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研究

2018-03-23杨文丰

考试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生

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在语言以及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力。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论文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一、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新课程体系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成为每个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教学评价方式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树立科学的评价观,真正结合小学生实际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情况。

目前新课程改革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改革理念的提出对学生培养方向做出明确的界定,结合学生特点提出相适应的培养目标。构建客观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实现新课改的最终教学目标。结合传统评价方式来看,传统评价方式不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成长。对此结合时代发展与教学需求,对基础教育素质评价体系提出新的要求。针对小学生实际情况构建真实反映具体素质水平的评价体系,成为现代教育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 素质教育评价目的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次树立学生素质评价的理念,改变传统教育关注成绩的现状。不仅关注结果,同时注重学生成长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体系的有效结合,形成评价组成的部分。

素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对传统教学评价中的不足进行完善与改进,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准确认识,发挥教学评价的目标,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素质评价注重对动态学生评价,探索发展性的教学体系,以环境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如何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一)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体系的多样化

鼓励语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模式。这种评价可分为课堂教学及时性、作业批改评价两个方面。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及时鼓励与肯定,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语评价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性。口试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利于调整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口试评价要注意随意性,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辩论赛,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二) 注重自我评价、互评与多主体参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然而素质教育评价方法多样性,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做出评价,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可适当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信息,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与结果的成长记录,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可以说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利于促进学生多渠道获得信息,能够从多角度认识自己,完善自身素质水平。

(三) 转变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注重差异

在教学中不只是评价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方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评价者更好发展的角度,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等方面。然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通过学生各方面指标,综合性评价学生。

结合小学生发展来看,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评价内容不均衡。对此,我们应该强调注重差异性评价,注意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不能以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层次、发展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尊重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这种评价更符合人才教育成长的规律。

(四) 教师应该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模式,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首先教师应以发展性的角度看待学生成长的过程,鼓励、引导学生对自身成长过程的记录。通过记录成长过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成长过程。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自信心得到培养,提高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教师应适当改进考试制度。改变传统单一化的考试形式,适当运用分散与分项的考试方式,加入课外考试内容,有效实现课内外结合的考试模式。这种考试模式,能够改变传统考试的死板与学生厌烦的过程,真正地享受考试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开放眼光去布置学生作业,从欣赏的视角看待学生的答案,给予学生鼓励。对班级里学生成绩不佳、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适当结合学生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学习对策。同时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发现学生优点时及时鼓励。开放性作业解答上,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身心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四、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素質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处于不断完善与提高的过程。新课程实施还需要继续完善与探索,以全面学生素质评价体系,逐渐取代单一化的考试制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有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记平.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J].新课程(教研),2011(7).

[2]朱初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J].课成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

作者简介:杨文丰,小教一级,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九顶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