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

2018-03-22古晓萍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古晓萍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的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立德树人,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的目标,回归课堂的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的重视道德素养和情感教育的培养。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撞击,引起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主要包括了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自立自强和珍爱生命等优秀品德的内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情感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理念、道德素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这有助于加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该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呢?本文主要有以下建议: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育学生个人情感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非常的重视学生品德的养成,教师要深入的去挖掘教材,好好利用教材的内容,按照实际的情况去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成长的节拍”板块内容的设置, 就为学生尽快的去适应初中生活和学习保证了基础,并通过“发现自我”、“中学时代”和“学习新天地”等不同的学习单元,让学生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并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之中去找到自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在快乐中去学习并成长,达到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充分的利用了教材,因而发挥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的教育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保证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并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借助教材内容,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例如:我在“少年有梦”这一节内容教学中,我首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发挥的平台,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以及对未来的设想等,并针对学生对未来的想像和幻想,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心声被人重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对自己的审视,从而不断发展了个人情感,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育人的目的。

二、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活动的自身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一同构成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当过程中,学生他们是主体,他们并不是信息的被动的接收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当中的主动参与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独立的见解等。

三、创造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而主动的一个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来通过教师的指引、同学间的交流去实现。并且在這个过程当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本,指引学生去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来判断学生的行为和动机、观察学生思维的养成,最终去引导学生实现学科所应该要达到的核心素养。例如:对于最近网络上引起讨论的“中老年人如果跌倒的话应不应该去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情境,让每个学生去进行角色的扮演,在学生表演和老师观看的过程中,应要去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对于这些不同的行为可能会引发的各种社会影响来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渐渐的形成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提高了法制和道德的观念,提升了公民的素养。

四、贴近生活,拓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重任,把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局限在课堂之内。因此,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道德与法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引学生去学会学习。 教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去作出大胆的调整,不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拿出充足的时间去补充相关的选取有价值的热点、课外知识或者重点问题去展开的讨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解决了相关的问题,加强了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开始关心自身生存的环境,关注社会的热点。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之外,多多去指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道德与法治性的书刊,如《半月谈》、《时事》书籍等;每天让学生准时的收看《焦点访谈》和《新闻联播》,并且作好各种摘记;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会调查,编写一些道德与法治的论文,在学校里进行评价比较。法治课教学与思想道德慢慢的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相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就会不断的提高。

总结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学生正处在树立健康的人格的人生重要阶段,仅仅是满足了他们的求知需要,这已经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宗旨了,正确的是要以情育人,以理育人、于情于理。在知识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投入了他们自己的情感,让中学生既在学习中感知情感,也学习了情感,并且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习生活中,运用丰富的情感,去做一个学会运用自己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好学生。学生由此增强了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教师也在教学的这个过程中,恪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并发挥自己的职业职能,与学生一同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牟宗兰.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文理导航(上旬), 2018(1):85-85

[2]虎庆福. 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 东西南北:教育, 2017(17):00259-00259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道德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