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2018-03-23陈小花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马铃薯产量

陈小花

摘要 通过比较4种不同黑色地膜覆盖方式种植,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的集雨保墒效果及对马铃薯生物性状、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索适宜旱作区马铃薯对天然降雨的有效利用途径。结果表明,4种处理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为最好,保墒增温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产量为39 121 kg/hm2,单株结薯数为8.5个、单株薯重0.75 kg、大薯率为61.33%,较对照露地种植增产7 394 kg/hm2,增产率为23.31%,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4个、0.14 kg、15.43个百分点。

关键词 马铃薯;覆膜方式;土壤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076-02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年降雨量不足350 mm,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区。境内海拔高,土壤疏松,富含钾素,适宜种植马铃薯,地膜覆盖已成为安定区马铃薯栽培中最主要的抗旱保墒增粮技术,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1]。为了进一步优化地膜栽培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丰富旱作农业内涵,进行了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保墒效果试验,通过对不同覆膜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集雨保墒效果的研究,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一农户的旱川地中,土壤类型为黑麻垆土,试验地海拔高度为1 750 m,年平均降雨量为340 mm,年平均气温为6.3 ℃,≥10 ℃有效积温为2 239.1 ℃,耕层土壤(0~20 cm)含有机质9.47 g/kg、速效氮126 mg/kg、速效磷12.5 mg/kg、速效钾148 mg/kg。试验地前茬为玉米,肥力水平中等,地力均匀,结合深耕整地施入施可丰复合肥(20-10-10)450 kg/hm2、撒可富马铃薯专用肥(15-15-15)750 kg/hm2。

1.2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青薯9号,由定西市百泉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提供。黑色聚乙烯地膜,厚度0.012 mm,由甘肃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分别为全膜双垄垄侧栽培:选用宽120 cm、厚度为0.012 mm的黑色地膜,膜与膜间不留缝隙,相接覆盖,地膜相接处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大垄宽70 cm、高10 cm,小垄宽40 cm、高5 cm,马铃薯种植于大垄垄侧;单垄双行侧播:选用宽90 cm、厚度为0.012 mm的黑色地膜,大垄宽70 cm、高15 cm,垄沟宽40 cm,马铃薯种植于垄侧;单垄双行微沟侧播:选用宽90 cm、厚度为0.012 mm的黑色地膜,大垄宽70 cm、高15 cm,垄沟宽40 cm,垄脊微沟10 cm,马铃薯种植于垄侧;通用全膜垄上栽培:选用宽120 cm、厚度为0.012 mm的黑色地膜,膜与膜间不留缝隙,相接覆盖,地膜相接处在垄沟处,垄底宽32 cm、垄面宽18 cm、垄高8 cm,依次起垄,每3垄覆膜,马铃薯种植于垄面;露地播种(CK):采用垄作方式,大垄宽70 cm、高15 cm,垄沟宽40 cm,马铃薯种植于垄侧。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44 m2(5.5 m×8.0 m)。

1.4 试验过程

各处理覆膜时间为2017年5月1日,播种时间为5月5日,种植密度52 500株/hm2,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农艺性状。按马铃薯生育期调查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及各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

1.5.2 土壤温度测定。在出苗期、开花初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各处理分5、10、15、20、25 cm共5个土层使用直角地温计分别测定[2]。出苗期将地温计埋入种植带2行间,全生育期均在固定地方读取地温。各生育期地温测定均选在干燥晴天进行。

1.5.3 土壤水分测定。在出苗期、开花初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各小区分0~10 cm、10~20 cm和20~30 cm共3个土层分别取土样,各处理取样位置均在种植带2行间,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公式为:

土壤含水量(%)=(土壤鲜质量-土壤干质量)/土壤干质量×100

1.5.4 产量与大薯率。收获时各小区单收计产。并按大小分级,50 g以下为中小薯,50 g以上为大薯,大薯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大薯率。

