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兰Venlo型智能蔬菜栽培温室成本效益分析

2018-03-23黄景华,王霞光,贺清国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温室番茄荷兰

首个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图1~2)是在荷兰Venlo镇出现,也由此命名。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在21世纪90年代初就大量从荷兰引进到中国,到现在已经有近30多年的历史。早期引进的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虽然很多,但其中大多应用于育苗、花卉栽培、生态餐厅、观光温室,种植蔬菜的很少,而且由于技术不成熟,运营成本高,导致盈利水平不佳。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基地选择这种模式种植蔬菜,但是这种模式究竟能不能盈利,或者说有没有盈利的成功案例给广大种植者提供一个参考。笔者最近5年拜访了很多建有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的农业园区,其中能做到盈利的寥寥无几。该文就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模式种植蔬菜的成本及效益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引进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效益分析

在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种植蔬菜是盈利的,而且利润可观,那么荷兰的种植模式引进到中国后的盈利情况如何呢?通常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种植蔬菜的成本(表1)主要有以下两大部分,一是建设成本,二是生产运营成本。

温室建设成本

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建设费用主要包括:主体骨架建设费用,种植系统、自动化环境控制及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控制中心、包装车间及冷藏库,保鲜预冷设备,自动化分拣、包装系统,内部自动化物流系统,供热系统,CO2补给系统,配套管理用房及配套工程(水、电、路、气等)。笔者比较了国内外温室建造公司及温室设备公司得到,这部分费用为每年1200~2000元/m2不等,要根据所配置的系统以及用材情况而定,同时也与建设面积有关,如果建设面积足够大,那么平均到单位面积的设备成本就相对较低。目前较为合理的建设面积是5 hm2以上,该文取每年1500元/m2作为合理平均值来计算。

温室生产运营成本

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生产运营成本由设备折旧成本、生产及维修成本、人工成本与生产资料成本4部分组成。

折旧成本

现在普遍比较公认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及设备的使用年限为25~30年,若按25年作为平均使用期计算,那么建设成本1500元/m2转化成折旧成本是每年60元/m2。

运营及维修成本

此项成本主要包括主体骨架维修、水肥一体化设备、保鲜预冷设备、CO2补给系统、供热及降温设备的运行及维护。这部分费用国内各地情况不同,差别很大,每年80~150元/m2不等,其中取暖成本为每年80~120元/m2不等,也是这项费用中占比最大的一项,按照比较适合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发展的地区来计算,取年平均值120元/m2。另外如果需要补光,还需额外考虑补光设备运行及维护的费用。

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可占到生产成本的30%以上。为降低人工成本,除应用自动化省力设备以外,荷兰温室生产普遍采用专业化的分工、完善的管理及监管体系来提高工作效率。在荷兰,效率最高的温室生产中,每名工人每小时可采收番茄500 kg,疏花疏果2000株,落秧2000株,打叶1000株,绕秧打叉2000株,折合成用人数量为2500 m2/人,是国内工人操作效率的5~10倍。虽然中国劳动力的工资相对较低,但是国内Venlo型智能温室生产的熟练工种匮乏,工作效率相对较低,是荷兰1/5~1/10,这样算下来,其实国内人工成本比荷兰还高。如果未来能培养出效率高的专业化温室生产工人,工资维持在每年5万元/人,那么人工成本可降低为每年20元/m2,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成本,应该可以控制在每年30元/m2以内。

