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培养
——以全国自学考试高级英语为例
2018-03-23李芳
李 芳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40)
人们总是习惯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思维和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事物,将已知事物某些方面的意向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上,由此产生隐喻。“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方式,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1]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2]并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成为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3]隐喻思维有助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相关文化及其意识的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提升其语言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笔者结合自身的自考高级英语教学经验,探究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培养,力图帮助学习者学好英语。
1 隐喻与隐喻思维
隐喻的基本特征就是用一个事物来表达另一个事物,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转换。即隐喻涉及两种事物,一个是出发点,另一个为目的地。这种涉及两种事物的特点在隐喻表达与隐喻意义理解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隐喻的认知本质就是借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分析、描绘、体验另一类事物。[2]如,在Every dog has his day中,借every dog来隐喻直接说法里的every person,增强了语言的感情渲染作用。
隐喻是外部表现形式,隐喻思维是内在思维过程。隐喻表达在形成和理解过程中都依赖于隐喻思维。[4]隐喻思维是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内智能体系通过类比和联想(即互动或映射)来发现已经掌握和存储的信息(即源心理空间)与认知对象的本质及规律(即目标心理空间)之间的联系及相似性(即类空间),产生隐喻意义(即新的心理空间)。隐喻思维的本质就是通过多空间的互动或映射使我们认识自身和外部世界。[3]
2 英语教学中隐喻思维培养的必然性
本文以全国自学考试高级英语课堂为例探讨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培养。笔者对所教的53个自考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83.02%的自考生都是边工作边学习,其学习时间有限、精力容易被分散,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目的性强,比较关注学习方法、技巧和学习效率,重视知识的迁移、交际与创造性运用。而自考高级英语不仅检测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检测其知识迁移、语言交际与创造性应用等能力,也就是学习者对高级英语词、句的掌握及语篇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
语言中存在大量隐喻。隐喻思维能把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联系起来,将思维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挖掘目标语中隐喻的简练、生动、委婉、新奇并富于启发的功能,来完成语言学习中的词汇补缺与语篇阅读、翻译和写作,[4]帮助提升学习者英语水平。隐喻思维培养成为必然。
3 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培养
在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中,隐喻可以存在于一个词或词组中,也可以存在于一个句子、一段文章、甚至更大的语言单位中。根据语言隐喻的存在形式,本文结合全国自学考试《高级英语(上)》中Lesson Seven Miss Brill来分析与探究英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
3.1 隐喻思维与词语学习
学习者发现,要把课堂中所学的大量词语与其各个义项都记住并灵活运用,是很不容易的。英语词语大多都经历一个由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且多为多意义与多词性相结合的词。我们不妨从词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利用词的隐喻性特点,引发隐喻思维来进行学习。
