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融入设计

2018-03-23孙效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开源方向同学

文/ 孙效华(同济大学 设计创意学院)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技术融入设计。邓老师在今天上午论坛主题演讲中,也讲了技术在我们这个时代,在设计里面的作用,这个方面我就不再多讲了。我主要分享一下我们在设计创意学院是如何从不同的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在不同的层面如何真的把技术能够从不同的维度融入到设计学生的基础能力里面。

我主要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以及如何构建教学和科研的平台,并且组织大量的活动,从不同的维度让技术真的能够给同学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来谈一谈。

我从本科教学讲起,我们的本科教学是一个大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架构之下的。首先人才培养的定位,我们认为当今设计的学生应该是具备设计+技术+商业+可持续。我们在本科的教学层面,在课程的模块构建里面也是从这样四个维度进行建构。同时也是基于一个大的整体的,每个学期有目标,包括专业课都会让不同的专业的,有自己的关键词,教学重点、课题,以及从支撑课的角度对他进行相应的这样一个支持。一会儿我会从大型计算机的课程来讲这方面。还有通过大量的选修课来实现我们后面两个模块的目标。

在这个里面,我现在标黄的是我们目前已经有的,大家可以看到已经是覆盖了整个八个学期必需的技术相关的课程。首先我们在大一上学期,第一学期的时候,把开源硬件与编程作为和美术一样重要的一门基础课。这门课是以这样的定位开始,开启了我们对学生的技术的科普或者是导入。我们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目前基本上75%的学生都已经被覆盖。

然后到我们第二学期的时候,一会儿我会跟大家具体讲,我们有大型计算机课的这样一门独特的设计课程。那之后设计技术一、二、三、四,我们是在不同的专业方向里面都有各自的设计技术对应的课程开设,一会儿我也会介绍一下。并且我们到第六学期有交互设计作为选修课,它是面向不同的专业。这个课我们到春季时开的,上课的学生都是已经上过开源硬件与编程课程的,我也非常期待他们的表现。当他们都可以来做开源硬件的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们再讲交互设计就可以到另外一个更加专业的层面,以及更加跨学科,从而可以应用到他们自己各自不同的专业方向里面的这样一个层面,不只是一些基础的知识介绍了。

还有一个是我们到毕业设计的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从前年开始,毕业设计可以跨学科的来选导师。这就意味着,比如说在本阶段,我是在数媒团队,但是我们的环境的学生、工设的学生,还有视觉传达的学生,都可以选我作导师。当他们在我指导下,就可以做结合技术运用到他自己本方向的这样的毕设的课题,这个一会儿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两年的相关的课题经验了。

开源硬件大家可能在座的,尤其是老师有听过我的讲座。我在不同的场合有分享过,我这里不具体讲里面教学上的具体的构思和思路以及准备。这是我们在前年的时候的学生的一些作业。然后这是去年的部分作业,他们从刚入校,其实就是高中生的基础,从零开始来进入不同环节的创意的不同方面。这是我们今年在课上又在给同学准备的,我们每年都有在不断的做这种模块化的当堂实验,这是今年又重新开发的,一直有替换有增加内容。就是通过这样的当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建立对技术和基于技术创作的兴趣。当然,如果想做这样的当堂实验的话,背后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做。因为我们的大课120个同学,我们一般会分三到四个组当堂做,在教完基础内容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在课上完成这样的实验和练习。

这些已经进行三年了,我们都是做大量的课前的工作。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要像喂小宝宝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到特别细致程度,上课才不会有任何的问题,非常容易操作又容易出效果。在这里面要有大量的设计、测试以及准备的工作。我今年还算是第一年不用通宵准备的,在前面两年,每次课的前一夜都是通宵的,都是带着我自己的研究生,大量的这样的准备的工作需要做。

包括像今年虽然不用通宵了,但也还是一直要操心,包括前天我们双十一,我也是给学生买材料买到两点,因为刚好有全场五折。

这是刚才提到的,我们在大一下学期,我们也是有一个基础课的改革。就是做一个基于设计四秩序的,不仅算是一个基础课,同时我们这边的组织架构是在大一结束的时候同学再去选方向,它的概念也是结合我们这门课的设计。就是我们在这门课里面,让学生把原来四个合并成三个专业方向的课题,每个课题都做一个,这样做下来既可以让同学了解不同的方向,能够对自己进一步的选专业有所依据,然后老师也可以通过课程了解到他的能力,对他有更好的选方向的指导。

