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马大定理和卡塔兰猜想
2018-03-22
费马大定理和卡塔兰猜想
段贵军
(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黄松甸林场监督站,吉林 蛟河 132503)
摘 要:根据数学公式xn-yn建立数列群,然后根據变差数列xn-yn中的因子分布与幂变化规律理论来求解费马大定理和卡塔兰猜想。
关键词:费马大定理 卡塔兰猜想 数列群 变差数列 等差数列 公差数列 xn数和xn-yn数分布与幂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O1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2
背景:①费马大定理:当n≥3时, xn+yn=zn中x、y、z必有一个是非整数解。费马大定理是法国数学家费马于1637年提出。②除32-23=1外,再没有两个连续整数可表示为其它正整数的方幂,此为卡塔兰猜想(1842年)。
一、简介xn±yn分解因式数学公式
1、xn-yn的分解因式通用公式:xn-yn=(x-y)(xn-1+ xn-2y +xn-3y2+……+xyn-2 +yn-1),n为整数。举例如下:
根据以上数列群数表,可以归纳如下:
①当n=1时,数列群有3层。即自然数数列、X1数数列和公差数列,最小公差为1。当x=y+1时,x1数数列和自然数数列完全相同,公差数列为1、2、3……所以,当x和y是整数时,z必然是整数。②当n=2时,数列群有4层。即自然数数列、x2数数列、x2-y2等差数列和公差数列。当x=y+1时,x2-y2数列是自然数奇数集合,所有奇数的平方数皆在里面,最小公差是1×2=2,所以,即x2-y2=z2成立。③当n=3时,数列有5层。即自然数数列、x3数数列、x3-y3数形成的变差数列、等差数列和公差数列,最小公差是1×2×3=6。x=y+2时公差是6×2=12;x=y+3时公差是6×3=18……④当n=4时,数列群有6层。和n=3时一样,只是多了一个变差数列,最小公差是1×2×3×4=24。X =y+2时公差是48=24×2……⑤当n=5时,数列群有7层。和n=3时一样,有3个变差数列,最小公差是1×2×3×4×5=120。x=y+2时公差是240=120×2……
…………
数列群数表组成与结构:最上面是自然数x数列和自然数的xn数列,这两个数列都只有一个;往下是xn-yn数学关系形成的变差数列(n≥3),其层数为f=n-2,个数有无限个,即由x=y+t(t为1、2、3…)所决定,最后两层是等差数列和公差数列,也都有无限个。数列群总层数有n+2层。最小公差是(1×2×3×4×5×……n)×1,x=y+2公差是(1×2×3×4×5×……n)×2……另外x、y、z要么是全是偶数,要么二奇一偶计两种形式。公差数列和等差数列都可以形成zn数。
关于数列概念简介:
数列群组:由有限个或者无限个数列群构成。
数列群:由多个或者无限个具有相同数学关系的数列个体构成。xn数列:x为自然数,n为幂形成的数列。
变差数列:xn-yn=k(n≥3)形成的k值自小到大排列的集合,并且各相邻项差不相等,但具有内在的数学规律性。因为是递增的,所以也叫递增变差数列。它有着自己的一些独特性质。
等差数列:公差相等的数列。
公差数列:由相同公差组成的数列,如表3中的6 6 6…
三、变差数列中的因子分布和幂变化与费马大定理
根据公式可知,x-y=t是公共因子,且x-y=t是x-y=1的t倍,所以,当x-y=1时的变差数列是t≥2时变差数列的基础,所以,本文以x=y+1时的变差数列为研究对象。
xn-yn=k数变化趋势:当n=1时,x1-y1=k数列直接为公差数列,当n=2时,x2-y2=k数列直接为等差数列,当n为1和2时数列均以匀速增大变化。当n≥3时,xn-yn=k数列为递增变差数列,其k值数列会快速膨大,当n→∞时,这种变化趋势越明显。
