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施工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要点

2018-03-23

山西建筑 2018年14期
关键词:成桩离析灌注桩

侯 晓 杰

(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晋中 030600)

1 概述

钻孔灌注桩是我国高速公路特殊地基处理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在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中,由于钻孔灌注桩具有的强大抗震性能、较高承载力的特性,成为了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中为应对特殊地基的一种最常见形式,在桥墩基础施工中最为常见。

钻孔灌注桩应用范围广泛,在于其具有承载力大、施工周期短的技术优势,且占用的场地少,对相邻建筑物干扰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种类繁多,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严格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成桩质量是确保工程效益的关键。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由于成桩后补救困难,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各工序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桩位偏差过大、桩体混凝土离析、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以确保成桩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实现工程经济效益。

2 钻孔桩施工要点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由于采用不同的钻孔设备,其施工工艺也不相同。在本文中,以在高速公路施工中使用最多的冲击钻或循环钻机成孔为例,介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以期借鉴。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施工场地平整→孔位测定→护筒埋设→钻机钻进及成孔→提钻后清孔→吊放制备好的钢筋笼→下导管后再清孔→灌注混凝土→起拔导管→成桩及质量检测。

2.1 施工准备

如进行清除积水,平整施工场地,杂物清除等。钻机底座须置于夯打密实的填土上,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

为保证桩位准确,进行桩位测定并复核后,测放出护桩。搭设工作平台须牢靠稳定。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钻头类型。针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合理确定各项施工参数,如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泥浆比重等。

2.2 护筒埋设

采用的钢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稍大,一般旋转钻按20 cm进行控制,冲击钻按40 cm进行控制。

使用的护筒高度一般是2 m,必要时须进行加高。埋设到位后的护筒顶面一般比地面高出30 cm,应采取措施确保埋设到位后密实不漏水。

在某项目施工中,要求将护筒顶面标高偏差须控制在50 mm内,倾斜度不大于1%;孔位中心偏差控制在50 mm内。

2.3 泥浆配制

泥浆具有护孔壁、冷却钻头及携带钻渣等效果,宜采用优质膨润土造浆,进行粘度、比重等指标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成孔质量,须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沉渣,予以废弃浇筑时溢出的废弃泥浆。

2.4 成孔

钻进作业采用旋挖钻孔时,须校准钻机就位后的钻杆中心与桩中心对准后,再设置另外专人进行复核,方可开钻。在钻进过程中,须对钻机所处部位的地面下沉状况进行监测。

钻进作业中,向护筒内注入的泥浆以不外溢为度,须保持泥浆质量的稳定。

在开始旋进的5 m~8 m范围内,钻进速度要慢,监测钻杆垂直度,应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渣样捞取在每钻进2 m或是在地层变化处进行,以便及时进行泥浆指标和旋挖速度的调整。

钻进作业应尽量连续进行。

2.5 清孔

为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我国采用泥浆置换进行清孔是使用最多的清孔方法,严格禁止用增加孔深来代替清孔。

钻进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后,须对成孔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主要是进行孔深、孔径、孔型等的检查,均达标后进行清孔作业。在清孔排渣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孔体出现坍塌。

在进行泥浆置换清孔作业时,应对抽出的孔内泥浆进行质量检测,要求不得含有2 mm~3 mm的颗粒,泥浆比重按1∶1以内进行控制,含砂率应控制在2%以内,粘度处于17 s~20 s范围内。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测,进行二次清孔作业。

2.6 制作钢筋笼、声测管及安装

在钢筋加工棚中集中加工钢筋笼,加工场地须硬化,加工及堆放场地应设置防雨棚。

将加工完毕的钢筋笼吊装入孔。主筋与加强箍筋必须全部焊接,必要时可以分段入孔。钢筋笼分节长度,应综合考虑加工、运输及起吊能力等综合确定。

加工钢筋笼的钢筋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存在影响耐久性的质量缺陷,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应对加工完毕的钢筋笼设置的加强筋进行质量检测,要求在加强筋外侧点焊焊接主筋。要求设置的垫块间的纵向间距不得超过2 m,在环向方向上设置数量不少于4个,对称错位布置。

