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策略的研究
2018-03-22马玉平
摘 要: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在新时代——信息时代和新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提高中学历史的教学效率。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对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策略
开展《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充分发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纠正、克服中学历史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全面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通过运用视频、进行情境导入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开展相关教学。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并对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清楚的认识,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能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 采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学科知识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而教材的内容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涵盖所有。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方搜集素材,参考大量资料,然后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以弥补教材的不足。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来源于书籍,资源非常有限,甚至有时花费了大量时间,也根本搜集不到所需资料,因此,历史教师搜集资料的难度很大。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历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主动地探索。要知道,历史教学的使命是真实,历史思维的核心则是理性,所以在情境教學过程中,学生能在类似真实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参与真实或者相似的学习活动,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个人和周围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使知识情感化,以此来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以及价值观。高质量的中学历史教学所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在一起对历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历史的真实进行体验。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真实的历史向学生还原,而不是仅仅向学生乏味说教。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能从听觉与视觉上来进行形象且生动的历史体验的获取。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就会越来越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能让学生缩短现实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能走进历史,对历史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并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将历史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进而使学生的心灵以及精神都得到升华。
比如,在进行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环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的经典片段,然后再将课前在网上下载的有关圆明园残迹的图片,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看图片以及影片的过程中,结合悲伤的背景音乐,去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以及清政府的不作为和腐败进行感受。学生会产生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悲愤情感,进而生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雄心。再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有关伟大的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讲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这个环节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并为学生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这样的血腥场面会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才会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对历史的真相有正确的理解。历史的真实面孔尽管残忍,但是学生需要对其有清除的了解,并且只有在对真实历史的认知中才能让学生的历史情感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利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加以应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主要涉及情境设置、设置问题、自主探究、开展讨论、师生总结以及反馈训练等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对教材,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特点来进行分析,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管是提出问题还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都可以通过网页来向学生进行展示。当学生走进教学情境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利用教师在网络上搜集的教学资料以及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来开展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与学生要一起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成为知识构建中的主体,很多学习目标都能通过学生主动且有目的的对学习材料的获取以及分析来实现。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咨询者以及督促者。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这样的原则加以履行,并将以生为本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出来。
比如,在讲解外交关系的突破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因为这一知识点中所涉及的内容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事业进展,包含了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以及中国在联合国上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中美建交是整个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所以这一课程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对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进行理解,并对中美建交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对中美建交的意义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就可以通过对网页课件的制作,就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来为学生播放《美国深陷越南战场》以及《美苏争霸》等相关纪录片。之后再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如“中美关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什么会出现缓和现象?”学生就能通过对相关视频的观看,对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地位有所了解,美国想要通过增进与中国的关系来与其一起对抗苏联,中美关系走向缓和必然导致中国和苏联关系趋于恶化,这也是为了想要与美国的关系有所缓和,而针对中美建交意义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重要人士的言论以及文字史料,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中美建交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能通过网络在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在与同学共享思维成果的同时,就能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且准确的理解。之后教师再通过课堂练习来对历史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
三、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历史教学自主探究环境
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较好的促进效果。因为历史具有不可复原的特点,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历史学习资源进行搜集和整合,能为学生的历史自主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实现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比如,在进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的知识内容是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进行学习,其中有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火药以及活字印刷术。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三个重大发明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探索。主要对该项重大发明的诞生时间、工作原理、发明人物以及项目发明的意义进行探究。并且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尝试活字印刷术,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让学生在激发自身历史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为历史教学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能通过信息技术自身较强的声像效果以及感染力,使时间以及空间上的界限得到突破,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缩短,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实际联系的历史情境,进而使学生的历史情感得到强化,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得到激发,进而提高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满都呼.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解析[J].速读(中旬),2016(10):57.
[2]崔佳静.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0):57.
[3]蔡书贵.中学历史教学中影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287.
作者简介:
马玉平,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