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抢救的临床效果考察

2018-03-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发生率

韩 蕊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急症科,辽宁 沈阳 11002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临床表现主要为持久性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2]。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急救护理路径是由急诊科提出的一种高效护理措施,以期为患者赢得最佳抢救时间,为其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3]。本院自2012年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引进急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本组病例中男性43例,女性有29例,年龄为48~80岁,平均年龄为(57.4±3.8)岁。发病部位:心肌前间壁31例、心肌前壁23例,心肌下壁17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调整血容量及灌注治疗等对症治疗措施进行治疗[5]。对照组采用术前准备、预防并发症及全面检查等常规护理路径。治疗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抢救,具体措施如下:①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成立专门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急诊护理路径方案。②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较高、并发症较多等,导致患者及家属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并举例成功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疼痛护理。在诊断过程中应根据各项检查及患者症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可给予适当的吸氧、止痛护理,并于抢救期间由专人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饮食指导。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及家属控制食量,不可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避免增加患者心肌负荷[6]。⑤急诊护理路径的有效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应由护士长监督,将每一项护理操作安排给专人进行。为保证抢救工作能够高效、顺利的进行,应对参加急诊护理路径的每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及应变能力。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诊诊断时间、停留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本组病例的护理满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急诊诊断时间、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6/39),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0.63%(13/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稳定患者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7]。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具有主动性、时效性、规范性的护理操作,能够缩短急诊科诊断和停留时间,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最佳时机[8]。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急诊诊断时间、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效率,为患者提供赢得最佳抢救时机。治疗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6/39),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0.63%(13/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抢救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诊断时间(min) 停留时间(min) 抢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治疗组(39例) 0.6±0.2 9.5±2.4 45.6±6.3 11.2±4.1对照组(32例) 2.5±0.9 22.8±5.3 62.3±7.1 12.5±5.6

[1] 侯琛琛,邢卿,李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21-22.

[2]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4):667-669.

[3] 钮湘浚.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5):116-117.

[4] 黄淑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3(5):573-574.

[5] 潘晓文.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5):130-132.

[6] 王思英.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46-247.

[7] 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8):1272-1274.

[8] 高鸾,邢爱民,曹文超,等.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4):260-261.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