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244”模式的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探索

2018-03-23高会民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3期
关键词:融合经济专业

高会民

摘 要:通过近几年我院专业教师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我院职业技术学院自身情况,从教师自身发展出发,创建基于“244”模式的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模式,强化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探索提升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方式、方法,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专业教师;地方经济;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3.069

0 引言

高校专业教师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开启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对于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院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探索及现状研究分析,以促进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44”模式就是创建“两个优化,四个依托,四个融合”(优化资源、优化服务;依托项目、依托社会团体、依托专业、依托企业;融合国家政策、融合地方目标、融合行业发展、融合企业实情)的模式。

1 “两优化”是教师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的基础

1.1 优化资源、服务促进自身整合

专业教师要服务地方经济,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规划及特色首要应该优化资源、服务促進自身整合。专业教师须自身资源优厚,服务领域广泛;专业教师要有自身完整的学科体系、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师要有广布社会各个行业、企事业、服务业的人脉;专业教师须有强大的地方、学院、系部等各部门的支持。专业教师在获取有关科、教、研、用专项项目及自筹项目、专业专项建设项目、专业技能大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协作建设优先权的优势,利用整合这些资源,放下身段优化服务意识,必然会在投身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几年来我校基础部多名专业教师获取多项项目资金正是其典型体现。

1.2 优化资源、服务,加强专业为引导,突出自身特色

专业教师要服务地方,坚持发挥政府引导、地方需求、学校主体、学生核心的作用,服务意识,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提高自主教师发展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服务三农”和助力贫困地区等政策要求,起到中高职院校发挥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特色的重要作用。专业教师注重学校特色、市场调节、专业指导,实行以市场需求、校企规划、资源配置为指导,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保持并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院汽车、机电等专业历年来在各项大赛中能够取得较好成绩正是各个专业教师把握学院特色、注重专业引导、加强自身资源及服务意识的结果。

2 “四依托”是教师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方式

2.1 依托项目为主寻求合作,加强教师地域影响力

要加强教师地域影响力,项目是目前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主要手段。发挥各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中西部教师教育创新计划”“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发挥教师自身优质资源辐射作用。专业教师通过政府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地方政府所提供管理指导、成长规划、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技术创新专业化网络服务平台;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项目;加大专业创业服务,建立创业基地,寻求获取有力社会合作等措施。各个专业教师正是通过项目,完成了教师地域影响力。

2.2 依托社会团队,充分发挥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随着现代行业在国家“十三五”期间的快速发展,依托社会团队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开发、成果转换和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因地制宜开展社会团队服务,我们遵循基于“244”的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汽车、机电、学前等专业加入各种教育集团、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利用社会团体为团体服务、为学生服务,就是为地方服务。专业科技型社团(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电气维修、英语等协会)开展专业专题讲座,开展设计、模型、组装大赛、电子大赛、对外宣传等活动,既提升文化育水平,营造了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又立足专业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2.3 依托专业优势,服务行业,促进地方发展

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多方面的社会培训,探索培训、合作的新形式,充分发挥专业、师资的优势,不断提高学院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1]。汽车、机电、电子信息专业联合行业不断服务学生各种职业证书考取,补充地方人才需求,促进地方服务。

2.4 依托企业促进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高校教师自身的发展、科研成果转化、实践教学都需要与企业合作;企业基于经济利益、政府、人才、科技等因素需要与院校协作。教师为企业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改良生产工艺、企业培训等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企业协助教师共同完成相关研究申报、对口专业实验、调研、建立合作基地。教师精准服务,实现服务地方协作链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方面。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深入开展服务企业行动[2]。“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指导,共谋发展”是对专业教师实现服务地方经济方法、方式的根本保障具体释义。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与企业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特色作用,形成政府、企业与院校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各自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例如:学院教师设立“文化墙”和“学生风采作品展”,定期举办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校企文化对接,以事实说话,收效明显,成果丰硕。

3 “四融合”是教师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的出发点

3.1 融合国家政策,促进教师服务地方教育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提出政府主导、院校主体、企业核心的理念,要完成和服务地方经济国家层面的政策以指导、引导为主,地方政府政策具体化、实际性更强,结合国家、地方政府不断寻求发展的企业才是核心。高校专业教师作为发展自身需要,必须紧跟政策、形式需求,以自身为主体,认真研究国家大政方针、地方政府战略目标,行业企业供求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学院相关规章制度,适应社会、服务地方、投身企业发展研究,最终实现服务“四融合”。我校发展教育特色和职教特色,专业教师利用专业优势不断改进学前、汽车、机电、电子信息等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四融合”具体表现,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3.2 融合地方目标,加强技术创新与合作交流

按照“整合资源、特色创新、联动助推”的原则,加强技术推广、信息多方协作交流,积极借助其它院校、行业、企业、事业、研究机构、社团、学团等力量,构建集实习实训、创业孵化、技术研发、实践培训为一体,满足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教育研究的创业平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围绕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办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是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工程有机融合的源动力,是教师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的出发点。学前专业几年来加强与彩虹幼教中心、马泉幼教中心、纺配幼儿园等协作收效显著。

3.3 融合行业发展,完善教学研究与市场、服务发展

现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模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现代学徒制式是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服务基地的有利保障。“订单式培养”和“定制班”的实施也有利于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完成在校学生的职业融合、技术应用以及岗前培训等过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健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3]。

3.4 融合企业实情,健全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积极聘请本专业专家深度参与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岗位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和教学评价。参与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业证书认证制度,统筹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职业学校办学行为,严格落实专业教学标准,防止以升学为目标组织教学[4]。

总之,通过近几年我校专业教师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从学院教师自身发展出发,“244”模式的专业教师探索提升专业教师服务地方经济方式、方法,强化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专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互促共进必将收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玉双.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振兴之路[J].学理论,2012,(34):224-225.

[2] 科技部. 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6-10-25].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6-10/25/c_135779703.htm.

[3] 趙婀娜.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袂推出振兴计划百亿大单投向百所中西部高校[J].陕西教育,2013(6).

[4] 黄崇青.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体系构建[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融合经济专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融合》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