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2018-03-2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市复兴路15号 100038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一直承担着统计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分析论文影响的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状况和趋势,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本统计报告的国际论文数据主要取自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核心期刊(Ei Compendex)和《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ISTP)、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Scopus数据库。在比较论文国际被引用情况时,采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信所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1 中国发表论文数量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及影响
1.1 SCI
2016年,SCI数据库共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85种,比2015年增加了37种。2016年,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214种,Medline收录中国科技期刊195种,SSCI收录中国期刊1种,Scopus收录中国期刊516种。
2016年,SCI数据库收录世界科技论文共189.67万篇,比2015年增加了4.4%。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32.42万篇,按数量统计,中国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2,占SCI收录科技论文总数的17.1%,所占比例提升了0.8%。2016年发文量排在世界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美国作者共发表论文50.23万篇,是中国的1.5倍,占SCI收录论文总数的26.5%。
2016年,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共计发表29.06万篇论文,比2015年增加9.5%,占SCI收录论文总数的15.3%。
2007—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中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共205.82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2位,国际论文数量比2016年统计时增加了18.1%;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935.00万次,同比增加了29.9%,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6年上升2位(表1)。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频次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其他国家。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9.40次,比2016年统计时的8.55次提高了9.9%。世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频次为11.80次。
表1 中国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世界排位变化
注:按ESI数据库统计。
2007—2017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的国家(地区)共21个,按照平均每篇论文被引频次排序,中国排在第15位,与2016年的统计情况相同。平均每篇论文被引频次大于世界平均值(11.5次/篇)的国家共12个。瑞士、荷兰、美国、英国、瑞典、德国、加拿大和法国的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超过15次/篇(表2)。
表2 2007—2017年发表科技论文数量超过20万篇的国家(地区)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情况
注:按ESI数据库统计。
1.2 Ei Compendex
2016年,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期刊论文共68.31万篇,比2015年增长0.47%,其中收录中国论文22.65万篇,占Ei Compendex收录论文总数的33.2%,收录论文数量比2015年增长了4.2%,所占比例增加了1.16%,排在世界第1位。Ei Compendex收录论文数量排在世界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和印度。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Ei Compendex收录论文21.62万篇,比2015年增长了4.2%,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Ei Compendex收录论文的数量占Ei Compendex收录论文总数的31.7%,较2015年度降低了1.2%。
1.3 CPCI-S
2016年,CPCI-S数据库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共56.24万篇,比2015年增加了20.4%。CPCI-S收录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共8.63万篇,比2015年增加了21.2%,占CPCI-S收录论文总数的15.3%,排在世界第2位。CPCI-S收录论文数量排在世界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印度。CPCI-S数据库收录美国作者发表的论文为13.86万篇,占CPCI-S收录论文总数的24.6%。
CPCI-S收录第一作者单位为中国机构的科技会议论文共6.31万篇。2016年中国科技人员共参加了86个国家(地区)召开的3007次国际会议。
2016年中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会议论文数量最多的10个学科分别为: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临床医学,能源科学技术,物理学,计算技术,药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学。
1.4 Scopus
2016年,Scopus数据库收录的世界科技文献总数为278.24万篇,其中收录的中国科技文献数量为44.04万篇,占Scopus收录科技文献总数的15.8%,位居世界第2。Scopus收录论文数量排在世界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和德国。
Scopus统计1996—2016年各个国家(地区)的科技文献总被引频次,中国发表的文献在统计时间内累计被引用了3291.39万次,排在世界第6位,相对于2015年排名提升1位,平均每篇文献的被引频次为7.16次。总被引频次排名在中国之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法国。此外,总被引频次超过1000万次的国家还有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瑞士、瑞典、印度和韩国。
1.5 Medline
