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时代”迎来转折点?
2018-03-23凌德王会聪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王会聪
“李嘉诚退休标志着香港富豪时代的终结。”香港首富、90岁的李嘉诚日前宣布退休并交棒长子李泽钜的消息,引发了国际舆论“一个时代落幕”的热议。在一些香港人看来,李嘉诚从建立了68年的商业帝国退休,更多的是他家族企业一个时代的结束,而非香港奋斗精神的终结。但香港民众也在反思,香港富豪榜上的新面孔为何不多?香港人与白手起家的富豪梦是不是渐行渐远?当面对五花八门的竞争对手和更多数量的初创同业时,香港企业家如果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还能创造商业传奇吗?
年事已高的富豪陆续交班
富豪的产生一般有两个模式:继承家产和白手起家。据《香港华资财团》一书介绍,香港在其发展历史中形成四类财团:一类是香港开埠至二战爆发的一百年间,以买办、转口贸易等发展起来的老牌家族财团,如何东家族,后人有澳门“赌王”何鸿燊等;第二类是1949年前后从内地上海等地转移至香港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华人财团,包括从纺织等制造业起家的王统元、唐炳源、陈廷骅、查济民、曹光彪等,从航运起家的包玉刚、赵从衍、曹文锦、董浩云等,从影视娱乐业起家的邵逸夫;第三类主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随地产业蓬勃发展乘势崛起的家族财团,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这类财团至今仍在香港经济中最活跃,经济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第四类财团是随内地改革开放后靠香港股市、地产等发展起来的新兴财团,包括刘銮雄、黄坤家族等。
有曾在美资银行任职、与香港本地富豪家族熟稔的私人银行家表示,回归前香港经济属急速增长期,内地经济也随着改革开放高速发展,间接造就不少香港富豪生意兴隆。
香港回归以来,还涌现出不少新兴富豪,尤其是一些企业受惠于“自由行”而迎来黄金时代。就算是被外界视之为“夕阳行业”的制造业也不乏成功者,如今年名列《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八位的伯恩光学创办人杨建文,作为苹果及三星手机屏幕主要供货商,他被称为“手机玻璃隐形冠军”。但从名单看,上榜富豪仍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显示房地产行业仍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和李嘉诚、新世界集团创办人郑裕彤、恒地主席李兆基及新鸿基地产郭氏家族,并称为香港四大“华资地产”富豪。近年来,这些老一代华资富豪陆续交棒。其中,郭氏家族因创办人郭得胜1990年去世,早已交由第二代和第三代掌舵。郑裕彤2016年9月去世,此前数年他已安排第二代郑家纯和第三代郑志刚等陆续接棒,继承家族生意。与李嘉诚同龄的李兆基2015年退任恒地主席,交由1971年出生的次子李家诚接班。
“李嘉诚的退休几乎标志着亚洲大亨时代的终结。”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随着该地区年老的亿万富豪陆续交出指挥棒,他们的接班人正面临新的挑战。对过去50年来创造大量财富的亚洲一代大亨来说,帷幕正在落下。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年事已高的精英富豪纷纷交棒,他们曾依靠出色的商业才能,精心打造政商关系,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香港“地产霸权”并未终结
实际上,类似“亚洲大亨时代终结”的说法《华尔街日报》去年6月就曾刊文提出,并称赞“他们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中创造了巨额财富”。
如果分析福布斯2017年的一份富豪榜可以发现,平均年龄高达80岁的10位香港和东南亚富豪组成世界上最年老的富豪群体。他们中包括李嘉诚、李兆基以及马来西亚93岁的郭鹤年、泰国正大集团78岁的谢国民、菲律宾92岁的施至成等。与香港老一代富豪的做法相似,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富豪大多已交棒自己的子女。
随着富豪们的交棒,一些投资者怀疑他们享有特权且大多在西方接受过教育的接班人能否像白手起家的父辈一样,有能力驾驭庞大的商业帝国。特别是,这些接班人大多缺乏政治关系,更不像父辈那样经受过各种磨炼。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教授范博宏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约200个家族企业研究发现,它们在进行交接的几年间平均损失60%的市值。