xn-yn=k数因子组成:k=AB。A是公共因子,如x-y=3,此因子自始至终恒定不变。B是数列在增大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因子,是变差数列形成膨大变化的原因。A可以是任意自然数,含所有zn数。
因子的周期循环公式:对于任意xn-yn,当x变化到x+p时(p为整数)的变化量用(x+p)n-(y+p)n=(xn-yn)+fpgh来表示(f为常数,g为函数,h为公共因子x-y)。当p=(xn-yn)r时(r是整数),(x+p)n-(y+p)n=(xn-yn)(1+frgh), xn-yn代表循环周期。如x3-y3=k其计算公式是:设x=y+1,当x变化到x+p时,则列式(x+p)3-(y+p)3= (x3-y3)+3p(x+y+p)×1,当(x3-y3)×q=3p(x+y+p)时 (q为整数),即q=3p(x+y+p)÷(x3-y3),一方面p÷(x3-y3)=1时为一个完整因子分布周期,另一方面(x+y+p)÷(x3-y3)也可以整除,并且其中的p小于x3-y3时为周期内分布。如当x=2和y=1时,p÷(x3-y3)=1时,p=7;而(x+y+p)÷(x3-y3)=(3+p)÷7=1时,p=4,因为4<7,所以,因子7每经过7项重复出现两次,即第4项和第7项,并且无限周期循环分布下去。如表3中的7,产生后,每向右7项就出现两次,91=7×13和217=7×31,以后无限循环下去。91也和7一样,产生后,每向右91项就出现两次,以后无限循环下去。91中的因子13也是一样,产生后,每向右13项就出现两次等等。n与周期分布次数:当n=2时,每周期分布1次;当n=3时,每周期分布2次;当n=4时,每周期分布3次……每周期分布次数为n-1次(根据公式计算得知,有些因子没有内循环分布,是由素数的节奏特性决定的,如x4-y4中的3每周期只分布1次,这些不影响推断)。根据公式可知,变化因子与公共因子永远不可能相等(只有三数现象中公共因子与变化因子才存在直接联系,这个问题在后面讲),只能各自独立存在。另外,所有因子值≥该因子值最初出现时的项数。
因子幂变化:因子幂也和自然数一样,在因子周期循环过程中幂缓慢增加,每次只能增加1,区间跨度越来越大,增加过程越来越缓慢。当(x+p)n-(y+p)n=(xn-yn)(1+frgh)代表因子周期循环,其中公共因子独立存在幂不变化。当(x+p)n-(y+p)n=(xn-yn)(1+frgh)=(xn-yn)mt时(t和m都是整数),t=(xn-yn)(1+frgh)÷(xn-yn)m=(1+frgh)÷(xn-yn)m-1,若t是整数(m≥2),此式则代表因子在周期循环过程中幂的增加过程。根据公式可知,因子幂的增加都是有规律的,在自然数数列上就能反映出来,并且和xn-yn自身有着直接关系,具体举例说明。如23-13=71,当72产生时是在233-223=1519=72×31,由2到23,跨度21=7×3,当7,3产生时是在1213-1203=43561=73×127,由23到121,跨度98=72×2……因子增大变化越来越落后于数列膨大的变化。最初产生的因子幂是1,特殊情况时可以是2,如x2+y2形成的z2数。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数列越向右变化,经过循环次数越多,则xn-yn=k数的因子越来越多,由于项数不断增多,新产生的奇质数因子越来越大,循环次数越多且值小的的因子的幂增加相比要快些。用式子表示为xn-yn=k=A×B,B→abc……如此可以证明,xn-yn=k向右不可能形成k=zn数,同理,向左也不可能形成zn数,是因为这种数都是从左向右形成的。即整个变差数列中不能形成(xn-yn)1、(xn-yn)2、(xn-yn)3 ……(xn-yn)n系列数。表明任何情况xn-yn数列中不可能存在zn数(n≥3),这是由因子分布与幂变化规律所决定的。