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

2018-03-22黄清林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

黄清林

摘要:当前,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体系的多元化特点已经被逐渐凸显出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效果对其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生活化元素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生活化

前言:

在现代小学教育体系当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大多数小学都将文化课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性。这样的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回归生活”理念的提出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生活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的重要作用,并对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寻找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目标。

一、将生活元素和品德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内容的选择,可以将一些生活元素充分融入进去,避免运用一些大道理或者空洞的语言向学生渗透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阶段,只有使学生具备了生活与道德教育之间的联系意识,才能使其愿意主动思考,并从生活经验中获取学习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有效内容,并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现象相联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一场以“生活中的品德与社会”为主题的交流会,学生可以在会上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提出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分析其道德性质。比如,有的学生在假期看到一则新闻,某地区一名青年为了追一名小偷,直接抢了路边陌生人的自行车。学生可以将这样的内容提出来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通过对一些生活现象的讨论,能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的。

二、根据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当前,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了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实践活动对渗透品德与社会内容的重要性,不仅应该带领学生针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能自主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深层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及道德意识,从而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查找当地在不同时代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将招照片打印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找到照片中的景物与实际景物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当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本次实践活动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三、将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作为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着手点

学校教育应该仅仅贴近生活,将生活作为教学工具向学生渗透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内容。从教育的本质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教育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充分意識到生活习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并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着手点,采用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每天收看新闻的习惯,并将新闻中重点事件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体会记录到旁边。这样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使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社会事件接轨,从而利用一些社会事件发挥品德与社会教育的作用。又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习惯。学生在进行家务劳动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从而体会到父母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里的辛苦, 使学生能更加体谅父母的付出,强化其孝顺意识以及感恩意识。

四、构建品德与社会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往往会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片面性,过度强调了学习效果,忽略了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本质意义,无法使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更加无法评价学生在德育意识方面的进步。针对这样的教育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品德与社会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思想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校互动策略与学生的家长共同分析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并共同研究得出解决方案。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测试活动,展示一些生活细节以及生活现象。通过活动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将其作为主要的依据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的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品德与社会教育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生活化元素充分融合到实际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回归生活”观念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根究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开展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通过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雅芳.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 ,2015(04):13

[2]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 , 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育效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116- 117

[3]邵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36):113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