根据Medline数据库的统计,2016年Medline收录的中国科技文献数量最多的10个学科分别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及制药、细胞生物学、老年医学、遗传学与遗传、儿科、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植物学。
1.6 SSCI
2016年,SSCI数据库收录世界论文共30.25万篇,其中收录的中国论文为1.55万篇,占SSCI收录论文总数的5.12%,收录数量比2015年增长了22.1%。按照收录文章数量排序,中国居世界第6位,与2015年排名相同。位列中国之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德国,其中收录的美国论文为11.67万篇,占SSCI收录论文总数的38.6%。在2016年SSCI收录的中国论文中,中国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为10354篇,占SSCI收录中国论文总数的66.8%。
1.7 CSTPCD
2016年,CSTPCD收录了2008种中国出版的自然科学领域期刊,收录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49.42万篇;收录社会科学领域期刊395种,收录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6.71万篇。2016年,CSTPCD收录中国科技人员与其他国家(地区)作者合著论文为8096篇。
2 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以及被引用情况
2.1 我国发表 SCI论文数量
我国发表SCI论文的情况见表3~4。
表3 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6个地区
注:按SCI论文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进行统计。
表4 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6个学科
注:按SCI论文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进行统计。
2.2 SCI论文被引用情况
我国SCI论文被引用情况见表5~7。
表5 我国SCI论文近10年被引用数量最多的10个地区
注:截至2017年9月,按SCI 2007—2016年收录的中国论文累计被引用数量进行统计。
表6 2016年我国SCI论文被引用篇数最多的10所高等院校
注:截至2017年9月,按SCI 2007—2016年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累计被引用数量进行统计。
表7 2016年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篇数最多的10个研究机构
注:截至2017年9月,按SCI 2007—2016年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累计被引用数量进行统计。
3 我国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
3.1 我国发表论文数量
我国发表论文数量见表8~10。
表8 我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6个地区
注:全部论文数量包括社会科学论文数量和自然科学论文数量。
表9 我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6个学科(自然科学)
从2015年开始,CSTPCD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2016年CSTPCD收录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共6.71万篇。
表10 2016年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学科分布
3.2 我国发表论文被引用情况
我国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见表11~13。
注:我国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按照1988—2016年发表的论文在2016年被引用的次数进行统计。
表12 我国论文总被引频次位居前10的研究机构
注:我国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按照1988—2016年发表的论文在2016年被引用的次数进行统计。
4 中国卓越科技论文
中国卓越科技论文由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优秀论文共同组成。国际部分提取各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超过平均值的论文,即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频次世界均值为参考线,选择高于世界平均值的论文,表示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国内部分提取近5年在CSTPCD收录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并且论文“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2009年本课题组第一次公布了利用这一指标进行的统计结果,当时称为“表现不俗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表13 我国论文总被引频次位居前10的医疗机构
注:我国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按照1988—2016年发表的论文在2016年被引用的次数进行统计。
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是指卓越国际论文与卓越国内论文的合集。2016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26.25万篇,包括中国卓越国际论文12.54万篇和中国卓越国内论文13.71万篇。
4.1 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
按照SCI统计,2016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29.06万篇,其中中国卓越国际论文为12.54万篇,占我国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总数的43.2%,较2015年上升了6.9%。按照文献类型划分,中国卓越国际论文中96%为研究论文,4%为述评类文章。其中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地学,环境科学10个学科的中国卓越国际论文数量最多。按各学科产出的中国卓越国际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排序,所占比例超过30%的学科共36个,比2015年增加了10个。其中轻工、纺织,动力与电气,安全科学技术,化学,能源科学技术,化工,食品,材料科学,天文学,环境科学10个学科的中国卓越国际论文占其全部论文的比例超过50%。卓越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位列前3的学科依次为化学(2.89万篇)、生物学(1.33万篇)、临床医学(1.20万篇)。
2016年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都发表了中国卓越国际论文。中国卓越国际论文数量所占比例超过30%的省市自治区共29个,中国卓越国际论文数量超过1000篇并且论文数量占本地区论文比例最高的地区为福建省,所占比例为48.70%。中国卓越国际论文数量位列前3的地区依次为北京市(2.24万篇)、江苏省(1.39万篇)、上海市(1.18万篇)。2016年中国国际卓越论文发表机构中,高等学校共发表国际卓越论文105412篇,占84.0%,研究机构共发表卓越论文14289篇,占11.4%。我国机构发表卓越国际论文的情况见表14~16,其中AR论文是指文献类型标注为研究论文(Article)和综述(Review)的论文。