之所以会这样,根据因子分布公式原理可以看出,当n≥3时,xn数与xn-yn数的步调节奏永远不可能同步。这都是由于所有素数因子的节奏步伐各不相同所致。当x-y一定,随着x→∞,xn-yn=k数→∞,不存在有恒定整数z的z n数与k相等,尤其是因子幂缓慢增加情况下。也就是任何因子自产生之后向右周期循环出现,而其自身增加量越来越小于新生变化因子增大变化量,由此将永远不间断产生新的更大的因子,即使是因子每循环一周幂增加1也不能满足这种增大变化。如果在不同项上有两个因子k1、k2,以其最初交汇值k1×k2整体为始点,向右周期循环变化,过程都是一样的,当因子个数有n个也是如此,只是周期值大,不管因子值有多大,只要是向右,其增大变化都会越来越小于新生变化因子的增大变化,也就不能形成(k1×k2 ×k3×……kn)n系列数。
假设在xn-yn=k中有一个zn数存在,必将有z 、z2 、z4 ……zn系列数存在。又因xn- zn= yn,则也必有y 、z2 、z3 ……yn和x 、x2 、x3 ……xn系列数存在。如有zn数存在,zn数与xn-yn=k数步调节奏相同,这和连续奇数和自然数一样,必然因连锁关系形成x1n-y1n= xn、x2n-y2n= x1n、x3n-y3n= x2n……关系式,在xn-yn=k变差数列中会出现∞个这样的zn系列数,使得绝大部分自然数都加入到zn系列数中,所以从这个方面也可以证明xn-yn数中不可能有zn数存在(n≥3)。
解释特例,如xn-yn=z2数现象:如设x3-y3=k=A×B,x=y+1,因为A=1,则(x+p)3-(y+p)3= c×d ,假设 B=ab(b>a),当c=b时,化简后得到d=[a×b+3p(2y+1+p)]÷b,当a=7,b=13,y=5时,d=7+3p(11+p)÷13,由此可知,当p=13和p=2为最小整除商。其中p=2时, x3-y3=z2=132,根据xn-yn=k因子分布及幂增加变化原理可知,这种数只能独立存在,不可能有另外的13、133、134……13n系列数。再如123-103=728=23×7×13→163-143=1352=23×132,也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费马大定理成立。
四、卡塔兰猜想
根据公式xn-1=k分解因式公式建立數列群数表7(x和n为整数)。
卡塔兰变差数列数表中n≥3部分是由费马大定理变差数列数表中的无穷个首项组成的,如255= 44-1,63= 43-1等等。此外多了一个x2-1变差数列。
根据前面费马大定理证明,我们仅需证明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1. x2-1变差数列中可否有x2-1= ym数?由 x2-1=(x-1)(x+1)可知(其中x≥2):x=2时,x2-1=1×3=3; x=3时,x2-1=2×4=8=23; x=4时, x2-1= 3×5;x=5时, x2-1=4×6;此后是5×7;6×8;7×9……两个相差为2的数相乘时,只有x=3时,x2-1=2×4=8=23;再也不可能有第二个,是因x2-1中的1、2、3三数互换组合结构形成的。1是最小单数奇数,2是最小偶数和最小素数,3是最小奇质数。它们的互换结构原理是3-2=1,3+1=22,3-1=21,32-1=23等。其中只有1、2、3,没有别的数。因此才有32-1=23结果,除此再也不可能找到这种结构的数,是唯一特例。此后出现的x2-ym数皆大于1。
2. n≥3时xn-1=k变差数列中可否有ym数?xn-1变差数列因子循环周期公式:设xn-1=k,当x增加了p时(p为整数),则(x+p)n-1n= (xn-1)+pt,其中当p=(xn-1)时为k因子的一个完整分布周期,当p 综上所述,只有唯一的32-1=23,其它xn-ym 皆≥2,卡塔兰猜想成立。 参考文献 [1]《哥德巴赫与孪生素数猜想》(《新农村》201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