同时在之后的各个方向的教学里面,这一门课既起到整体的基础教学的作用,又起到了本专业的第一次导入课题的这样一个作用。为了支持这门课,我们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平行设置了一门课,其实是大学计算机课,需要我们自己来上。刚才讲的开源硬件与编程,也是原来学校开设的VB课,也是需要我们自己上的。和设计四秩序这门基础课并行的有计算机应用课,还有一门设计思维与表达。正如图上画的,这两门课都是和所对应的课题来进行支撑的作用,比它能够提前一点开始和提前一点结束。在这门课里面,会使用到的技术、软件,尤其是我们会请大量的业界的专家来分享,不光是分享,更多的是传授他们在实际运用这些软件和技术的时候的一些最新的经验,作为从技术和创意的技巧两个方面,对设计课进行支撑。这就和开源硬件有非常不同的定位。

这是在设计技术课,也是对于不同的专业有各自对应的技术的内容。比如在数媒的设计技术课,应该是大二下的设计技术课里面,我们也是做的交互音视频装置与演出这样一个主题的相关的技术。

这个就是我刚才有提到的,我们在毕业设计的时候,会有跨学科的选题。我在前年的时候有七个学生来选我,全部是跨学科的。这两个是工设的,一个做了实体的可携带的个人电台,可以自己来作为主播,也可以来作为听众;另一个是他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实体的八音盒,又希望跨越实体八音盒这种打孔的方式,能够进行非常方便的创作和社交。就做了这样一个小的系统和实体。左边这个也是工设的学生,他做的是互动的灯光的要的unit,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

这个是环境的学生做的,如何做智能家居的里面的,远距离和家人自然的沟通。这个是上个学期,算是今年的毕设。这两个都是第一次有环境方向的学生找到我,他们一个是做基于增强现实的智能空间的设计的平台,一个是做的数字化展览服务体系的这样一个设计,包括其中的具体的展品以及像这种实体的点赞按钮,而且把这个都实际的放到了我们的毕业展上来作为展览的一个支持。

这也是两个工设的学生,他们是两个好朋友做了一个系列的作品:一个是关于智能产品用到小孩子的色彩启蒙,一个是用到自然声音的启蒙。这些都是我们在本科层面不同的教学实践成果。像我刚才在第一页没有讲到,我们还包括在其他的一些选修课,像数字关系,这些结合到各个专业的里面,也有它具体的和技术相关的选修课。

然后在研究生层面,它是和本科非常不一样的一个思路,探讨如何来体现对技术的导入。我们在研究生教学方面,从前年开始,应该是在更早时候开始构思这样一个改革。前年的时候是第一批开始执行,我们做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变化,之前研究生进来之后一样的课程一样的培养,只是导师的专业方向不一样,跟导师做不一样的课题或者是相关的实践。但是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不同的专业方向的科研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积累。并且这也没法与国际接轨。这就是我们在座很多老师,如果有跟国外有合作的经验,应该都知道,都是按照program的方式进行组织的。我们也是根据学院的定位,做了这样一个设计,就是在右边的这个圈里面画的,有三横三纵。开始只有背后的一个三纵,分别是本科三个专业的继续的进阶项目的延伸,四五六是横向的,本身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一个领域,又可以和纵向的进行一个交叉。同时我们把设计历史与理论作为所有项目的基础和支撑。我们去年开始也设置了创新设计与创业这样一个更加前瞻的,也是和各个方向都会有交叉的这样一个专业。

这里,我们定位的交互设计既有它自己独立的培养方法和研究的内容,又应该在整个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起到横向的支撑作用。同样在我们整个的,除了这个program的架构之外,我们在各个项目的课程设计上也有这样的思路,每个program有自己的必修课选修课,同样的各个program之间也会分享它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这样也是体现了我们,虽然是在强调基于program的积累,同时我们又是一个整体的学院。

在这个里面,最能够体现的就是交互设计课,它其实是被我们八个方向里面的七方向都选为了必修课。我们是各个方向提出自己的课,然后各个program的负责人进行课程的选择和组织。在这个层面来讲,这个交互设计课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强调帮助学生来更好的和自己的方向结合。

这里是一组做环境设计的学生,他们在其中的一个作业,就是在外滩做了一个交互的装置。他们的目的是帮助这些没有那么多空间找到好的拍摄经典的,通过增强现实的方式拍到外滩的景色,并且也是一个有趣的互动的装置。

