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赶大集
2018-03-23白英
白英
赶集的时候,能汇聚周边地区的居民,人们在这里选货、聊天、闲逛,从上往下看,颇为壮观。
小巧的手工木桶,是玩意,也是玩艺。
交通:在绍兴汽车西站乘118路公交车达安昌,每5分钟一班,票价3元。亦可从杭州东站坐巴士至柯桥,然后转公交车268、805、806路达安昌古镇。
江南水乡 腊味悠长
赶集地:浙江省绍兴市安昌古镇
特色年货:风腊肠、绍兴麻鸭、腊肉、扯白糖、手工木桶、仁昌酱油、手工黄酒
“社戏锣鼓伴月升,腊肠香味随风飘。”安昌古镇,中间是一条长约千余米的古河道,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座座古桥相连,一派江南水乡的气韵。
赶水乡集市,是绍兴的风俗。一大早水街就喧闹起来,古老的水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面;赶集的人一半在石板路上溜达,一半在乌篷船里晃悠。
走进市集,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作坊,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间或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散发出水乡的通灵和秀气。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沿河的店铺前挂着的酱色腊肠、酱鸭、咸鱼,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看得^直流口水。
逛着市集,就像在逛家乡的街道里弄,感觉是触摸到熟稔的亲切,只觉温暖、平常。慢慢发现:在这种市集,无论是谁,无论买什么,都要先跟卖主谈论一会才成交。成交方式很有意思,一会谈质量,一会扯怎么吃最好吃,大家都不住地用手、眼睛和嘴检查货品。讨价还价兴起时,周围认识、不认识的客人和摊子附近的老板都参与进来。大家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没见过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吵架。热闹得不行!等谈好价,包好东西,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开始闲话家常:“下次一定来啊!”“好的,好的。”彼此心满意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热闹交流,超市、商场里都难以感受得到。
逛过市集,也不能错过古镇。这里丝毫未被商业化,信步走在河南岸的古街,还有许多水乡老手工艺品,扯白糖的师傅将一团糖饴如同扯拉面一样挥洒自如,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不时博得围观赶集人的阵阵掌声。
店堂里灌制腊肠的大嫂懒散地和邻居聊着天,我的到来丝毫也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好像我就是一个自在串门的乡邻,去留由你,拿取自如。
淡出记忆的箍桶店,小小的店里琳琅满目,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桶、木盆和许多没有完工的活计,40余岁的中年師傅坐在板凳上修整木盆的边框,画线、刨削,手法娴熟,一气呵成。
福安居茶室是古镇最安闲舒适的生活去所之一,一间狭小的老屋,几张简陋的旧木桌被主人擦得油黑发亮。茶客进店后每人泡上一大搪瓷缸清茶,或扯着绍兴话与牌友们打牌消遣,或一个人靠在墙角发呆,或品着茴香豆仿佛置身阿Q的时空,或干脆就趴在桌上昏睡百年。
你不必管别人,别人也不会在意你的存在。
交通:大连市火车站后的大菜市门口,坐北广场到旅顺的公交车,盐场下车。若是开车可导航“旅顺南路”。
冬口的海鲜市集,海味冲天。
海边盐场 鱼蟹虾酱
赶集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盐场
特色年货:各种新鲜鱼虾蟹参、腌制海产品、虾酱
东北人性情普遍火辣,东北年味也相映成趣。住在海边的大连人,大概因为有了海鲜,火辣的基础上多了一分鲜灵。大连人的年味是什么?大概也是既火辣又鲜灵。
旅顺地处黄海与渤海交汇处,地理位置特殊,盛产海鲜。旅顺盐场的集市上,除了渔船、桅杆,最多的便是海鲜。
还没走近,一股海腥味就扑面而来。100多米的海鲜摊位在海边呈“一字型”排开,各种海鲜应有尽有,大龙虾、大海虾、鲍鱼、海参、赤贝、梭子蟹,还有各种海鱼、贝类,虽然天气寒冷,不怎么蹦跶,但大都是活的。
待风干的鱼,放在距海不远的架子上,或平铺,或吊着。任由海风侵蚀,任凭时间洗涤,把鲜味隐藏在最深处,等待识货的人领回家,烹调出最美的滋味。地方再远,也可以享受大海的馈赠。
买海鲜的人络绎不绝,出海的男人将海货从船上卸下,女人在沙滩上售卖刚刚打捞上来的海鲜,剥大虾、剥毛蛤,忙得不亦乐乎。客人现场挑选,摊主就地加工,实实在在地“鲜”!
