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雅书斋 舒怀寄情
—— 闲话文房之巧雅别趣

2018-03-23陈朝晖

藏天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案头文房书斋

图 文/陈朝晖

◎砚屏和“米芾拜石”歙砚、老墨、墨床、笔山和笔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其构成要素中,尤以人文精神对其影响深远。而经历代文人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书斋文化则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国人心中,大都有一种情结,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在以前,这似乎只和文人有关。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你是文人也好、商人也罢,也不论你是城市人亦或是农村人,都在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于是,书房,这个看似挺文雅的词汇,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那不过是附庸风雅,其实我倒觉得其有着深层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亦日益增加,人们时常感到焦虑、浮躁。在喧嚣与紧张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向往古人那番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

就此,不得不说说古代文人生活里极其重要的书斋文化,特别是其中文房清供之物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笔者因钟情古代书斋文化,喜爱文房之物,机缘巧合之下,有幸得藏几件,闲时摩挲赏玩,心生不少感慨。

文房是精巧雅致之作

笔者收藏的文房之物中,有一用来摆放物品的小方几,由珍稀的泰国酸枝木制作,传统全榫卯结构,精致小巧,集多种古代家具制作技法于一身,可谓小中见大。另一件由海南黄花梨制作、现在已不多见且不太为人熟知的砚屏,则更显小巧雅致。砚屏,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但形体较小,常置于几案上,是用作陈列、摆设的观赏性小型屏风,在江南又称台屏。屏风乃蔽障之物,砚之有屏,旨在起到挡风、蔽日、装饰的作用。笔者所藏此屏由于年代久远,其基座已遗失,为使其“物还原样而得用之”,笔者专门拜托曾为广东博物馆修复古家具的钟兴培师傅,依据古样采用传统工艺为此砚屏配做底座,让其得以再现昔日风采。

从这些藏品不难看出,文房之器精巧别致、极具匠心,其制作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无论是民间的能工巧匠还是宫廷造办处的督办大员,从选料到工艺把控,再到成品检查都力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进而联想到王世襄先生曾在其《明式家具珍赏》中述及“家具的品种和形式”时,在其他类中,特别提及了一种“微型家具”,言其“形制特小,而格局气度仿佛是大型家具”。这即是指供人赏玩的案头陈设器具之一。

◎镇 纸

◎“真境”款梅耳香炉

其实,文人书斋案头上的各类摆挂之件、微型几架,不管式样、材质为何,作为日常的文玩雅趣之物,都因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湛、情调之雅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情。

文房是格调高雅之物

雅生活之境何其广大,附庸者以物衬人,陶情者玩物见心。

谈到文房用品,人们最熟知的莫过“文房四宝”了,其实,除了笔墨纸砚,文房之物还有许多,光是围绕书画功能就延伸出许许多多,如笔山、笔舔、水盂、水注、砚屏等,这些东西古来有之,只是今人不知或不熟悉罢了。那么,在过去,文人的案头都摆设哪些清玩之物?因何用,因何设?又寄托了主人的哪些情思?探究之下,竟有无限意味,这里就从笔者收藏的一只香炉说起吧。

笔者机缘巧合之下得藏一只从东南亚回流的“真境”款梅耳香炉,此炉本无盖无座,但原主人不惜以紫檀木为其配盖配座,并在盖上嵌一和田籽料所琢“拾荷童子”,在表达原主人精神追求之余亦体现出其对此物的钟爱之情。

在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对书斋陈设进行了描述,虽有些繁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间舒适古雅的古代书斋的大概。“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这些雅玩之物和其内含的人文意境。

香炉 在古代,有“文房百器,炉为首器”之说。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凸显文房之雅韵。

笔墨纸砚及辅助工具 古代文人书写绘画必备之工具,锦绣文章皆出于此。其中纸以宣纸为上,砚分端砚、歙砚、红丝砚、澄泥砚等,墨以徽墨为好。

古琴 古人的书房中通常会有古琴,或悬于墙壁,或置于案头。古人认为,“文房诸艺,琴为首艺”,认为善琴者通达从容。

博古 精细小巧,常摆文玩之物,既赏心又实用。怡情之间往往才思泉涌。

◎小方几和印章、印泥盒、水盂、笔舔

◎ 太狮少狮铜制摆件和兽钮铜章

奇石 古人称作石玩或玩石,古代文人大多爱石,并“与石为伍”。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更有拜石之举,可谓爱石达极致,赢得“石痴”美誉。玩石一般有灵璧、太湖、昆山、英石、黄河、大化、来宾等品种,又以灵壁石为赏石之首,一向为文人所钟爱。

