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18-03-22宋艳杰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课堂设计初中历史

宋艳杰

摘要: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课堂设计;自主合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学生感到历史课枯燥乏味。其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课堂设计,把握提问环节 。

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三、注重课堂节奏,加强教学有效管理 。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讨论学习型课堂。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 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 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五、创设课堂情境,力求愉快求知。

“历史”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过去时态”。许多中学生都普遍认为过去了的事离我们很远很远,学它毫无用处,故不专心听讲,学习散漫。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控他们的学习心理,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事件、人物的讲述来吸引他们,向学生分享、分析历史人物的成长过程。在讲述时,教师要在语言上、表情上、语速上、语调上细加琢磨,突出事件的情节性,使学生展开想象,把过去的历史事件与过程,生动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一环扣一环地紧扣学生的心弦,诱导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学习历史课,感受历史课所蕴涵的精深与博大。

六、建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教学中,评价的权威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成绩,评价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在“权威”与“统一”中,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了。有个性的见解遭到否定,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因此,我们要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即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条件。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体现在他们是否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否在历史的塑像前悟到了历史认识,获得了主体化的历史;体现在学生面对感性的历史能否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缘此,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

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用心经营历史课堂,不仅仅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也让我们的教师在自主、创新的课堂里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这也是新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课堂设计初中历史
让学生喜欢你的英语课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