Miss Brill一文中,隐喻特征体现在其产生过程中的词,以eiderdown与unclasp为例:eiderdown源心理空间及相关空间为“eider n.绒鸭/绒鸭的绒毛、down adv.向下/下去/在下面”,目标心理空间及相关空间为“n.用鸭绒做的被子/用鸭绒做的垫子”,通过联想与对比(即,映射与互动)发现:down为“adv.朝下”,表方向,而鸭绒被/鸭绒垫都具有“被盖下来做被或被放下来做垫”的特征,down的意义概念被转换为“n.向下的东西”(即,类空间),由此产生eiderdown的隐喻意义“n.鸭绒被/鸭绒垫”,与其目标心理空间一致,形成eiderdown的词义与词性。 同理,unclasp源心理空间及相关空间为“un- 为前缀un- 不/没有、clasp 为v.紧抱/扣紧/紧紧缠绕”,通过联想与对比发现:un-clasp为“v.不抱/扣/缠绕、没有抱/扣/缠绕”(即,类空间),由此产生unclasp的隐喻意义“v.松开/解开/放开”,与其目标心理空间相同,形成unclasp的词义与词性。类似的词还有moth-powder、sealing-wax、walking-stick、invalid、dashing、knitting、motionless、flower-bed等。
隐喻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词(即一词多义或一词多性),以brute为例来进行隐喻思维分析。brute源心理空间及相关空间为“n.畜生/野兽/生物的一种”,通过联想与对比发现:brute为“n.野蛮或未经驯化的动物/生物的一种”(即类空间);同时,野蛮或未经驯化的动物与畜生、野兽都具有“粗鲁、野蛮、残忍”的特征,因此,类空间还包含“adj.粗鲁的/野蛮的/未经驯化的”。由此产生隐喻意义“n.残酷无情的人、adj.畜生般的/粗暴的”,与其目标心理空间相同,形成brute的词义与词性。类似的词还有chill、clasp、dab、flap、flop、patter、pinch、puff、rescue、tingle、swoop等。
可见,隐喻思维利用相关语言知识(包括母语)与文化意识,生动、准确地理解词的本质及特征,消除了词语学习时的枯燥、单调与乏味,增强了学习趣味性,给人印象深刻。
3.2 隐喻思维与语句学习
词语构成语句。隐喻思维能精准地挖掘隐藏于语句外延意义、抽象事物及思想情感,掀开文字见内涵,帮助学习者更透彻理解语句,学习相关文化及意识。笔者以Miss Brill一文中的两个语句为例进行隐喻思维分析。
1)The air was motionless, ... (Para.1)(译文:空中没有一丝风 …… )
根据隐喻思维理论,该句源心理空间为“空气是静止不动的”,通过联想与对比发现:空气运动会产生风,空气不动表明空中没有风,因此,其隐喻意义为“空中没有一丝风”,其与目标心理空间相同,是正确的译文。同时,这短短四个单词投射出当事人的一种平静甚至寂静到死亡的压抑心态,凸显了隐喻的简练、生动、委婉。
2)To and fro, in front of the flower-beds and the band rotunda, the couples and groups paraded, stopped to talk, to greet, to buy a handful of flowers from the old beggar who had his tray fixed to the railings. (Para.5)(译文:在花圃前和乐队所在的圆亭前,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的人们来回漫步,时而停下来交谈、打招呼,或从一个把花盘捆在栏杆上的一贫如洗的人那里买上一把花。)
根据隐喻思维理论,发现该句有两处重要隐喻。第一处为“the couples and groups paraded”,其源心理空间为“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的人来回游行”,通过联想与对比发现:“paraded游行”的定义是“广大群众为了庆祝、纪念、示威等在街上结队而行”,而文中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的人们除了paraded,还时而停下来交谈、打招呼,或买花;显然,人们在休闲。因此,其隐喻意义为“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的人们来回漫步”。此处用“游行”隐喻“漫步”,说明休闲度假的人们都是结伴而行,来来往往,也衬托出布里尔小姐形只影单。第二处为“to buy a handful of flowers from the old beggar”,其源心理空间为“停下来从一个老乞丐那里买一束花”,通过联想与对比发现:“beggar 乞丐”的定义是“一贫如洗、靠乞讨度日的人”,而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卖东西,那么他/她就不是乞丐。因此,其隐喻意义为“从一个一贫如洗的人那里买一束花”。此处用“乞丐”隐喻“卖花者”,说明卖花者跟乞丐一样贫穷、一无所有,表现布里尔小姐对穷苦的底层人的同情。本句两处隐喻使布里尔小姐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栩栩如生,并带着隐隐的伤感。
Miss Brill一文中含有隐喻的句子非常多。如:
1)... little girls, little French dolls,dressed up in velvet and lace.(Para.5 …… 女孩子们打扮得像法国玩具娃娃,穿着丝绸带花边的衣服。(用“法国洋娃娃”隐喻“女孩”)
2)And sometimes a tiny staggerer came suddenly rocking into the open from under the trees ...(Para.5)有时一个刚学步的小家伙突然从树下摇摇晃晃地走出来 …… (用“摇晃者”隐喻“刚学步的小家伙”)
3)... they’d just come from dark little rooms or even—even cupboards!(Para.5) …… 好像刚从黑暗的小屋子里出来,甚至——甚至是刚从小橱柜里出来。(用“橱柜”隐喻“小房间”)
4)And now an ermine toque and a gentleman in grey met just in front of her.(Para.8)现在一个戴貂皮无沿帽的女人和一个穿灰衣服的先生正好在她面前相遇了。(用“貂皮帽”隐喻“戴貂皮无沿帽的女人”), 同样的句子有: The ermine toque was alone ... (P93 Para.8); ... the ermine toque turned, raised her hand ... (Para.8).
