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行山区干果经济林发展对策探讨
2018-03-23张彩虹
张彩虹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太行山系自北而南蜿蜒于山西省的东部,北起山西广灵、浑源,南至芮城、永济,东接河北省、河南省,西临大同、忻州、晋中、临汾和运城盆地。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太行山区南北狭长,纬度相差5°以上,加之山峰高耸,地形复杂,形成许多小区域气候。本区内年平均气温相差较大,较多的降水量、肥沃的土壤、适中的无霜期,赋予了太行山区发展经济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太行山区干果经济林有红枣、核桃、花椒、柿子等,野生经济林有沙棘、酸枣、山丁子等,其中不乏驰名中外的优良品种。
1 干果生产现状
1.1 干果栽培数据统计
太行山区现有经济林面积32万hm2,其中干果经济林 21.60 万 hm2、结果面积 9.30 万 hm2,果品年产量 27 168.65 万 kg,收入 45 605.66 万元。在干果经济林中,核桃面积10万hm2,占干果经济林面积的46.10% ,结 果 树 面 积 3.70 万 hm2,年 产 量 达2 812.88 万 kg,总收入 16 877.25 万元,占干果总收入的37%;花椒面积 2.90 万 hm2,占干果面积的 13.70%,结果树面积 1.70 万 hm2,年产量 305.15 万 kg,总收入1831万元,占干果总收入的 4.0%;红枣面积 1.10 万 hm2,年产量 960.38 万 kg,总收入 3 062.44 万元,占干果总收入的 6.70%。
1.2 主要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分布
1.2.1 太行山红枣基地建设区
建设范围主要是在上党盆地,可采取林粮间作进行大面积发展,其他地段发展红枣潜力不大。主要是平顺县烟驼枣区(包括黎城县、武乡县部分乡镇),本区位于太行山西部漳河两岸。主要产地有平顺县烟驼、王曲、靳家园、苗庄及黎城县赵店、李庄、南堡、路堡、石梁等地。主要栽培品种有烟驼枣、笨枣、冬枣等,其中以烟驼枣栽培数量最多。
(1)笨枣:分布于平顺县漳河沿岸北耽车乡王曲、湾里等村,为当地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栽培总数的50%左右。该枣树树势较强,树体中大,干性中强,枝条粗壮,树姿半开张;萌蘖力弱;果实中大,长柱形,纵横径 4.08cm×2.68cm,平均重 13.50g。果皮较厚,红色,果面光滑,果顶平,梗洼广而较深;果肉厚,绿白色,肉质松脆,味酸甜,汁较少;品质中等,适宜制干,制干率 57.50%。
萌芽期4月中旬,开花期4月下旬-5月20日,5月24日以后停止生长。枣头生长高峰期5月1日-6月4日,7月9日以后停止生长。该品种结果较迟,较丰产,可食率高,制干率较高;适应性强,抗霜力中等,抗枣疯病力较弱,有采前落果现象发生,应适时采收。
(2)黎城小枣:分布于黎城县,与北京笨枣系同一个品种。该枣树势强健,树体中大,干性中强,树姿直立,枝条密;萌蘖能力强,根系发达。果实小,椭圆形,纵横径 2.89cm×2.24cm,重 7.90g,最大重 8.50g;果肉较厚,绿白色,肉质细胞,味甜汁多。品质中上,适宜鲜食,可食率94.30%。
萌芽期4月16日,开花期5月26日-7月10日,成熟期9月底-10月初,生长期180d左右。枣吊生长高峰期4月26日-5月20日,7月9日以后停止生长。枣头生长高峰期5月1日-25日,7月4日以后停止生长。
该品种适应性强,结果较早,座果率高,丰产稳定,平均株产鲜枣22.50kg:成熟较晚,成熟期遇降水裂果现象严重。
(3)大马枣:分布于黎城县,栽培面积很小。该品种树势强健,树体中大,干性强,大枝多,枝条较密,树姿直立;萌蘖能力强,苗木生长壮,托刺发达。果实小,近圆形,纵横径 2.40cm×2.44cm,重 7.55g,大小均匀;肉薄,浅绿色,果肉质较松,味较甜。品质中下,生食制干兼用,制干率53%。
萌芽期4月中旬,开花期5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期10月上旬,落叶期11月上旬,生长期200d左右。枣吊生长高峰期4月25日-5月25日,7月24日以后停止生长。枣头生长高峰期5月1日-30日。
该品种结果较早,产量中等且不能稳定,平均株产鲜枣19kg;成熟较晚,裂果落果轻,可做实生砧木。
1.2.2 核桃丰产区
(1)太行山南端早实核桃丰产区
主要建设范围在晋城、长治两市的低海拔丘陵区,包括泽州、晋城市城区、高平、安泽、榆社等县(市)的低海拔丘陵区。该区域是山西省太行山富水区,也是土壤最肥沃的地区,发展核桃早实品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建立辽核1号、中林3号、薄壳香等为主要品种的早实核桃丰产基地。