这是一组工设的学生做的办公室的三件套,非常有趣的方式来帮助你进行身心的放松和健康的保护。这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他们结合他们的方向进行的一个可持续的展示设计,以及这是关于这些人看自己的认知的一个艺术的展品。

这是服务体系的学生做的未来的墓地应该怎么样做。这是环境的学生做的互动的车站、互动的栏杆,以及在地铁里面的不同的互动的机制。这些是产品的学生做的,是一个小孩子在博物馆里面来了解这些不同的动物和自然界的装置。这是一个智能的趣味性的数字的波浪鼓,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模式。这两个都是在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做的艺术的展品。

这个比较有趣,它是产品服务体系方向的一组学生做的,这个组里有个学生在本科毕设的时候就是做的模型的废料回收,他在本科的时候做了一个服务体系,但是本身缺乏一个非常好的智能的触点,现在他升到研究生就在这个课程里面把这个回收箱做成了智能化的,不光是有实体的互动的智能,还有管理数据库,以及推荐,把这些加进去,一下子把这样一个服务体系从原来完全手动的,并没有太大的效果的这样一个系统,做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这些都是研究生层面科普阶段,他们之前还都没有上过开源硬件与编程。之后的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把这些运用到他自己的不同的方向。

刚才我是从教学的层面在讲,在我们学院,从平台的层面也在给同学提供接触技术、使用技术的机会。现在我们数字创新中心里面有这样五个大的平台,涵盖了不同的创新实践的不同的方面。这个是智能空间管理与智能空间服务的体验空间,这是在交互媒体的课程上也有看到,是交互音视频装置演出的一个实验空间,这是电子媒介的。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搭建的一个,支持多人协同的混合虚拟现实的设计平台。

这里我顺便讲一下,我们在这些平台,不光是平台本身,里面的项目我们也是开放给不同方向的同学。像这里,我们平台的搭建就有一个,现在面向的是大二学生,等于是今年开学刚刚大二。这些学生原先在大一阶段也是在这个平台里面我们搭建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参与的同学。就是我们也是借鉴在国外本科生参与研究的理念,让这些平台不仅是使用,还可以动手参与它的建设。

包括车载方面的相关平台以及所有的机会。像刚才我跟张院长在说,我昨天刚刚在常熟参加全国的智能车大赛以及一个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也是带了七个同学去那边开会,今天去看他们在实际的道路上进行了比赛。通过这样不同的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给同学提供接触技术了解前瞻性的,并且更好的来定位我们设计师应该怎么样在这样一个跨界的项目中来进行合作的一个方式。

除了这些大型的平台,我们也在不同的地方有搭建这些互动楼梯的,方便学生进行创作的这种小的平台,还包括多屏,实体和虚拟能够协同的这样基础的平台,放到课上让学生进行创作。

刚才也提到,这边这些不同的研究的方向也都是开放给同学的。包括去年我们在浦东做的一个,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的一个大型的新媒体剧场里面,也有不少同学在里面参与,进行数字化方面的实践。

除了这些的教学和科研之外,我们也是有组织大量的活动和搭建平台,让同学以其他比较丰富的方式,更多的接触到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和了解更多的主题。这个是我们基于和英特尔的联合众创空间组织的一系列的课程。右边这张图非常有趣,是去年上完开源硬件与编程以后,有大量的学生非常感兴趣,来找我想继续看看说有没有机会能够学更多的技术。在当时就有40多个同学在这个屋里面。他们在vote,有的想学这个有的想学那个,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定了两个主题,上学期在春季的时候开了这样系列的课外辅导课程,也是感觉还很难满足他们对技术学习的需求。像今年,大一的开源课程才上到一半就有同学开始问还能不能再开这样的课程。

还有我们把同学的,在不同的课上包括交互设计、开源课上的创作和竞赛来结合。比如这个DIY的大赛里面,右下角拿奖的基本上全是课上的同学,也是给他们一个对创新的表达和流程的进阶培养,以及对他们兴趣的激发。这些都是获奖的作品,还有在SITP这样的创新大赛里面,我们也会有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推动学生对这些技术的兴趣。

最后除了这些基于我们学院的课程之外,还有组织我自己之前在MIT的时候就有参与的一个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社群。它有不断的组织大量的讲座和活动,它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更丰富主题的社群。我可以把学生导入到这样一个非常活跃的社群里面。

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样四个方面的内容。

猜你喜欢

开源方向同学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
位置与方向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