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漫谈

2018-03-22乔丽萍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乔丽萍

摘要:在新课程大的背景下,教师要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使数学回归生活;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数学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发挥出我们每个人的作用,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一)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二)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让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教学

在落实新课改全面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新时期下,教学目标的更新需要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以进行配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努力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课堂的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给学生科学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要设计好每一节课,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注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并作好分析评价。就需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素质教育全面要求下,教师要结合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身心发育的实际特点,明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而有目的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

生活是任何学科知识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生活中的再认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让数学回归生活,就是打破数学与生活毫不相干的数学方式,提倡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所以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就要建立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氛围。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长度单位”时,我以学生所熟知的周边环境入手,让学生想办法量量教室的黑板長度,课桌的长和宽,甚至让学生在课下尝试测量操场的长和宽,让学生思考,如果跑一圈,大概是多少米?因为这个场景是学生平日里学习生活的地方,一下子就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对着课桌椅用手张开一柞一柞的量;有的学生用手臂一摆一摆的量着黑板;有的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尺子、三角板量学具和教学用书;有的学生跑出教室或用脚步或用绳子量着操场。这样,学生们得出的数字都不一样,可学生们都据理力争,认为自己是对的。这就引起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教师引导得出,要得到相同的数字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自然地推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四、让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走进课堂

自主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能够发挥出每个人的作用,为培养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保障。教师在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能力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为实现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实际运用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并以提出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探讨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初步掌握知识点,可以制作相应的问题提纲。

五、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看到心理学有这样一句话:“进取有赖于成功”。学习上,当学生克服了各种困难,突破了各道难关,获取了某种知识,心理上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对学生兴趣产生最具影响,进而促使其更加努力学习。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让一名学生掉队,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长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对学习较强的信心。为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必须一视同仁,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回答,有的却不能回答,有的学生回答的好,有的却回答得不好。倘若不分类提问,大搞“一刀切”,“打哑枪”的学生不危鲜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部分学生逐渐会失去学习兴趣,自卑自尊心受挫而掉下队来,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差生。对此,必须层次分明,对学生的回答参与应做出中肯的评价,多做肯定,少做批评,尽最大可能保护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克服胆怯的心理。对待后进生,教师要为他们创设获得成功的条件,尽可能挖掘出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地给予表扬,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数学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