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
2018-03-22张琳
张琳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传递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是老师。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能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语文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的情感随着教材的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体验
情感像一条彩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情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教材、老师和学生。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文学习特别重要。
初中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认识过程还不能脱离情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思维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正是因为初中生的情感丰富且容易外露,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稳定在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上。这样,就能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乐学”的情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这种情景的长期感化和熏陶,逐渐形成稳定的情感特征。学生这种情感的形成需要探求,再现,转移,重建四个阶段。
一、吸引学生注意,主动探求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自选教材内容,采用“茶馆”“书场”等教学形式,讲故事,谈轶事,论古今,纵横几万里,上下五千年,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多领导学生举办一些比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学生的兴趣一旦产生,他们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初中生的表现欲是很强的,只要老师正面多鼓励,一定会事半功倍。
其次,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点拨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们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们就采用了分角色对白的形式,抓住里面菲利浦夫妇约瑟夫于勒的语言描写,由此他们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也由学生尽情发挥,尽情演绎,从而把握住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惟利是图的关系便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学生能力,积极再现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一些课本剧、戏剧表演、形象模拟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皇帝的新装》,《麦琪的礼物》等一些生动感人的童话小说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课文中的《石壕吏》《核舟记》等一些形象直观的文章则可采用形象模拟的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就“溢乎于胸”了,课文也就解决了。经典诗歌的朗诵更是渗透了情感,如《梅岭三章》是充满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杰作,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鼓励学生求异,尽量转移情感
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但是否能“学以致用”,还应学会情感转移,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教育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境去面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感的引导不是老师解说的,而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感悟的。
例如我在教学《小橘灯》时,那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给同学们留下了很身深的印象。我不失时机的问大家:“你愿意和她交朋友吗?不妨给她写封信,谈谈自己,谈谈别人,也可以谈谈小姑娘……”文章一旦有了真情实感也便声情并茂了,同学们写的都很棒。同样,在教学《变色龙》时,大家都对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投去了嘲讽的一笑,可笑过之后,我们逐步分析“变”的社会背景,内涵,从而到现在社会上的“变”的作风,涉及了腐败,弄虚作假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样,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联系实际,分清黑白,辨别善恶。
四、激发学生创新,重新创建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应该从欣赏中实现的。欣赏课文是方法,品味生活是目的。不错的,“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为了进行情感补偿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在社会中去体会百味人生,去发现身边的真情故事,运用课本中的描述方法,运用学习的生动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不仅成了欣赏的主体,也成了一个创作的主体了。
《七根火柴》中对于雨后环境的描写,让学生明白了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对文章内容的渲染作用。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那动作,那语言和心理把一个行狭仗义的粗莽大汉描绘的有勇有谋。如何谋篇布局,怎样避繁就简,详略得当,都是在学习课文中不知不觉的获得的。
总之,学生的学习不单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一种发展性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情感的培养,不但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而且还提高了思辨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逐渐提高,触及事物能从多角度去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尝试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最重要的是在情感教学中陶冶了情操,学会如何做人,感悟到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