生产资料成本。

其中包括水费、电费(不包括补光),种子、植保、化肥、农资耗材等固定费用,大约为每年30元/m2左右。

温室单位面积年收入

在成本确定的情况下,制约盈利的关键因素就是Venlo型智能温室的产量及产值。以番茄生产为例,从荷兰得到的数据分析,目前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的平均产量每年在60~70 kg/m2左右,在添加补光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90 kg/m2,2015年荷兰已经出现温室番茄年产达110 kg/m2的记录。然而目前中国Venlo型智能温室的产量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不过已经出现每年产量为40 kg/m2的园区。随着近几年国内Venlo型智能温室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以及国外专业化公司和海外留学人才大量涌入,离年产60 kg/m2的目标越来越近。由于利用Venlo型智能温室生产番茄所有环境可控,食品安全得到很好解决,销售价格应较传统稍高,传统模式生产的番茄年平均价格为4元/kg,Venlo型智能溫生产番茄可以按6元/kg计算,若按每年60 kg/m2来计算产量。那么可以得出利用Venlo型智能温的年收入为360元/m2(表2)。

效益分析

分析完运营成本及收入即可计算出Venlo型智能温室的年效益,温室生产的年效益取决于2个主要的动态因素,一是产量,二是销售价格,这里有两个节点,因为收入是产量乘以价格,在产量一定的前提下,市场价格要达到某个水平才能收支平衡,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产量要达到一个节点,才能收支平衡。

从表3可知,若温室产量为30 kg/m2,销售价格要达到8元/kg才能做到收支平衡,但是若温室产量达到70 kg/m2,销售价格为3.4元/kg时即可收回成本。

制约荷兰Venlo型温室在中国盈利的原因

温室建设不规范

温室建设不规范是指建设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的选址不正确,造成后期运营成本过高,例如选址在中国的最北方地区,没有地热及电厂优质供热资源造成的取暖成本过高。二是温室建设不专业造成的温室无法利用,以及配套不规范造成的人工成本过高。

温室内部系统不完善

荷兰智能温室之所以高产,是因为光温水气肥5种要素互相配合的结果,缺一不可。而中国的智能温室有很多只是建设出来了,采用无土栽培模式,但真正做到这5种要素精准测量,相互配合的少之又少。

测量数据分析困难

有的园区通过各种手段,可以精确测量这5种要素,可是目前国内缺乏为国内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提供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得到样品及数据之后不会分析,或者说分析完成之后由于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没办法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

产业化生产链不健全

即使前三点有的园区都做到了,可是由于在国内,极度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而且这个产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产业化生产链。采购、维修以及后期销售都面临时间久,处理问题缓慢,甚至有的问题无法解决的窘境。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农业从业者以及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专业化服务公司加入到国内这个产业中,问题的解决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国内有的园区已经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思考总结

采用荷兰Venlo型智能温室种植番茄,不仅产量有所提高,人工费用少,同时食品安全、商品性都要明显好于传统种植模式,如果能把这个概念推广出去,番茄的价格会比传统种植模式好。就目前情况看,国内产量最好的Venlo型智能温室种植番茄每年产量为40 kg/m2,若价格卖不到6元/kg就开始亏损。而国内Venlo型智能温室番茄生产的产量以及销售价格都能做到很好的园区较少。即使商品性达标,能卖出好价格,但可持续性又相对较弱,制约订单式销售的发展。现在在超市中已经出现无土栽培模式的番茄,售价要比一般的高。如果中国采用荷兰Venlo型智能玻璃温室种植番茄产量可以达到每年60 kg/m2,而且价格也能有所提升,番茄价格卖到4元/kg以上,那么就会开始盈利。

这种模式较传统模式有诸多优点,无论在土地流转、城镇化进程,还是在环保、食品安全上都较传统模式有很大优势。现在,越來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种生产模式,也正在积极探索及发展相关技术,相信在不就的将来,中国的Venlo型智能温室模式随着各项技术及人才的不断完善已经离盈利越来越近。

作者简介:黄景华(1976-),北京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设施蔬菜技术推广工作。

[引用信息]黄景华,王霞光,贺清国.荷兰Venlo型智能蔬菜栽培温室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34):35-37.

猜你喜欢

温室番茄荷兰
凡·高
HOME家系列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编辑部故事
爱挑剔的番茄
枷锁 ——阿伦德(荷兰)▲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