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

2018-03-22刘海芳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

刘海芳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更新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老师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意识。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思考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妙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而且能留给学生知识上、心里上的暂时性"空白",留给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余地,并以此突出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气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一、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在一定的情境联系和实际情况下进行,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而且容易迁移而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起,从而愉悦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在复习整数运算定律的题目中把整数改成分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自己动手去试着完成,完成后与伙伴交流你的算法及想法,有的学生用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先运用定律计算、再利用学过分数四则运算方法进行计算验证,最后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方法。又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出示这样的比例,把比例中的任意一项改成未知项,让学生思考:要知道这个未知项怎么办?想知道答案自己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动手去做,大多数学生都会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出未知项,教师在交流时强调一下在解答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书写问题即可等等。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教学的发展"。这样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动手等,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二、巧妙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亏功于如何?"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积极地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等于180°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学生提供两组角(一组为40°、80°和120°,另一组为30°、40°和70°)让学生用这两组角分别构建三角形,学生迅速动手,认为三角形不就是三个角,三条边组成的吗?摆着摆着,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个个充满了疑惑,为什么组不成三角形呢?学生认知冲突产生了,这时教师要留时间让学生思考、猜测,因为只有在学生疑之后思维才能真正的启动,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三角形呢?学生在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转入活跃状态,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三、知识运用中独立思考,达到知识的升华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概括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現实世界中寻找到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用到数学,感受到学而有用武之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根据平时学生建议学校重新装修教室的话题给出教室的长、宽、高及门窗面积,重新装修需要计算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后得出:①教室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②粉刷的面积是多少?③如果粉刷每平方米是4元,粉刷教室大概需要多少钱?④镶地板砖如果每平方米是35元,镶地板砖需要多少钱?⑤装修一间教室共需多少钱?整栋教学楼呢?学生可以自选问题来解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总,后在班里交流,形成简单的装修预算方案。

四、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完善自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实践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质疑,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甚至语言表达进行加以证实,或对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本质。实践证明,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我、有意义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无疑需要充足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实验、去验证。比如,可以采取"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去探索。不少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但基本上都是蜻蜓点水,稍放即收,生怕学生思维跑题,怕浪费了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往往是刚让学生自主探索,就又赶紧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舍不得花时间孩子去自己探索。这样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自主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所以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自主探索,进而完善自主思考意识。

总之,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教师应当是课堂组织者、参与者,要放手课堂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要我们的孩子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学生就会划亮闪闪的智慧亮点,才能具备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