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03-23刘建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肢体优质脑梗死

刘建鑫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41)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该病易造成患者语言和肢体等方面出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优质护理即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强化常规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需求进行护理,使患者生理、心理都处于舒适状态[2]。本文拟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比较()

注:*表示与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87 46.41±8.23 81.39±9.43* 39.10±9.78 64.87±12.36* 44.91±12.63* 64.05±11.14*对照组 84 45.86±7.68 63.90±10.78* 41.24±10.56 57.46±13.90* 45.73±11.33* 59.57±10.93*t-0.45 11.30 1.38 3.69 0.45 2.65 P-0.65 <0.01 0.17 <0.01 0.66 <0.01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 87 161.09±41.74 183.21±34.24 166.37±29.55 107.13±27.65对照组 84 136.42±39.07 162.68±36.12 129.80±27.74 81.90±26.53 t-4.00 3.82 8.34 6.08 P-<0.01 <0.01 <0.01 <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7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5例,女42例,平均年龄(63.6±7.5)岁,平均病程(3.3±1.5)年;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1±8.1)岁,平均病程(3.2±1.2)年。纳入标准:患者满足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患者出现一定的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传染病或其他严重功能性疾病者。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该方案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已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住院期间,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

1.2.1 常规护理:严格遵照医嘱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并密切关注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掌握危重患者的情况;保持病房干净通风,温度、湿度适宜,嘱咐患者及家属注意卫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增加依从性,实现患者的自我管理;预防出现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后,要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情况,敦促患者定期复诊,并为患者解答疑惑。

1.2.2 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发病突然,患者部分正常生理功能丧失,容易产生焦躁、抑郁、恐惧等悲观情绪,影响患者依从性,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并解答其疑问,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找到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安慰、鼓励患者,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

1.2.3 语言训练:激发患者说话的欲望,鼓励患者从简单发音开始练习,从单字到句子循序渐进,耐心反复训练。训练内容尽量要与日常生活相关,鼓励家属与患者多交流。定期检测患者语言恢复程度,根据具体恢复情况,调整语言训练难度和内容。

1.2.4 肢体锻炼:每日对患肢进行按摩。指导患者肢体摆放,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卧床时,鼓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以便患肢功能锻炼。增强患肢活动能力,先进行被动活动和静态锻炼,慢慢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开始主动活动。循序渐进,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步进行翻身、坐、立、行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早期开始日常生活训练,掌握吃饭、穿衣、梳头、摆放物品等生活技能。

1.3 观察指标: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采用汉语标淮失语症检查表(CRRCAE) 评分评估患者语言能力;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SIS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3-4]。各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该项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比较:护理前,两组语言、肢体、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三项能力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记忆与思维、交流、情感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梗死是是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并发症多、治愈率低等特点,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5]。脑梗死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常并发语言和肢体的功能障碍。有研究认为[6],在发病早期,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存在自然恢复的趋势,此时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可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但由于脑梗死患者行动不便、情绪低落,治疗的依从性差,故需要加强优质护理,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语言、肢体、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优质护理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1] 揣松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27-29.

[2] 张艳.优质护理在食管癌术后舒适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8):125-126.

[3] 侯彩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139-140.

[4] 朱健文.早期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康复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153-155.

[5] 黄红嫣.优质护理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28(10):151-152.

[6] 韩微,夏义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19):2958-2960.

猜你喜欢

肢体优质脑梗死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