(2)太行山中段晚实核桃开发区
建设范围在晋中市的左权、和顺、昔阳和阳泉市的平定、阳泉郊区、盂县以及忻州市的定襄、五台等县的局部地段。该区域海拔相对较高,土壤条件相对较差,年降水量比较小,适合核桃晚实品种的栽培。主栽品种以晋龙1号、晋龙2号、辽核1号为主。
(3)太行山北端晚实核桃建设小区
建设范围在灵丘南山的红石楞、上寨、浪牙沟等乡镇,主栽品种晋龙1号、晋龙2号、辽核1号为主。
1.2.3 花椒基地建设区
花椒在太行山区主要分布在滹沱河沿岸低海拔地区和浊漳河低海拔地区,浊漳河两岸石质山区以片林和地埂栽植为主,滹沱河两岸以耕地为主。花椒在太行山区不宜在其他地段大面积发展,在浊漳河、滹沱河两岸扩大规模即可。
2 干果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面积大产量低,尤其单产不高
目前太行山区核桃结果株数达到1 094万株,年产量 2 812.88 万 kg,平均株产 25.70kg;枣结果株数达 642 万株,年产量 960.38 万 kg,平均株产 1.49kg;花椒结果株数1 147万株,年产量305万kg,平均株产265g。干果经济林发展速度很快,但品种杂乱,适地适树差,栽培技术不过关,而且后期管理也不到位。
2.2 苗木品种混杂、良种少
太行山区地形比较复杂,形成了多种经济林树种的适生环境。由于各工程县在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时,盲目强调优良品种,大量引进品种,尤其是在比较干旱的坡耕地上栽植了许多不适合生长的核桃早实品种,结果效益不明显,同时也影响了群众发展干果经济林的积极性。。
2.3 后期管理差,病虫害多
干果经济林后期的修剪以及田间管理尤为重要,树体及树形直接影响产量,不及时管理,园内杂物不清理干净,树下滋生病菌,容易产生病虫害,影响树势。再者,农民没有经过培训,缺乏管理技术与经验,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2.4 加工储藏技术滞后,经济效益不高
干果的加工和储藏能增加果品附加值,提高种植者的收入,如果后期加工跟不上,没有产品附加值,产品整体效益上不去,收入就会受损。另外,干果产品储藏也很重要,储藏条件好时,可以延长销售时间,经济收益可以大大增加。
3 太行山区干果经济林发展对策
3.1 尽快编制县级干果经济林发展规划
太行山区各县在干果经济林发展上普遍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多乱杂”现象非常严重,发展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制约着干果的科学发展,所以应该尽快编制县级干果经济林发展规划。
3.2 加强对干果生产的统筹管理
对太行山区的干果经济林产区要进行协条管理、区域规划、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工作协调、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项工作,搞好市场调研,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 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利用网络、电商等现代化的销售平台,使产品远销省外、走出国门,真正发挥好干果经济林在兴林富民中的优势作用。
3.3 加大苗木市场管理
要做到适地适树,增加良种使用率。干果经济林在山西太行山区的每个市、县都有主栽品种,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了解每个品种的特性以便正确选择适宜当地栽植的品种。另外,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要把好关,使苗木市场有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使老百姓能买到放心的苗木。
3.4 加强管理技术培训
经济林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种植户缺乏科学管理经验,使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收益,应该从上到下引起引起高度重视,充实技术力量,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力度,利用冬天农闲时间举办培训班,培训采用室内和现场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使经济林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增加农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