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背影〉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提纲

2018-03-22杨绍芬

读天下 2017年14期
关键词:进步朱自清散文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等早期散文作品,具有明显的进步倾向,反映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倾向,蕴含着忧国忧民意识。我们今天研究朱自清的《背影》等散文作品,只有把握它深奥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的价值,才能真正撩开朱自清散文的神秘面纱。这对今天在家庭生活中提倡道德情操,在四化建设中,提倡以德治国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进步;道德;忧国忧民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朱自清“以辛勤的劳作来扩大新闻学的影响,并始终保持了爱国知识分子的节操”(陈竹隐语)[1]。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洗礼,依然放射着夺目的光辉。的确,代表朱自清文学上最高成就的是散文。他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早期散文代表作,像《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冬天》、《春》……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而在同时代的散文创作中“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屈,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2]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对于像《背影》这篇曾打动过无数青年情感的优秀散文,它既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又是白话美文的范本,具有很高的典范意义。今天,我们读《背影》仍然可以咀嚼出新的意味,甚至可以发现它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深奥的社会内涵,这可以说是一种奇迹。只有高度浓缩的真正的优秀作品,才经得起这么多人分析、研究、推敲。下面就朱自清早期散文《背影》等文本,从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粗浅谈谈笔者的理解,并从中吸取在其他作品中不易得到的思想营养和社会营养。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主张用历史的观点,白话散文的时代需要和社会功能,更主张联系历史的背景和外国的影响来进行革新创造。他用自己白话美文的创作实践,来向旧文学示威,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这跟他的性格形成有直接关系,对此,叶橹对朱自清的性格有一段准确而形象地分析:“他是一个曾经热烈向往和追求光明的青年知识分子,他的质朴和善良引导他走上正直的路,他的平民出身使他接近普通人的感情世界。”[3]人不可能脱离他的时代,又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以不媚不亢的态度投入这个时代。一面不苟且遁世,一面又“明其道而不计其功”,当然算不上时代的先锋,却在路上留下些深深浅浅的脚印。因此,我们只有全面掌握朱自清的生平史料,才能客观地、准确地解读《背影》文本。

《背影》的进步性表现在“写实”和“意在表现自己”。《背影》作于1925年,正是“五四”退潮之后,北伐革命之前,朱自清已经从南方来到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走进书斋,研究古典文学,以退避喧嚣污秽的尘世。他开始有意识地回忆孩提和青少年时代的温馨甜蜜。这年十月,他收到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写道:“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4]准确把握朱自清“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观和温柔敦厚的理想人格,才能品味出朱自清散文的进步性。这方面是在其他许多同时代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出来,往往有陈腐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5]请看《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归朴返真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读着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不会不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我们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自己动心,乃至流泪,甚至惭愧。从父亲努力挣扎攀上月台的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心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从背影中,人们还会想得更多,似乎会看到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也会预见到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而这背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投影。[6]读一读朱自清的散文,积极进取的文风扑面而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读着朱自清的散文,一个曾经热烈向往和追求光明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新文学事业,为文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杰出文化战士形象,赫然站立于我们面前。

由此可见,品读朱自清的《背影》等早期散文,尽管也有五四落潮期苦闷彷徨的因素反映在创作实践中,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激励下的积极进取反映在创作上才是主调。

我们今天研究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只有把它放在深奥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社会意义的前提下,去认识它的价值,才能撩开朱自清散文的神秘面纱。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不尊老爱幼,甚至虐待父母子女的恶劣行径还远远没有绝迹。父母爱护子女、子女尊敬父母是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重读《背影》等朱自清的散文,对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朱金顺.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9月.

[2]朱自清.背影序.

[3]扬州师院.朱自清研究论文集.1988.

[4]朱自清.《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见《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四卷,第483页.

[5]李广田.朱自清先生道路.

[6]杨振声.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参考文献:

[1]秦祖辉,徐辉.《父子情深话〈背影〉——与蒋济永商榷》[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郁松华.《朱自清作品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3]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J].刘锡庆、张继缅、吴炫等编《写作文鉴》.1985年版.

[4]叶圣陶.《谈背影》,摘自《文章例话》.

[5]舒禾.《尚在旅途》[J].《读书》.1989年第11期.

[6]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N].《文汇报》.1982年第5期.

[7]刘斌荣,林秀珠.《感人的力量從何而来——〈背影〉琐谈》.

[8]林焕新.《从〈背影〉看散文如何选择表现角度》.

[9]唐嗣德.《〈背影〉——破产家庭的缩影》.

作者简介:

杨绍芬,云南省保山市,龙陵腊勐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进步朱自清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朱自清的较真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