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3-23雷立恒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脑血栓肝素进展

雷立恒

(辽宁省瓦房店第三医院,辽宁 瓦房店 116300)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脑血栓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且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该病因发病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肢体偏瘫、运动受限、面部神经麻痹、肌张力下降等症状[1-2]。进展型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栓再生成或继续发展导致,该病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损伤在24-48h内逐渐加重[2]。相关研究表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作用于进展型脑血栓,为进一步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我院作出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进展型脑血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24~48 h,且病情呈进展性加重;经头颅CT确诊为进展型脑血栓;排除患有血液疾病以及使用过抗凝和血小板抑制药剂的患者。

研究药物:低分子肝素,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J20090005,规格1.0 mL。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0~77岁,平均年龄(56.80±6.50)岁;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发病时间为25~43 h,平均时间为(33.50±3.50)h;发病部位不同,基底节区22例,脑叶23例,小脑15例;通过临床症状区分类型,轻型患者31例,中型患者23例,重型患者6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2~79岁,平均年龄(57.55±6.50)岁;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发病时间为25~44 h,平均时间为(33.70±3.50)h;发病部位不同,基底节区20例,脑叶23例,小脑17例;通过临床症状区分类型,轻型患者30例,中型患者25例,重型患者5例。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指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口服复方丹参,3片/次,3次/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g/d,静脉滴注甘露醇,250 mL/d,持续治疗2周。

观察组同样实施常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每隔12 h皮下注射1次,0.4毫升/次,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①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患肢肌力提高)、无效(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情况无明显变化),总有效排除无效例数,由治愈及改善两项组成。②通过格拉斯(GOS)预后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分为良好(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轻度残疾(生活能够自理,但神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但意识清晰)、植物状态(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患者意识模糊,昏迷不醒)。

1.4 统计学处理:确认数据完整无误后,将所有患者本次研究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结果通过百分数表示,而计量资料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均数±绝对值表示。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0/60),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通过GO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各向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脑血栓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多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发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情呈进展性加剧,进展型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在24~48 h内逐渐加剧,是由于脑血栓持续发展导致[4-5]。治疗进展型脑血栓患者必须尽早恢复神经功能损伤,否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6]。

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制备而制成成的肝素,分子量较低,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型脑血栓疾病,低分子肝素有类似于肝素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进入人体后其抗凝作用是普通肝素的7倍,但因为分子量较小,所以不良反应较少,低分子肝素还有利于恢复部分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防止病情加剧[7]。

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患者,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5.00%,对照组为83.33%,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理想。通过GOS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进展型脑血栓临床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1] 黄志煌.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临床效果分析[J].内科,2016,11(1):85-86.

[2] 刘劲松.低分子肝素治疗不同类型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34-35.

[3] 马宗睿.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33-34.

[4] 邓秀炳.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2016,29(6):55.

[5] 敬开军.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7,7(22):55.

[6] 任韩.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1):55.

[7] 乐少忠.脑血栓患者不同时机应用低分子肝素的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4):301-303.

猜你喜欢

脑血栓肝素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