加工完毕的钢筋笼须高于地面5 cm进行堆放,衬垫以每隔2 m的间距进行设置,采取防雨布覆盖等防水措施。

使用的声测管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等边三角型的布置方式进行声测管安装,使用U形环定位并绑扎牢固。在进行钢筋笼入孔作业时,为防止声测管堵塞,须对其两端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

牢固定位入孔后的钢筋笼,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灌注中的掉笼或浮笼现象。

2.7 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作业是确保成桩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施工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正式灌注作业前,须对灌注孔的各项指标进行校核,如钢筋笼标高、导管下口距孔底距离、孔底泥浆厚度等,必须时须提前进行处治,经复核无误后开始灌注。

在灌注作业过程中,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坍孔和泥浆沉淀过厚的现象。采用直升导管法进行灌注作业。开始灌注作业时,须保证导管下口在首批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埋入混凝土深1 m~3 m。边进行混凝土灌注,边提拔导管,混凝土灌注速度与提管速度应相匹配,确保导管口下端始终埋在混凝土深中2 m左右。为保证成桩质量,灌注时间应尽量缩短,要求在首批混凝土初凝前结束灌注作业。

在桩体灌注作业中,单个桩体一经开灌,要求须将任何原因的中断控制在30 min以内。

为确保能有效的进行浮浆清除和消除测量的误差,灌注作业结束后的混凝土面标高,要求应超过设计标高在0.5 m以上。

2.8 桩基检测

按设计要求进行的成桩后的养护结束后,测定的桩体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要求,桩身须匀质、完整。设置专人进行桩体质量检查,对桩身混凝土的无损检测须全部进行,必要时可对部分桩体钻芯取样检测。

3 常见质量问题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须做到对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严格控制,对发现的事故迅速分析原因后,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保成桩质量。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多出现在浇筑环节。其中,混凝土离析和混凝土堵管较为常见。

3.1 离析处理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出现的离析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出现断桩,须对混凝土离析给予足够重视。

在钻孔桩灌注作业中,混凝土产生离析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较常见的是灌注前发生的混凝土离析、灌注中出现导管进水的离析,当导管埋深过小时也容易出现离析现象。

对出现的离析须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可对离析程度较轻的桩体不予处理。为确保桩体承载力,对于达到较重以上程度的离析,必须予以处治。当出现的离析部位处于距桩顶10 m内的范围时,且桩径超过1 000 mm的,桩心混凝土采用人工方式清除后,对其采用立柱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行浇筑。当离析部位处于距桩顶10 m以外范围的,或是桩径小于1 000 mm时,应将桩心混凝土使用钻芯机取出后,再重新进行灌注。

3.2 堵管处理

在开始灌注时或灌注作业中途发生较多。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是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有:初灌时,沉渣堵塞导管;混凝土中的大石子卡管;因故中断灌注导致混凝土在管中凝结等。

对于初灌时发生的导管堵塞,在将导管马上提出后,及时进行管内混凝土的清除,再重新下放导管清孔后,重新进行混凝土灌注。还可以使用长杆冲捣或是提升导管反复进行插振。必要时,将导管拨起进行清理后插入混凝土面2 m左右,使用水泵将导管内泥浆浮浆清理后,继续进行混凝土灌注。

由于钻孔桩属于隐蔽工程,成桩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很难处理,严重的甚至无法弥补。严格进行各工序质量控制,将事后检验变为事前预防,是确保成桩质量的最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赖梅红.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77-79.

[2] 林 旗,高明举.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探析[J].科研,2015(7):34.

猜你喜欢

成桩离析灌注桩
提高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研究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深厚杂填土地层中钻孔灌注桩成桩施工工艺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提前处理工装的应用
长护筒旋挖灌注桩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基于空隙率分布的沥青路面离析评价法的研究
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T 0661-2011的几点商榷
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成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建筑桩基工程中旋挖钻孔成桩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