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支客”
2018-03-23袁航远
在农村,婚丧嫁娶是经常的大事,不是过年过节时间固定,丰简由己。既然大事,必须“大支”。所谓“大支”,全称叫“大支客”。是乡村意识中民选的非常设职务,职位相对固定。农村人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在村子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社交圈子,遇到红白喜事这样仪式感很强的大事,自家人就不一定能够张罗得过来,婚丧嫁娶人家,一般遇事都是当局者迷,心情也纷乱,经验也缺乏,必须要一个德高望重,组织能力很强的人来协调,而“大支客(读kei)”就是这种人,他们应乡村之需而生,世代不绝。
“大支客”在有些农村地区也称为“大执宾”“ 执宾先生”或“问事儿的人”,跟现在的司仪差不多,他们出没于农村的红白喜事,负责整个仪式的策划、调度、人事。
“大支客”首先必须有很高的威信,几乎无劣迹于世,其次必须有很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能驾驭调度复杂的局面,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口才也是不可或缺的,若是家族长辈则更佳,这比选干部更严格。婚丧嫁娶,也是终身大事,选错了“大支客”,也会抱憾终身呢。
先说人品好这一条,只有公认的好人品,主家才放心把大小事务交给他来办理;其次再说口才跟经验,他们必须经历过各种红白喜事,对出现的事情都能得心应手地化解掉,他们德高望重,说话管用,关键时候往那一站,没人敢惹。
农村“大支客”威风八面,但他们的活儿,也不是一般人能干了的。每当有红白喜事前,主家首先找“大支客”来商讨,请哪些人,买多少菜,摆多少桌酒席,抽什么烟合适,喝什么酒划算,还有具体分工,具体程序,还没研究完,家长们就头大了。一致说,一切听你“大支客”的。“大支客”当然也会不负人望,既顾及主家利益、面子,也要来宾满意。
“大支客”还要管着分派人手,谁负责准备碗筷,谁负责做饭洗菜,谁负责端茶倒水,谁负责收礼记账等等都会安排得妥妥的,一桩事儿下来,“大支客”忙里忙外,也不轻松。
若是喜事,择好日子后,待催妆前两天,“大支客”就得来,和厨子一起计划买菜,安排家里帮忙的亲友,去借庄上各家桌椅板凳。请登账的、写对联的,都是先期工作,正日子头一天,即催妆,就得把凉菜卤好,大菜炖熟,厨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支客”首先把厨子陪好,厨子多没有“大支客”的素质,一旦不顺心,就会使坏,多一点,少一点,损失就大了。
正日子上午,“大支客”最忙,催促端菜的抓紧上菜,安排来客就座,哪些人坐一起,他得心中有数,年龄、性别、关系好坏都在考虑范围。有矛盾的坐一起,酒一喝高,就会借酒撒气,摔杯子掼碗,甚至大打出手,闹得大家都不愉快。有疏漏怠慢的要赶紧补救,道歉解释,特别是老舅爹这一级,你冷落了他,他会依仗传统特权,他砸你家锅也得忍着。酒席结束,重头戏闭幕,“大支客”就慢慢轻松下来。事情办得好评如潮,圆满成功,家主就千恩万谢,塞条把烟以示重谢。
丧事是突发的,随机的,“大支客”更显水平,紧急策划、指挥,报丧的,买黑布白纱,找厨子,找唢呐班子,找给死者净身穿衣、抬棺材的,以及很多和喜事类似的事情。真是千头万绪,全靠“大支客”。在“开门”那天,即正式吊唁,磕头送花圈,出礼等仪式开始。中午有酒席。档次显然不如喜事酒席,但大家都不计较。这种氛围,喝酒也是无兴致的,除了“酒鬼”。若是喜事酒菜过差,就有评论,“大支客”是被议论的对象之一。
红白喜事都有乞丐掺和,放两个小鞭,要几十倍的回报。他们多是“老江湖”,按江湖规矩来刁难主家,若不答应条件,会召集众多乞丐在你家门前,类似静坐,绝食,喊冤,扰得主家心神不定。为了吉利,又不便发火,来硬的,会更麻烦。“大支客”若是“老相家”,即“老江湖”,会先来几句“春点”,再用粉笔画一人在墙上,要乞丐们给请下来,再问他:家门前几口井?来者若是答得上来,也会知趣而走,若一无所知,“大支客”即可骂道:小“臭春”,还不快滚!乞丐们会心服口服地离开。“大支客”知道他们是“空子”,翻不起大浪。
“大支客”多年老,好像年纪不到50,还没有做“大支客”的。可能这样复杂烦人的工作,毛头小子没耐心,不能胜任的吧。
对于较大的村子,往往一个宗族里就有一个“大支客”,而对于较小的村子,一个村里可能才有一个“大支客”。“ 大支客”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人来担当,他们一干就是几十年,但事过之后跟普通居民一样回归生活。
一般正宗地道的“大支客”是不会收取主家一分钱的,完全是出于热心。但现在受一些职业司仪的影响,农村的老一辈“大支客”隐退后,收钱的“大支客”也出现了。 (张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