1.5.5 块茎生长状况。各个处理随机抽取10株观察块茎性状特征、块茎数目、单株块茎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出苗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和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最早,为6月1日,较单垄双行侧播处理和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处理早2 d,较露地播种处理(CK)早4 d;开花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最早,为7月8日,较单垄双行侧播处理早3 d,较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处理早4 d,较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早2 d,较露地播种处理(CK)早6 d;成熟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为最早,为10月8日,较单垄双行侧播处理早4 d,较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处理早6 d,较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早2 d,较露地播种处理(CK)早9 d;各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存在差别,以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处理的生育期最长,为134 d,较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延长4 d,较露地種植处理(CK)早1 d。

2.2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土壤0~30 cm耕层含水量有明显差异,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为最好,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其保墒效果都高于其他处理。在出苗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最高,平均为9.33%,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1.03个百分点;在开花初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最高,平均为11.87%,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1.77个百分点;在淀粉积累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最高,平均为11.67%,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1.1个百分点;在收获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最高,平均为12.27%,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1.84个百分点。

2.3 不同处理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土壤温度(0~25 cm)有较大差异,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为最高,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其增温效果都高于其他处理。在出苗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最高,平均为16.44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3.8 ℃;其次是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平均为16.4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3.76 ℃。在开花初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为最高,平均为22.34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4.82 ℃;其次是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平均为22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4.48 ℃。在淀粉积累期,以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为最高,平均为23.14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2.6 ℃;其次是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平均为22.64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2.1 ℃。在收获期,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为最高,平均为19.02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3.08 ℃;其次是通用全膜垄上栽培处理,平均为18.84 ℃,较露地种植处理(CK)高2.9 ℃。

2.4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在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等性状表现上存在差异。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为最好,与露地种植处理(CK)相比,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4个、0.14 kg、15.43个百分点;其次是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处理,与露地种植处理(CK)相比,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1个、0.1 kg、13.25个百分点;再次是单垄双行侧播处理,与露地种植处理(CK)相比,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分别增加0.7个、0.07 kg、8.51个百分点。

2.5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9 121 kg/hm2,较露地种植(CK)增产7 394 kg/hm2,增产率为23.31%;其次是单垄双行微沟侧播处理,为36 879 kg/hm2,较露地种植(CK)增产5 152 kg/hm2,增产率为16.24%;再次是单垄双行侧播处理,为35 409 kg/hm2,较露地种植(CK)增产3 682 kg/hm2,增产率为11.61%。经对小区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知,F =8.68>F0.01=7.01,各處理间差异极显著(表6)。

(下转第79页)

3 结论与讨论

地膜覆盖技术在定西市安定区已推广应用多年,其良好的增温保墒增产作用是旱作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具有其他覆盖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黑色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更是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效果[2-3]。研究推广应用便于机械化耕作的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通过试验,各处理以全膜双垄垄侧栽培为最好,保墒增温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产量为39 121 kg/hm2,单株结薯数为8.5个、单株薯重0.75 kg、大薯率为61.33%,较对照露地种植增产7 394 kg/hm2,增产率为23.31%;与对照露地种植处理相比,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4个、0.14 kg、15.43个百分点[4-5]。因此,马铃薯全膜双垄垄侧栽培是一项适宜在旱作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模式,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6]。

4 参考文献

[1] 李继明.安定区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保墒增产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1(5):275-278.

[2] 何二良,颉炜清,吕 汰,等.地膜颜色与起垄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5(7):55-57.

[3] 秦舒浩,代海林,张俊莲,等.沟垄覆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1):38-41.

[4] 薛俊武,任稳江,严昌荣.覆膜和垄作对黄土高原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4,35(1):74-79.

[5] 秦舒浩,张俊莲,王蒂,等.覆膜与沟垄种植模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及水分运移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389-394.

[6] 王颖慧,蒙美莲,陈有君,等.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147-152.

猜你喜欢

马铃薯产量
马铃薯有功劳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给马铃薯“开窗”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想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