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阐述
2018-03-22杨建平龙立文
杨建平 龙立文
摘 要:在现时代大背景的諸多方面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心理有了很大的负面展向,并形成了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现象—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健康化走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有效作为。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的扮演者,教师素质与修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历程。
关键词:教师素养 学生心理健康 人生观价值观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01
“独生子女”是当代中国社会一个特定时期来很独特的现象,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重点”关注,从小就受到大家的宠爱,享受着无限的幸福,却也背负着太多太多的期望和压力。但受到这股压力的还有这些小孩的老师。“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贝,罚不得骂不得,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的学生家长也直接给老师压力:学生在学校调皮被老师管束,有的家长在偏爱、不理解、不理智的情况下,不分青红皂白怨恨老师,乃至出现极端行为如打骂老师、找媒体或网络宣泄,各种偏激的舆论给老师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这种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学生也有直接影响。因此,国家、学校、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素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教师有良好素养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竞争大、压力大,心理问题严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尤其是教育界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在教育关系中扮演者引导者、领路人角色,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学生处于一个可塑性很强的阶段,周围环境、周围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的心理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有良好的素养。二是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其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素养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学生处于人生快速发展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处于塑性阶段,是不定性、多变性的,在发展和不断完善中。学生面对不良情绪和一些心理负担,往往不知如何正确应对。久而久之得不到及时排解,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也因积累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不仅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或损失,而且还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对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时,我们要引导、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形成正向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流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2.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校班级这个小群体中,教师在学生心中一般有着绝对的权威,是学生争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一位学生因故受到很大影响,萎靡不振,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积极性,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等。此时,老师发现了这一现象,通过家访了解到学生具体情况,及时找学生开导,平时也格外关注该学生,经常在课后空余时间和他谈心,鼓励、引导学生。因为有老师的正面引导,学生没有受到负面的影响,反而学会了体谅别人、在困境中不放弃不气馁的勇气和坚持。相反,若老师只是一味批评学生,对学生予以惩罚甚至是冷落,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态得不到调节,自暴自弃,反而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到教师及时爱抚和疏导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教师积极的态度可引导学生积极、正面发展,教师消极的态度给学生带来的是消极、甚至负面的生活态度。
3.教师素养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的影响
教师的精神风貌对这个教师所带班级、所教授课程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乐观开朗、总是积极向上的教师所在班级,也总是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学生总是充满激情的。反之,一个消沉悲观、遇事推卸责任四处抱怨的教师所在班级,也是死气沉沉、气氛压抑,学生得过且过。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还有教会学生怎么做事、做人。素养良好的教师会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中、学生中的正面引导作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只有在学习氛围浓郁,班级风气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好,效果好。
三、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指导
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可见,提高教师素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正确认识“全面发展”的含义
教师要明白真正的全面发展,不完全表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优良与否、掌握的技能的多与寡、或业余爱好特长的多与少,而是指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指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健康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其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发展。
2.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和看待心理现象
教师应当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向学生普及。对于心理负担较大或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沟通、调节,以避免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向学生普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学常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不排斥、不廻避,积极解决问题。
3.配合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解决方案。教师多与心理咨询老师沟通,从专业角度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借助家长的力量,全方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家长也学生健康成长历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勤与家长联系沟通,帮助家长准确认识学生的心理,真正、全面关注和保护学生的心理状态健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肩负着传承社会文明与延续发展职责,对未来的一代代人、未来国家的发展、未来世界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时刻鞭策自己,提高自身素养,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博.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3.
[2]张旭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J].教育探索,200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