覆膜技术。该区使用的地膜以往基本上是农民自购的厚度约0.006 mm的超薄、低标准地膜,使用后的地膜碎片化相对严重,加之由于该区有灌溉条件,回收的废旧地膜中包含有大量秸秆、根茬、土块和杂草等杂质,清洗造粒难度大、出料率低[5]。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将回收的地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矿渣,通过高温熔解、称重铸型,生产出适用于城市市政工程中供水、绿化等的下水井圈、井盖、树篦子等再生产品,探索形成了“废旧地膜—地膜粉—深加工产品”这一灌溉农业区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模式(图2)。该模式将回收的混杂有作物根、茎的废旧地膜直接粉碎生产地膜粉,尽管其中土壤、沙粒、根、茎等其他材料含量高达20%左右,但正好符合了加工生产井盖等下游再生产品必须含有一定杂质的生产要求,从而有效解决了废旧地膜杂质多、难以清洗造粒的难题,使含有大量杂质的地膜得到了再次利用。
2 运行方式
从回收主体上看,废旧地膜的回收主要以种植农户为主体,依托扶持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带动发展回收经纪人、流动商贩或在偏远地区设立固定回收点等方式收购废旧地膜。从回收形式上看,全省基本形成了企业自主回收—加工型、商贩收购—企业收购加工型、农民交售—商贩和企业混合收购加工型3种回收加工废旧地膜的方式。从回收机制上看,部分有条件地区通过“以旧换新”“以物易物”等途径或建立农田保洁员、实行废旧地膜回收保证金等制度回收废旧地膜。旱作农业区个别县区还率先探索建立“谁生产、谁回收”的良性机制,即在政府招标采购地膜时,推行充分考虑回收因素并予以相应加分的做法,优先采购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生产的高标准地膜,以此鼓励和引导地膜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从收购方式上看,由于农田残膜杂质含量大,覆膜用量虽然只有75~90 kg/hm2,但回收的残膜重量往往提高3~4倍。因此,企业一般在收购时均按体积论价,因地域和用膜质量差异,一般25~30 m3可加工1 t再生颗粒、约10 m3可加工1 t地膜粉。从综合利用方向上看,回收的废旧地膜主要用于生产地膜再生颗粒和地膜粉2类初级产品及井盖、塑料管、树篦子等深加工产品。从适宜地区上看,“废旧地膜—再生颗粒—深加工产品”模式适宜在地膜质量高、可回收性好和再生利用价值高的地区推广,“废旧地膜—地膜粉—深加工产品”模式适宜在地膜可回收性差和泥沙、秸秆等杂质含量大的地区推广。
3 效果分析
废旧地膜是可再生利用的资源,回收则利,弃置则害。实践证明,甘肃省基于不同区域实践形成的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模式,将“农民—商贩—网点—企业”等各利益体通过市场化形式联结起来,实现了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效防控了廢旧农膜残留,改善了农业农村环境,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3.1 提高各利益方收益
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废旧地膜是放错了位置、可变废为宝的资源,这不仅增强了农民群众参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带动了全社会尤其是农民这个主体对环境污染治理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注与参与。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由于当地农民已普遍使用0.01 mm高标准地膜,约投入112.5 kg/hm2,除去国家和省级补贴之外,其余自筹部分农户投入成本约1 050元/hm2左右,而回收旧膜可得约165元/hm2左右的补偿收益。废旧地膜回收企业以合理的价格敞开收购,激发了农民捡拾交售的积极性,捡拾交售废旧地膜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废旧地膜再生产品市场销售也走俏,如2014年,废旧地膜再生颗粒价格高达7 000元/t,回收加工企业的效益十分明显,积极性也较高。
3.2 带动社会人员就业
回收加工利用企业拉动废旧地膜回收和加工利用2个环节的工作开展,是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的核心纽带和关键平台。近年来,通过争取国家项目、设立省级专项激励和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成功培育了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区,涵盖捡拾、回收、加工环节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催生了农村新型环保产业,保障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目前,全省扶持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近300家,年带动从业人数约20 000人。
3.3 防控地膜污染风险
依托废旧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模式的运行,有效减少了农田中废旧地膜的残留量。2015年全省20个农田残膜国控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0~20 cm耕层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为0~151.8 kg/hm2,较2008年全省12个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平均残留量为78.45~220.05 kg/hm2的监测数据明显降低。地膜残留量的减少,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有效防控了废旧地膜残留对农田的污染风险。
4 发展建议
4.1 加快机械化捡拾农机具研发推广进度
目前,废旧地膜捡拾回收主要还是人工捡拾。据实地测算,人工捡拾废旧地膜每人最多能捡拾0.2 hm2/d,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地膜回收成本高达750元/hm2左右,人工捡拾地膜存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的转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耕种收作业的推进等,实行并创新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是新形势下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为此,应加快地膜回收机具研发和技术集成,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攻关,率先加快研发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典型覆膜模式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机具,并加大地膜回收机具补贴力度,以降低人工捡拾劳动强度,提高废旧地膜捡拾回收效率。
4.2 强化回收加工企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地膜再生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电价和税收负担已逐渐凸显,回收加工行业已面临着再生产品生产成本“地板”抬升,销售价格“天花板”降低的趋向。以电价为例,据调查甘肃省目前各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行业执行用电政策不一,除个别规模以上企业享受大工业电价[约0.5元/(kW·h)]外,大多数初级回收加工企业执行的仍是一般工业电价[约0.8元/(kW·h)],有的则是执行非普工业电价[阶梯式电价,白天高峰期电价高达1.1元/(kW·h)],企业加工1 t废旧地膜再生颗粒电费投入约占总投入的1/5,企业普遍电价成本投入较高。废旧农膜回收与利用行业具有公益性质,基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行业运行现状中面临的新情况,为推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这一新型农业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有关职能权限管理部门从政策上予以创新扶持:一是出台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享受农用电价优惠政策;二是制定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税收征返或减免优惠政策。
5 参考文献
[1] 达存莹.甘肃旱作农业中“白色污染”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8):132-133.
[2] 窦芙萍,杨树铭,周英,等.《废旧地膜回收技术规范》解读.甘肃科技,2016,32(10):79-80.
[3] 闫发旭,程兴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研究[J].农业机械,2011(13):96-98.
[4] 韩长军.实施废旧地膜回收 保障农业生态环境[J].吉林农业,2014(15):2-3.
[5] 裴海东,贺生兵,范彦鹏.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甘肃农业,2016(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