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3-22文曾渝
文曾渝
摘要: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学水平,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开发思维,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深入探讨,结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关键影响,是决定数学水平的重要基础,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思维概述
数学思维,顾名思义,指的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相较于其他学科思维来说数学思维存在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思维表现形式方面极具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创造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水平,对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不断强化数学能力,这对于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来说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现代教学要求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現代学校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学习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对此为了理清杂乱无章的知识点,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系统,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二)学好数学知识的需要
学生能否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条件,有必要加以重视。
(三)强化综合能力
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阶段,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具备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等,数学思维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基础,是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所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基础知识的教学十分重要,尤其是小学生年纪较小,基础知识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以后的学习,对此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强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为实现自我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传授基础理论概念,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通过不同的思维引导帮助其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的时候,会涉及到关于“乘法口诀”的学习,要想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只是单纯的讲解和背诵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通过多方面手段展现乘法口诀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对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乘法口诀》儿歌,通过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里轻松的实现乘法口诀的记忆;
2.随后在学生大致掌握内容之后,组织学生采用龙摆尾的形式进行口诀背诵练习,让学生按照顺序说出乘法口诀内容,没有接上的同学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口诀内容;
3.最后进行思维拓展。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基础讲解,例如3乘以2和2乘以3可以将其理解为3个2相加,利用乘法口诀表示则是“二三得六”,这种转化加联想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上述这些不同的方法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其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数形结合教学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很多个方面进行,但是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要保证在思维开发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选择合理的手段加强这种联系,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思维。数形结合式的教学对此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一个转化,加深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通过图形和理论概念的结合,将极具抽象画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轻松简单的分析出问题的本质,在深化思维的同时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有必要予以高度重视。
例如在教学“千以内的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用图形表现“十进制”:用一个方格表示1,10就是10个方格,以此类推,强化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变化掌握数字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
通过这样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将图形和数字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字概念,使其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计数单位,更有利于对于后面计算的学习。在促进思维灵活转化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实施逻辑推理教学
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来说,逻辑推理是重要手段,基本上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不断的推理中实现的,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逻辑推理过程组合而成的。对此,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内容开展逻辑推理式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维引导,在逻辑推理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同时强化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对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准备好教学道具:圆柱体玻璃容器、橡皮泥、尺子;
指导学生拿出橡皮泥,将其满满的塞进圆柱体容器中,不留空隙。并语言引导:“你可以计算出这个橡皮泥体积吗?”小提示:橡皮泥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哦!
学生受到引导纷纷想到了将圆柱中的橡皮泥拿出来,捏成长方体,然后再用尺子量出其长宽高,之后就可以计算出体积了;
提出问题:“橡皮泥的体积和圆柱容器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受到引导,想到了之前橡皮泥將圆柱塞满了,因此橡皮泥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鼓励学生结合之前的实验操作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学生回想前面的过程是将圆柱体变成了长方体,之后就可以计算出体积,那么由此可见,圆柱体积公式也可以写成“底面积×高”也就是“V=Sh”。)
通过这个逻辑推理式的教学设计,让教学过程变得十分有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了长方体与圆柱体之间的转化,清晰的感受到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空间几何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组织动手操作学习
数学知识向来比较抽象严谨,其中具涉及到的内容繁多而复杂,环环相扣,所有知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文字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不仅可以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抽象思维,强化动手操作积极性,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会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对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怎样证明?”
帮助学生设计推理过程,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若干个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板,鼓励学生对其进行折拼和剪拼,并用量角器量测量操作结果,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这种参与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动手操作机会,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通过这种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获得正确答案的同时了解到答案的获取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数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对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及掌握,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福琴.试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西部, 2017,(12)
[2]陈文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 2016,(4x)
[3]杨志伟.试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2014,(24):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