表14 2016年发表中国卓越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高等院校
表15 2016年发表中国卓越国际论文最多的研究机构
4.2 中国卓越国内科技论文
据CSTPCD统计,2012—2016年共遴选出卓越国内科技论文13.71万篇,占统计年度内CSTPCD收录全部论文的5.2%。
表16 2016年发表中国卓越国际论文较多的医疗机构
按照学科统计,医学领域作者发表的中国卓越国内论文数量比较多,其中,临床医学作者发表中国卓越国内论文超过2.4万篇。中国卓越国内论文发表数量超过1万篇的学科还有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和农业科学2个学科。
按照地区统计,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自治区都发表了中国卓越国内论文。其中北京市发表的卓越国内论文数量最多,超过2.7万篇。卓越国内论文发表数量超过1万篇的地区还有江苏省。
按照机构类型统计,高等院校作者共发表约51.2%的中国卓越国内论文,研究院所作者发表了12.1%的卓越国内论文。医疗机构(包括独立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附属医疗机构)发表的中国卓越国内论文占15.0%。
5 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状况
5.1 2016年SCI收录的中国论文的国际合作状况
2016年SCI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论文为8.35万篇,比2015年增加了0.82万篇,同比增长10.9%,占中国发表SCI论文总数的25.8%。
2016年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共计59793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著论文的71.6%,合作伙伴涉及155个国家(地区);其他国家作者为第一作者、中国作者参与工作的国际合著论文共计23672篇,合作伙伴涉及176个国家(地区)。
5.1.1 合作国家(地区)分布
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合著论文59793篇,涉及的国家(地区)总数为155个,合作伙伴排在前6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德国(表17)。
中国作者参与工作、其他国家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合著论文共计23672篇,涉及176个国家(地区),合作伙伴排在前6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和加拿大(表18)。
表17 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与合作国发表的论文
表18 中国作者作为参与方与合作国发表的论文
5.1.2 科技论文的国际合著形式
2016年科技论文的国际合著情况见表19。
表19 2016年科技论文的国际合著形式
注:双边合作指两个国家参与合作;三方合作指三个国家参与合作;多方合作指三个以上国家参与合作。
5.1.3 国际合作论文的学科分布
中国作者参与的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量的统计情况见表20~21。
表20 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6个学科
表21 中国作者参与的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量较多的6个学科
5.1.4 国际合作论文数量位居前6的地区
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量统计情况见表22。
表22 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6个地区
5.1.5 合作最广泛的论文
2016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作者数量超过1000人并且合作机构数量大于150个的论文共225篇,比2015年增加了37篇。作者数量超过100人并且合作机构数量大于50个的论文共计496篇,比2015年增加了45篇。涉及的学科有高能物理、天文与天体物理、气象和大气科学、生物学和医药卫生等。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27篇,其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作者共发表论文23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持撰写的《真菌多样性记录》共有26个国家、71个机构参与。这26个国家分别为阿根廷、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捷克、埃及、英国、芬兰、德国、印度、伊朗、意大利、日本、新西兰、阿曼、波兰、葡萄牙、俄罗斯、韩国、西班牙、泰国、美国、法国、匈牙利、毛里求斯和沙特阿拉伯。
5.2 2016年国内论文国际合作状况
2016年,CSTPCD收录中国科技人员与其他国家(地区)作者合著论文8096篇。其中,4175篇论文由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占合著论文总数的52%,占自然科学领域国内论文总数的0.84%;3921篇论文由海外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占合著论文总数的48%。2016年国内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见表23~26。
表23 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合著论文数量排名前6位的学科(自然科学)
表24 参与完成论文数量最多的6个国家(地区)
表25 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合著论文数量排名前6位的地区
表26 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的机构类型分布
注:医疗机构论文数量不包含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发表的论文。
6 中国科研机构创新发展情况
6.1 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
2015年,中信所开始评价和发布“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评价关注高校与企业科研活动协作的全流程,设置指标表征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表现:从基础研究阶段开始,经过企业需求导向的应用研究阶段,再到成果转化形成产品阶段。“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采用10项评价指标:校企合作发表论文数量、校企合作发表论文占比、校企合作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企业资助项目产出的高校论文数量、高校与国内上市公司企业关联强度、校企合作发明专利数量、校企合作专利占比、有海外同族的合作专利数量、校企合作专利施引专利数量和校企合作专利总被引频次。中国高校产学共创的情况见表27。
表27 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名前5位的高等院校
6.2 中国高校学科发展矩阵分析
从2016年开始,中信所依据高校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对高校不同学科发展布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中国主要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各大学在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2007—2011年、2012—2016年引文总量作为源数据,根据波士顿矩阵方法,分析各个大学学科发展布局情况,构建学科发展矩阵。
