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的研究

2018-03-22鲁艳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推进教育信息化策略

鲁艳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IT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共识。对应“三通两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系统应用三个方面。目前金昌市已全面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工作,网络空间人人通工作正在逐步深入开展。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对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的思考。

一、高度重视,建章立制,统筹协调教育信息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局的科学谋划。全面理解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真分析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统一认识、强化责任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充分履行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管职能,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考核的重点内容,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绩效报告和核查制度,通过建立系列制度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搭建统一的教育信息服务、协同办公、资源共享、家校互动、校园监控等信息化应用平台更有利于资源的汇聚整合,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多措筹资,投入优先,增加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

加强校企合作,多方筹措资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投入是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深入融合的基本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以及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杜绝重复投资和浪费,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做好设备添置和更新,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三、重视应用,着眼培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融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是途径和手段,系统应用才是根本目的。着眼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构建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融合。

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区级、校级五级信息技术培训,做到全员参训,提高教师信息技術应用能力,建立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创新思想浓厚、教科研素养优良、合作意识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开足开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提高师生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育信息化从“建设、配置”向“管理、应用”的转变,全面提高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微课、交互式课例等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倡导人人参与,网上互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四、示范引领,网络教研,加强校际间互动合作

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实践、新模式,不断促进教育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持续、广泛应用。重视网络教研,探索并鼓励教师使用电子教案。加强校际间互动合作,学校之间可多开展学科间“送课”、“评课”活动。引导学校开展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课堂变革实验,利用“云录播互动教学室”打造“名师课堂”,实现同年级“云教室”上课,解决教学当中的重难点。加大微课培训及制作,开发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微课资源。为教师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课堂有效教学新模式。

五、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教育信息化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共同努力,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本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相当艰巨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决策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上、经费上、考核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在我国高校目前的师资队伍中,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相对好一些,在中小学、年龄偏大的教师群体中,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相对薄弱,难以应对信息技术要求日益增加的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水平,培养其信息意识。进而带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如此影响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应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建设是手段,深入应用是目的。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更需要广大师生改变观念,提升信息素养,在不断应用中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推进教育信息化策略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