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2阿曼古·叶尔开西
阿曼古·叶尔开西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需要学习和领会的基础学科,在引入隐性教育模式背景之下组织开展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督导工作,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善优化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观念认知体系和日常行为方式,助力其获取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本文围绕隐性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论题,择取两个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
关键词:隐性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应用;研究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阶段现有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学科组成内容,切實择取和运用适当种类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针对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内容教学督导工作,对于支持和确保小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观念认知体系逐渐发展优化,实现最佳成长发展具备重要意义。从基本的学理内涵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隐性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者主体在自身实际所处某种特定化的教育工作实践环境之中,借由对某种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促使被教育者主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感知到一定程度的教育引导的教育方法。在小学阶段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日渐深入组织开展的实践背景之下,切实将隐性教育模式引入运用到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能够改善处置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传统化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陷,支持小学生群体在做好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环节基础上,实现良好优质的综合性成长发展。有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将会围绕隐性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依然沿袭和运用传统化的课堂教学工作组织开展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现阶段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基层小学,在组织开展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督导工作过程中,长期沿袭和运用传统的教学工作的组织开展模式,致力于控制和保障教师主体、课堂环境,以及教材文本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开展过程中的的中心地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实践过程中,长期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时间进程方面长期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因而在未能调动激发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条件下,给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效果获取水平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现有的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在多元化教育学实践影响因素的共同制约条件下,现阶段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的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在规划和安排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具体内容过程中,单纯依赖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既没有充分关注和照顾小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知识内容理解认知能力,也没有结合小学生群体日常参与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遭遇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恰当内容展开教学督导,给实际获取的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综合效果,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尚未实现对隐性教育思想观念的充分关注和遵从。从现代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显性教育模式和隐性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体系之下存在显著差异的两种教育模式,两种教育模式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均能获取到较好效果。但是在现有的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依然有部分小学阶段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单纯运用显性教学模式,未能实现对隐性教学模式的充分运用,给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效能获取状态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隐性教育的具体应用对策
第一,在具体运用隐性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注重运用自身丰富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优质的文化修养,为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积极开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内容的隐性教学督导。小学阶段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借由积极阅读吸纳类型多样的科学文化著作,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视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优质合理的内容要素。在具体参与的日常化教学工作过程中,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要时刻控制和注意自身的基本性言谈举止,在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为层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条件下,为小学阶段在校学生提供优质合理的思想品德学科隐性教育。
第二,在具体运用隐性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小学阶段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应当结合小学阶段思想品德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内容,为小学阶段在校学生,设计和运用内容合理且形式恰当的实践性教学方案,支持和助力小学阶段在校学生,在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自身思想道德观念的持续改善优化。
第三,在具体运用隐性教育模式组织开展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小学阶段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应当借由制作和发布宣传板报,以及布置建构德育化小学校园环境的方式,为学生构筑和提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的隐性实践环境,支持和助力小学阶段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持续发展优化。
结束语:
围绕隐性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论题,本文择取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以及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隐性教育的具体应用对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阐释,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人员,以及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任课教师,构筑和提供有效且充分的经验参考支持条件。切实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呈现隐性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提升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中有关知识要素的理解认知深度,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持续改善,实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小明,李东航,吴小丽.基于新“国培计划”实施的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共同体构建实证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8,5(01):47-56
[2]张雪松.浅议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17(04):68-69
[3]艾艳飞.探究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60-61
[4]包春红.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12):109
[5]姜元苏.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5):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