5)...and her hand, in its cleaned glove, lifted to dab her lips, was a tiny yellowish paw.(Para.8)她抬起那只轻摸嘴唇的、戴着洗过了的手套的手,是只发黄的爪子。(用动物的“爪子”隐喻女人的“手指”)
6)... so as not to be late for the performance ... (Para.9) …… 是为了不耽误演出 …… (用“演出”隐喻“每天准时坐在长凳上打发时间的行为”)
7)The tune lifted, lifted, the light shone ... (Para.10)曲调升华,升华,阳光灿烂 …… (用曲调“不断上升、变响亮”隐喻布里尔小姐心情的变化)
8)Why doesn’t she keep her silly old mug at home?(Para.13)她为什么不把她那副愚蠢的尊容留在家里呢?等等。(用“老杯子”隐喻老妇人的“容貌”)等。
同样,我们也可利用隐喻思维遣词造句,造出简练、生动、委婉、新奇及具启发性的语句。如:
The pill doesn’t work.(用表示人的“不工作”隐喻药“失效”,语言简练、生动)
The teaching building sa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用表示有生命生物动作“看”隐喻教学楼“历史悠久”,语言生动、新奇)
The green plant is a food factory.(用“食物工厂”启示读者“绿色植物的作用之大”)等。
3.3 隐喻思维与语篇学习
语篇的中心主题大多为隐喻性的。隐喻往往被用来说明和解释读者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思想情感等。隐喻思维有助于对语篇的连贯性、主旨、抽象事物或意识等方面的理解。同样,在语篇创作方面,隐喻思维有助于语篇衔接的流畅、连贯,语言的简洁、生动、委婉,具有启发性。
如Miss Brill一文中,第一段 ...Miss Brill was glad that she had decided on her fur ... She had taken it out of its box that afternoon, shaken out the moth-powder, given it a good brush, and rubbed the life back into the dim little eyes. Oh, how sweet it was to see them snap at her again from the red eiderdown! ... She felt a tingling in her hands and arms, but that came from walking, she supposed. And when she breathed, something light and sad —— no, not sad, exactly——something gentle seemed to move in her bosom.与最后一段 ... and sat down on the red eiderdown. She sat there for a long time. The box that the fur came out of was on the bed. She unclasped the necklet quickly; quickly, without looking, laid it inside. But when she put the lid on she thought she heard something crying.
纵观Miss Brill一文,从第一段“fur被从盒子里拿出来系到布里尔小姐的脖子上”到最后一段“fur被重新快速从脖子上解下来放回盒子里”,从第一段“布里尔小姐感觉到刺痛与呼吸到某个轻轻的、悲伤的东西”到最后一段“听到某个东西在哭泣”,“fur”的生命历程正隐喻布里尔小姐一生孤独与最终躲回到“橱柜”房子里的命运。贯穿语篇始终的隐喻使得整个语篇前后连贯、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练且主旨鲜明,精准刻画了布里尔小姐的内心世界,对抽象的情感表达细致入微。
4 结语
本文通过从语言的构建单位——词、句、语篇的角度进行隐喻思维研究,结合自考高级英语教学,试图为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此次研究给我们一个启示:隐喻思维是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学科,学生隐喻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形式、方法等都还有待我们从事教学与研究的人员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akoff,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康旭平,廖晓玲.隐喻的认知功能与英语教学[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6):86-89.
[3]王婉霞.论外语课堂隐喻思维的培养[J].双语学习,2007(11):36-38.
[4]王洪刚,杨忠.试论隐喻思维的特点及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