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成长弥补生命裂痕

2018-03-23沐心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8年3期
关键词:裂痕父辈长大

沐心,70后情感咨询师,美文作家,著有散文集《有风走过》等。

年初,一篇网文在朋友圈刷屏,甚至引起众多媒体齐齐发声。《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发万字文“声讨”父母过度管控!》。

我这篇文章不是要评论这起亲子冲突事件中的是非曲直,孰对孰错,它触发我思考的问题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人的一生中一般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许还有爷爷奶奶等祖辈;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中国由于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原生家庭和孩子成年结婚后的那个家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互相介入。相比较而言,孩子的处境可能更尴尬,一些新的观念在孩子这一辈心中萌芽,但父辈并不能普遍接受,尤其是50后及以前的父母们。比如:成年结婚后的家相对于原生家庭来说才是“核心家庭”,“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等等。

因为“我是你爹你妈”,所以我有权介入你的生活。中国的亲子关系在父辈那里是这样的逻辑存在。

于是中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年以后,深深地感觉到整个成长过程被父母控制。小时候经常遭遇的打骂,长大后被父母定义的应该的结婚和生育;在家里父母可以用一句话“都是为你好”正当化他们的一切要求;“要不是为了你,妈就怎样怎样”每个妈妈似乎都会这句口头禅,因为这样一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归因给孩子。“我这么拼死拼活还不是为了你”……本来父母的人生是父母的,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可是在中国,因为“我是你的父母”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掺和孩子的人生。

这些事情这些话都熟悉吧?总有一款适合你!要么曾经被父母使用过,要么现在的你正熟练地使用在孩子身上。

知名的微信公号一旦推出写亲子关系的文章,都会引起一众粉丝在评论中留言,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父母在他们童年、少年时期留给他们的心理创伤。

反思“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及人格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也就成为这几年经久不衰的话题。“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也从专业领域的概念普及,到普羅大众耳熟能详,推进迅速而且热度不减,不能不说这个话题戳中了我们的痛点。毋庸置疑,童年、父母是一个人生命起航的地方,此生纵然远航到天涯海角,初始的起点无法改变也无法抹去。

曾经“父母皆祸害小组”成为豆瓣网上最著名的小组之一,让多少无法抹去童年少年成长伤痕的孩子在那里吐槽父母。

连续几年阅读那些帖子,从最初的共情逐渐变成担忧,担忧我们一代一代人会陷入原生家庭的传承魔咒,强迫性地重复原生家庭的模式,让所谓的成长“悲剧”一代一代重演。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也许每个生命都有成长的裂痕,那不是让我们一次次撕开它玩味痛苦,而是警示我们学会成长,用成长弥补裂痕。

每一个人都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当我们在显微镜下放大那些细微的伤口时,呼啸而至的悲伤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沉溺于“父母的错误”中,一时推卸掉自我成长的责任。那然后呢?没什么用!你的人生该怎样还是怎样!我们将生活的不如意推卸给原生家庭拒绝成长、改变,就会忘记每个人的幸福、快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习惯将钱和房子作为财富,往往意识不到爱也是财富。为了我们的后代每个人都能成为精神的富翁,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一个白手创造爱的财富的勇者,从而弥补成长的缺憾,让生命变得丰盈。

猜你喜欢

裂痕父辈长大
有痕易入味
有裂痕的钟面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纹饰下的裂痕1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尊敬父辈
两只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