来到卖螃蟹的摊位前。“35元一斤,您买几斤?”还没回答,旁边的人抢先道:“来10斤!”东北人果然豪气!摊主麻利地拿出几只大螃蟹,个个挥舞着手臂张牙舞爪。“鲜虾!鲜虾!28元一斤!”老奶奶用苍老的声音喊着,满头银丝的脸上不时冒出几颗汗。“这是什么时候打捞的?”老奶奶头也不抬,冷哼:“你看后面,我们的渔队才刚刚打捞回来的,不新鲜不要钱。”懒得理你的感觉,比热情过度来得要好。
逛海鲜市集,有种畅游大海的感觉。船老大朴实的笑脸、卖鱼嫂响亮的吆喝声、卖腌制品的小伙热情推销,腌制虾酱和咸鱼的大缸堆得到处都是……让人感觉生活是真实的。赚多赚少并不在意,买的卖的都挺乐和,这是传统年集展现出的—种别样风情。
没想好买什么,空手而归也不遗憾,凑凑热闹,开开眼界,也是一种消遣。如果碰见熟人,更是意外之喜。嘘寒问暖地唠上一会。
过年,就要去人多的地方。比起拿着手机抢红包,围着电视看别人热闹,逛大集,才更有过年的感觉。置身喜气洋洋的人群,瞬间找回久违的年味。
交通:西昌客运站有班车往返布拖。自驾西昌到布拖,沿S307省道100千米即到县城。
也只有在偏远的山区,才能在市集上能见着活牲口吧?
凉山布拖 转转酒话
赶集地:四川省西昌市布拖县
特色年货:彝族服饰、银饰、彝族漆器、苦蕎茶等
秘境布拖,是大凉山腹地一块美丽的土地。在布拖过年,自然要去赶一场彝族大集。
彝家人管赶集叫“赶场”。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没有固定的市场和固定从事商贸的人,赶场,是交通相对方便的公路旁,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临时搭的一个集。只有赶场的时间,是固定的。
到了赶场的日子,来自周边的商贩和彝族村民三三两两、扶老携幼而来。或赶着马车,或步行,或背着蔬菜,或拎着鸡鸭,或赶着牛羊。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喜色,羊欢马叫,喜气洋洋。街上公交车不多,马车却不少,布拖桥下系了很多马匹。
随着攒动的人流,就像小船落在汪洋一般。
集市里各种鸣叫声此起彼伏,贩牲畜、出售家禽、卖自产物品、兜售民间工艺品、摆地摊、做游戏,还有看相算命。林林总总,浓缩了古朴的彝家风情。乡邻乡亲就像走亲
戚一般,并不急于交易。你一群我一伙,或躺或坐或蹲聚一起,聊天,谈心。装在塑料瓶中的米酒在人群中传来传去,大家像野餐般享受着阳光下的“转转酒”。
平日分散在各村各寨,或去了更远的地方劳作。一年到头,就在这样一个赶场的日子,把这一年的事都拿出来说说,聊聊。集市就是疲劳的释放之地、情感交流之所。
布施的场上,称小猪。
即使不是节假口,也有不少彝族姑娘身着盛装来赶集。
张庄的平定砂锅,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面庄里的面花,是过年大集上少不了的食品。
太行山西 红红火火
赶集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
特色年货:平定砂器、龙筋黄瓜干、扣碗、平定面羊
张庄镇地处晋中与阳泉的交界处,是远近闻名的大镇和农产品集散地,集市在当地相当有名。尤其进入腊月,年市大集更是热闹红火,是太行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沿307国道一路行进,通往张庄镇的大道上,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排成长龙,各自鸣叫着前行。还没靠近集市广场,远远就看见如蚁聚般汇集了各色人流,买声、卖声、吆喝声和汽笛声交织在一起,闹腾得不行。
集市场上,对联、福字、年画、灯笼、中国结和各式各样的饰物火红一片,年味骤然浓烈起来。“龙腾翻巨浪,虎啸动春雷”“燕语新华喜,龙腾大地春”。对联上的词句,欢喜、浓烈。
贴画摊上光顾的人最多,这些印刷出来的贴画,色彩斑斓,颇为土气。年轻人可能会嫌弃“这和现在流行的清新风格简直背道而驰”,可乡里的老人家就是喜欢,喜气洋洋就够了,管它色彩是不是太艳。
城里购物叫“逛街”,来张庄必须喊“赶集”。因为集真是需要“赶”的,农资百货市场最能体会到“赶”劲:骑车的、步行的、吆喝的、嬉笑的,穿行于集市之中,能感受到老太太提篮抱篼的富有、小媳妇花枝招展的惬意、老汉子讨价还价的沧桑、中年人左挑右选的犹豫、小孩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哭泣……赶出一幅世间百态。
在这里,能切身感觉到朴素、乡土气息的年味。
越往集市里走,越显得拥挤不堪。人们一边喊着人好多好挤,一边使劲往前挤。农家人用得着的东西,这里一应俱全。乡亲背着蒸馒头的笼床、筛豆类的簸箕。“这种高粱秆做的蓖子放馒头饺子,比超市里塑料的好。”老太太提着3个不同大小的高粱秆蓖子,很是满意。“平时街上没有卖的,赶集才会有。”有些东西,就是过去的好。
交通:从平定县出发约20千米,从昔阳县出发约20千米,G307国道就在村边,距天黎高速张庄出口仅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