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哈尔滨市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2018-03-23石振武谭宪宇

山西建筑 2018年28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管廊管线

石振武 谭宪宇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日益精进,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正大力提倡的建设项目。综合管廊的建设是对传统直埋管线的一种革新,它将各类管线收入廊中,统一管理,避免了因道路反复开挖带来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直埋方式,廊内管线不直接接触土壤,通过控制中心,实现各类管线信息化管控,提高了管线的寿命和安全性。综合管理将室外管线统一收入廊中,解决了马路“蜘蛛网”的难题,节约了宝贵的地上利用空间,使城市环境更加的优美洁净;同时,地下管线入廊为城市建设节约了地下利用空间。综合管廊的建设对推动哈尔滨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完善哈尔滨市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哈尔滨市市容,节约哈尔滨市地上地下利用空间有着积极的影响。

1 哈尔滨市综合管廊建设背景

1.1 政策推动

国家积极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在全国开展竞争性评审。经过筛选,2015年4月10日哈尔滨市成功入选2015年国家首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1.2 经济基础

结合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发展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 000美元以上时,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就更加注重品质,发展利用也更加规范化、向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1]。综合管廊就是规范化、高效化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方式。结合哈尔滨市经济基础,2015年哈尔滨市人均GDP为8 658.07美元。这表明哈尔滨市已经具备了高效规范开发地下空间的经济基础,综合管廊建设将是下一步哈尔滨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1.3 地理位置

在已建或在建的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中,哈尔滨市的地理位置纬度最高。哈尔滨市属严寒地区,在严寒地区直埋的各类市政管线要考虑土壤的冻胀作用。传统的直埋方式,管线直接与土壤接触,受冻胀作用影响,土壤的冻胀力会直接作用于管线,使得管线的易损性大大提高,安全性降低,发生冻裂事件的概率增大[2]。同时,严寒地区冻土深度相较于其他地区深度大,覆土深度相较于其他地区也更深。由道路开挖维修所造成的时间和资金损失也相对较大。

2 国内外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2.1 国外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综合管廊建设开始于欧洲,从19世纪开始各国进行综合管廊的建设。1832年,巴黎就建成世界首条综合管廊;29年后,伦敦才开始修建综合管廊;又29年后,德国在汉堡市开工建设。进入20世纪,前苏联在首都及其他城市相继修建综合管廊。直到20世纪中叶,西班牙马德里市着手管廊建设。作为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水平较高的国家,1926年日本综合管廊建设起步,并颁布了相关的建设法律。美国综合管廊建设较晚,20世纪60年代着手于综合管廊研究[3]。

2.2 国内综合管廊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下我国建成首条综合管廊。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都有进行尝试,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综合管廊建设,至2002年建成总长度已经超过150 km[4];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市为解决管线和道路交叉问题,兴建了一条宽度仅有2.5 m的综合管廊,这是我国综合管廊的雏形;1994年上海市张杨路建造了两条支线综合管廊;2003年,广州大学城兴建了约17 km的综合管廊;同年,昆明市兴建了昆明新城综合管廊;2004年,宁波市东部新城建设全长12 km的综合管廊;2005年,首条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在上海开工建设。

3 哈尔滨市综合管廊建设情况

哈尔滨市以当选试点城市为契机,稳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2015年,哈尔滨市完成了包括老城区和新城区在内的共1.7 km工程。2016年,哈尔滨市完成综合管廊建设23.8 km,其中主城区12.1 km,新城区11.7 km。目前哈尔滨市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已经完成。

一期工程完成后,哈尔滨市又确定了2016年—2020年的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建设计划,二期工程新建地下综合管廊101.51 km。实施区域包括:老城区东部一片区、老城区东部二片区、老城区东部三片区、老城区东部四片区、新一和东化工路地区、哈南工业新城、临空经济试验产业区、群力新区西区、松花江避暑城东区及松花江避暑城中区。这些实施区域综合管廊的建成将推动哈尔滨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进程,使哈尔滨市综合管廊系统更加完整,更好的服务于哈尔滨市民。

4 哈尔滨市综合管廊建设必要性分析

4.1 综合管廊是哈尔滨市高标准建设的需要

哈尔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市内各类市政管线的布局规划也应更加规范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各类资源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作为资源和信息传送的“动脉”,市政管线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采用传统方式敷设的管线在有限的道路宽度范围内已不能满足需求,传统的敷设方式基本遵循的市单一横向的原则,虽然设计思路简单,易施工操作,但随着各类管线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类管线交叉纵横,在管线的管理和维护,管位布置上带来了许多连锁式问题。城市主干道是各类管线布置的首选平台,在管线铺设时要统筹考虑各类复杂问题。要解决各类管位交叉布置所带来的问题,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横向敷设的方式,而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为各类管线的敷设提供竖向立体的布置方式,解决了各类管线交叉布置带来的管位布置困扰。

4.2 减少对哈尔滨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有着自身的步骤,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同样需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对于各类市政管线的更换、增减和维修也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传统直埋式管线在进行更换、增减和维修时难免要对道路进行反复开挖,不仅影响了哈尔滨市的市容市貌,同时对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市民出行生活带来影响。路面反复开挖还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浪费和时间损失。综合管廊建成后,维修更换等工作都是在廊体内进行,这将有效减少市政管线更新维护对哈尔滨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4.3 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

政府拥有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所有物权[5]。但城市道路红线内的范围空间是有限的,综合管廊的建成是对各类管线的集约化处理,并且是最有效合理的利用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空间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利用道路红线范围内空间,也可以避免各市政管线因敷设不合理而占用红线范围外的土地,达到节约土地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效果。

4.4 有利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各类管线入廊使得管线自身得到有效的管控。在设计规划时,综合管廊可为各类管线预留管位,因土建成本高,必须考虑断面空间的大小,管廊断面的规模要有所控制。综合管廊断面规模的控制,可实现对社会公共资源的管控。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为各类专业管线的有效管控提供了可能。

4.5 有利于推进哈尔滨市基础设施现代化

综合管廊的断面空间设计为综合管廊的高效集中管理提供了极佳的平台,使得廊内各市政管线的管理更具现代化。根据哈尔滨市实际发展情况及哈尔滨地铁实施情况,在哈尔滨主城区地铁沿线建设综合管廊在经济及技术上是合理的、可行的,综合管廊的建设为完善哈尔滨市基础设施体系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4.6 有利于政府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政府允许社会主体(企业)按照市场准则,以合法经营的方式进入市政管线的投资,并将管线的运营权交由社会主体(企业)。例如哈尔滨市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采用PPP模式对综合管廊社会资本进行招标,将25年的经营权转移给运营商。同时,政府必须对社会主体(企业)起到监督的作用,以综合管廊这一社会公共资源作为平台,对融资主体和经营主体进行有效管控,保证各类管线的正常运转。

5 结语

综合管廊是我国大力提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代表着新时代下我国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一个发展方向。作为城市建设的“里子工程”综合管廊正在全国范围内以各大中城市为点向外辐射的形式积极建设。但相较于国外几百年的综合管廊建设历史,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汲取国外有益建设经验,结合国内各城市特点进行综合管廊建设。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管廊管线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团队介绍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