按照波士顿矩阵方法的思路,以2012—2016年各大学某一学科论文产出量占全球论文总数的比例作为科研成果产出占比的测度指标;以各大学从2007—2011年到2012—2016年在某一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总量的增长率作为影响科研增长的测度指标。根据高校各个学科的占比和增长情况,以占比为0.5%和增长率为150%作为分界线,划分了4个学科发展矩阵空间:优势学科、潜力学科、传统学科和劣势学科。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发展布局情况见表28。
表28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发展布局情况
注:取优势学科数量排名前5位的高校。
同样按照波士顿矩阵方法的思路,以2012—2016年各大学在某一分类的专利产出数量作为科研成果产出的测度指标,以各大学从2007—2011年到2012—2016年在某一分类专利被引用总量的增长率作为影响科研增长的测度指标。以专利数量为1000和增长率为100%作为分界点,划分为四个象限,依次为“优势专业” “传统专业”“潜力专业”“弱势专业”。
我国主要高校专利发明和引用的德温特学科类别发展布局情况见表29。
表29 我国主要高校在德温特21个学科类别的发展布局情况
注:取优势专业数量排名前5为的高校。
6.3 中国高校学科融合指数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对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分析可以帮助高校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中信所从2016年开始评价和发布中国高校学科融合指数,并从跨学科论文占比与热门学科组合2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Scopus中论文的学科分类体系,构建了学科树。学科树中每个节点代表1个学科,任意2个节点间的距离表示其代表的2个学科研究内容的相关性。距离越大表示学科相关性越弱,学科跨越程度越大。对于一篇论文,根据其所属不同学科,在学科树中可以找到对应的节点并且计算该论文的学科跨越距离。统计各高校在统计年度内所有论文的学科跨越距离之和,定义为各高校的学科融合指数。
以Scopus收录的2016年高校论文为数据源,选取欧洲、美洲、亚洲不同国家(地区)学术影响较大的几所高校来进行对比分析(图1)。
图1 欧洲、美洲、亚洲12所高校学科融合指数
6.4 医疗机构医工结合排行榜
医学与工程学科交叉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工结合”倡导学科间打破壁垒,围绕医学实际需求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医工结合不仅强调医学与医学以外的理工科的学科交叉,还包括医工与产业界的融合。自2017年,中信所开始评价和发布“中国医疗机构医工结合排行榜”。“中国医疗机构医工结合排行榜”设置3项指标表征“医工结合”创新过程中3个阶段的表现:从基础研究阶段开始,经过企业需求导向的应用研究阶段,再到成果转化形成产品阶段。3项指标分别为:(1)发表Ei Compendex论文数量,基于2014—2016年Ei Compendex收录的医疗机构论文数量;(2)发明专利数量,基于2014—2016年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收录的医疗机构专利数量;(3)与上级公司关联强度,基于2014—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库统计,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报道的人员任职、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等内容中,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测量医疗机构与企业联系的范围和强度。
统计各医疗机构上述3项指标,经过标准化转换后计算得出三维坐标的矢量长度数值,用于衡量各医疗机构的医工结合水平。2016年医疗机构医工结合排行榜见表30。
表30 医疗机构医工结合排行榜
6.5 中国高校国际合作地图
国际合作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自2017年,中信所开始发布“中国高校国际合作地图”。“中国高校国际合作地图”基于2016年Scopus收录的论文数据,从学科领域的角度展示以中国高校为主导的论文国际合作情况。分别选取美国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的综合类院校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工科类院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农科类院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对比分析。
8 S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2016年SSCI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共1.55万篇。其中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共10354篇。
8.1 2016年发表社会科学国际论文较多的地区
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分布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论文总数位居前6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和广东省。2016年我国发表社会科学国际论文较多的地区排序见表31。
表31 2016年发表社会科学国际论文最多的地区
8.2 2016年发表社会科学国际论文较多的学科
中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涉及42个学科,发表论文位居前6名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语言文字和图书情报学。2016年我国发表社会科学国际论文较多的学科统计情况见表32。
表32 2016年发表社会科学国际论文最多的学科
2016年,中国共624个机构发表了SSCI论文(中国机构为第一署名机构),其中发表10篇及以上论文的单位共计161个。在发表SSCI论文的机构中,高校共发表论文9086篇,占比87.8%,研究院所共发表论文666篇,占比6.4%。
2016年SSCI收录的国际期刊总数为2835种。中国机构为第一作者机构共发表论文10354篇,分布于2143种期刊,其中收录中国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大于10篇(含10篇)的期刊共199种。
9 结语
与2015年相比,2016年,SCI、Ei Compendex、CPCI-S收录的中国论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中国SCI论文被引频次比2015年增加了29.9%,排在世界第2位。2016年,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了9.40次,虽然比2015年提高了9.9%,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值(11.80次/篇)。2016年中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国际合著论文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参与国际大科学的合作能力。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卓越国际论文数量为12.54万篇,较2015年上升了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