这些山边捡来的顽石,本是自然造化之物,与人无关,但经由闲心雅意,在案头上巧呈妙用,竟也成为为生活添彩的一部分。这种从捡取到赏心的过程,比之购入一件古董雅玩,又别有一番趣味。

佛像 供于案头,雅趣纷呈。观谒佛像,能使人平心静气,心无旁骛,涤除杂念。

茶挂 身居斗室,意随自然,心与天地相交融,冶炼成一片物外之隐的淡然情怀,最终所寻获的是道德文章的真境。

菖蒲(包括小型盆景) 据记载,自宋代起,菖蒲正式成为书房内的雅设。用于盆养的菖蒲也被称为“石上菖蒲”、“石菖蒲”,生于水中的石头之上,栽培时无需泥土。这种干净状态的雅观,置于书斋,与书卷、文房雅器相得益彰。

……

可以说,世间多少事物,都令我们被欲望所牵累,而能净吾心者,则独有此君。

◎ 精致小巧的文房博古

文房是心灵寄居之处

与今人有所不同的是,在古人眼里,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

笔者查阅资料获知,“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历经唐宋元明之后,至清代便达到了鼎盛。明代记述文房清供的专著有屠隆《考余事·文房器具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文震亨《长物志》等,详尽记述了书斋陈设器具及其发展演变。

文房,其广义上可涵盖古人书房中所有的家具陈设,甚至张挂的书画;狭义上则主要是指案头家具,即书写、绘画、读书的工具。

从上可知,文房器具种类繁多、材质多样、情趣各异,列举起来蔚为壮观。除了为人所知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外,更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一系列辅助工具,且有不少已超出其实用价值,更多地被赋予了“清供”的内涵,为文人们用以观赏与把玩,藉此达到对心性品格的滋养。

人们常说,真善之物,皆有其德行。书房中每日静默以对的文房佳器,则更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养其气,诚可久居长伴。

有人说:文人是孤独的。古往今来,文人常常私自独处,不记尘烦,择善而赏,格物致知,用最纯真的乐趣,颐养出最纯率的自己。而时至今日,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芸芸重生,有文房雅物为最高趣味,不失为人生幸事。这些器玩供具虽相伴无言,却如同面对平生知己,可陶性、可舒怀、可铭志、可寄情……实为相伴人生的真善之物。

文章千古好。历代文人正是于清净书斋中陈置所好,怡情格物,始有“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之雅兴,亦更应了那句:治幽轩邃室,赏案上云烟。焚香,品茗,挂画,插花。虽处闹市而有山林之致……由此可见,文房清供是文人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的书房用具,亦是文人雅赏之物,更是心灵寄居之所。

文房是价值不菲之宝

时至今日,延续千年的文房清供所承载的文人雅趣,依然深深吸引着人们。就收藏投资而言,在如今传统收藏大项逐渐显露疲态的时候,文房清玩以自身“小而雅、小而精”的独特魅力正在博得更多人的关注。而在藏家眼里,文房器物不仅具备使用价值,其厚重的艺术文化内涵更具吸引力。文房藏品中,人们谈及最多的当属被誉为“文房四宝”的毛笔、古墨、老纸和名砚。而收藏界在说笔墨纸砚时都会在前面加古、老、名等形容词,这是在体现物以稀为贵的收藏投资理念。

随着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从收藏界市场行为来看,一些稀有珍贵的小件文房臻品不断创造“神话”,气势丝毫不输一些主流藏品。以2004年春拍市场上的一对明寿山石高浮雕蟠螭纹镇纸为例,估价20万元至30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04.5万元,使镇纸拍卖首次破百万元大关;在2011年秋拍中,一方“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拍得1.61亿元人民币;在2012年香港“北宋汝瓷”专场拍卖中,“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一度创下当时文房类拍品的最高纪录。

书斋文化之文房藏品不仅与生活息息相关,还承载了文人气质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生命力。文脉的传承,在中华大地从未断绝,这决定了人们虽生活在时代的潮流中,但怀旧追古之心常在,到传统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往往能让我们寻找到自己留恋的东西。正是:明月清风堪回望,山河日月待流连。这既是一种追思,也为一番自省。

◎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的“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图片转自网络)

◎古琴(图片转自网络)

猜你喜欢

案头文房书斋
书斋清赏 国画
闲话“案头书”
我的书斋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案头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名人的书斋
平凡生活
文房雅趣话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