东南亚国家的舆论并不统一,有的说李嘉诚退休是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在二战后创业成功的第一代大亨的时代终结,有的则认为只是这个家族企业一个时代的终结。《马来西亚星报》表示,李嘉诚的退休标志着香港战后大亨时代的终结,他们大都是白手起家,曾帮助这一英国的前殖民地从制造业基地转变为全球贸易中心。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香港政府注意到港人心态背后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强调要公平分配资源以及发展多元化经济。驰骋商场数十年的李嘉诚这次宣布引退后,有人乐观地解读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香港经济正试图驶入一条新的河流”,不过,李嘉诚的退休,对其旗下长和系集团来说的确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对香港社会而言,要说意味着活跃于香港近半世纪的传统发展模式就此告一段落,实在是太过牵强了。
香港各界对“富豪时代终结”的说法有自己的看法。香港学研社研究员傅霾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要说“香港富豪时代已终结”,从普通市民的角度看肯定是不认同的,因为“地产霸权”没有丝毫改变,香港人的衣食住行还是牢牢掌控在各大财团手中,唯一的区别是财团的掌舵人换了。但大家的心态确实发生变化,过去将他们视为香港奋斗精神的代表,现在则不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富豪时代的确结束了。
在香港时事评论员朱家健看来,李嘉诚退休并不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相反,是李氏商业王朝传承的开始。朱家
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李嘉诚打拼一辈子,是香港模范和成功的代表人物,他的企业王国更是香港的传奇,甚至是香港精神的一个标志。李嘉诚在华人地区政商界均有影响力,他在商场长袖善舞,投资眼光独到,是很多香港人学习的对象和投资的方向舵。即使李嘉诚从决策岗位退下,但他仍担任资深顾问,影响力还在,接班的长子李泽钜在李嘉诚多年的栽培下,也有能力和魄力做新的领军者,而且在一个成熟且规模完善的商业王国,没有谁不能被替代。
还有些香港人感慨的是“白手起家的时代”难以重现。曾有香港“富二代”参加完一个体验底层生活的电视节目后感慨:“没有学历、技术的人,为了生存下去,不是住笼屋就是要工作到半夜。对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下一顿吃什么,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规划人生、思考未来的发展?”在他看来,新的金融商业模式和现实的生活压力,已让香港社会底层不太可能再成就白手起家的富豪梦。
“到中国内地寻找‘超人”
如果从《福布斯》最近10年的香港富豪榜单上看,基本上为老面孔。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陈志辉认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及急功近利是导致香港近年鲜见超级企业家的原因。他称,过去10多年全球营商环境不断变化,互联网改写消费者习惯,令港商创业“要面对五花八门的竞争对手、更多数量的初创同业”。陈志辉不认同“行业垄断就等于新晋企业出路被扼杀的说法”。对一些港企急着上市、迅速卖盘的做法,他直言“为钱做生意,没有爱事业的心,赚够就走,这当然不可能成就一家企业”。
香港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也认为,这种风气的蔓延,影响了香港的企业文化,而且香港产业单一化,资金与人才只投向金融和地产,也阻碍了新型经济企业的起步和发展。
美国《新闻周刊》甚至认为,人们近来对李嘉诚及其白手起家经历的崇拜已开始有些消退。还有些议论说,李嘉诚被香港媒体称为“超人”,但这也成为这座城市社会不公的象征,香港是世界上财富分布最不平衡的地区之一,作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他的创业技能获得人们的羡慕,但他的企业极具统治力以至于经常压制更小的竞争者。
香港《明报》认为,如果香港商界仍热衷于房地产且香港楼市继续水涨船高的话,李嘉诚地产致富的模式不难重复,但对香港而言,他长期位于富豪榜榜首,或多或少证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香港华资商界已无后来者,现在仅是当年创业者的薪火相传而已。
“李嘉诚退休后,香港大亨将成‘中国造。”欧美等国舆论还把视角从香港转到中国内地。美国彭博社刊文说,如今那些曾使李成功的条件已不复存在,追随父亲多年的李泽钜应该能成为帝国的新舵手,但如果人们要寻找下一位“超人”,不要将目光投向香港,而是中国内地,那里才是“生产亿万富豪的工厂”。对于李泽钜来说,他将不得不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澳大利亚人报》19日援引创建兰桂坊的香港富豪盛智文的话称,作为一名企业家,最让他兴奋的还是中国内地。盛智文2008年放弃加拿大国籍,成为一名中国籍香港人,他认为“中国内地为香港服务得很好。中国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