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辅导员构建模式初探

2018-03-22赵昕

决策探索 2018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政治思想

赵昕

【摘要】本文从角色定位、功能定位、工作方法定位三个方面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情况,讨论高校网络辅导员构建模式。网络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依托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群体,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工作者,通过网络教育,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功能定位是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全面化、学生工作队伍发展专业化;工作方法定位主要通过:开设“网络辅导员在线”专栏,开设主题论坛来实现。

【关键词】网络辅导员;角色;功能;工作方法

一、网络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从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成员国至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网络热情的持续升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辅导员角色定位难以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网络辅导员的提法应运而生。北京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主任王想平于2004年较早地提出了网络辅导员的概念:“网络辅导员不是通过上课或者面对面的交流来做思想教育工作,它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与受众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目的的一项工作。”

与上述网络辅导员的定义不同,笔者认为,网络辅导员是依托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群体,是网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工作者,是网络虚拟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在网络上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网络辅导员打破了传统意义的辅导员概念,学校党委学工部将学生工作按照专业类别进行划分,同时将全校的辅导员资源进行整合,对全校的辅导员根据其所学的专业、发展方向、兴趣爱好、学术研究特长等进行专业划分,优选各院(系)的辅导员作为网络辅导员的储备人选。网络辅导员就自己专业(或擅长的工作)在网络上开展工作,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网络辅导员的工作是当前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补充。

二、网络辅导员的功能定位

(一)网络辅导员的工作是开展学生工作的有效补充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由于辅导员个人精力有限,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最優”和“最差”的少部分学生身上,网络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社区解决当前这种不够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网络辅导员在宏观层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全面化”,即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更加全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沟通功能。网络辅导员的沟通功能通过网络社会的交流和互动而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观念等信息传播给大学生并及时得到反馈。这既是一种教育信息的交流传递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传输过程。这种教育主客体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融合,有助于二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形成一致的认同。

2.渗透功能。网络辅导员的渗透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通过网络社会进行传递,利用其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影响力深的特点,帮助广大大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其感兴趣的内容,使之受感化和影响。网络辅导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渗透功能,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界限,在网络社会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

3.调节功能。网络辅导员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学习调节、生活调节、心理调节上。以网络辅导员开展的心理咨询为例,通过网络开展的心理咨询具有隐蔽性、保密性、便捷性,能满足大学生倾诉、发泄等心理需求,对学生的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困惑,网络辅导员可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

4.抵御功能。一是网络辅导员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水平,使其增强识别能力,能明辨是非,自觉防范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意识的侵袭和影响;二是网络辅导员通过互联网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宣传,展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三是网络辅导员在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思想问题或意外状况时,可以通过网络,提早广泛采取措施,化解矛盾,排除隐患。

(二)构建网络辅导员队伍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

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视角探讨网络辅导员队伍的构建,让辅导员发挥自主性,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从经验型的辅导员向研究型的辅导员发展,使自身的专业性不断提高,做到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者也是实践者。通过网络辅导员队伍的构建,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把辅导员培养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加快辅导员知识更新的速度,及时调整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构建网络辅导员队伍,有利于学校科学、合理划分辅导员工作领域,形成专业化覆盖,有利于在现有工作体制下进行辅导员专业化划分,根据专业划分形成理论与方法体系,从学校层面和辅导员个体层面加快专业化进程。

三、网络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定位

(一)显性教育方面:开辟“网络辅导员在线”专栏,解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网设立专门的“网络辅导员在线”板块,根据网络辅导员的专业特长将板块划分为不同的专栏:政治生活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的党团生活问题;专业学习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创新活动等问题;社会生活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问题;职业规划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与创业活动等问题;日常生活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的经济、文化生活与风险、突发事件的应对等问题;精神心理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心理活动与心理调适等问题;虚拟生活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的信息活动、网络活动等问题;成才成长专栏,主要解决大学生对成长成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的认识与把握等问题。

网络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可以借鉴“专家坐诊”的方式。网站板块对每个专栏的网络辅导员进行简单介绍,并公布每位网络辅导员每周固定的在线时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辅导员是网络上的思政工作者,即虚拟社会中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的真实身份不必公开,可以用网名,以平等、轻松的朋辈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大学生登陆网站以后,通过专栏介绍选择进入不同的专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网络辅导员进行即时沟通,或者通过站内通信的方式与网络辅导员进行联系。

网络辅导员以“来访”的学生为中心,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运用网络的隐蔽性和交互性,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给予“来访”的大学生以尊重与支持,对他们要注意倾听与感染、启发与引导。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充分相信他们有自我发现、帮助、完善、实现与自我独立地去解决问题的潜能”。网络辅导员在网络社会中要创造一个真诚、温暖和理解的氛围,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现状、价值观、行为预期等,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隐性教育方面:充分利用开设主题论坛、网络平台,开展平等互动的在线教育

网络上,大学生可以不受拘束地针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把网络作为社会焦点问题、自己心路历程等一切思想表达的集散地。例如,网上流行的“晒黑一族”就热衷于“揭黑”,一旦了解到社会上的不平事,即通過网络详细披露,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力场。网络辅导员要利用自己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对这些网络事件的舆论引导,确保正面舆论的主导地位。应围绕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在校园网的显著位置开设主题论坛,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发表意见与看法的平台。

对于大学生热衷的一些社交网站和网络平台,网络辅导员要学会利用,既然大学生喜欢“晒”自己的观点、资源,愿意与人分享和展示,那么网络辅导员就可以成为“看客”,关注他们的经历,了解他们的动态,针对一些错误的观点和态度,适时发布帖子阐明科学立场和观点,进行引导;同时将看到的这些话题引入校内主题论坛中,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参与评论,使学生在看别人盘点思想的时候也对比自己的思想,从而获得启发和新知,这样,网络辅导员才可以在平等互助的网络环境中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网络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硬件建设过程和软件培育过程,需要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各院(系)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仅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结合中央相关文件的精神,对网络辅导员的构建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难免出现逻辑建构不严谨、分析问题思路不成熟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2]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3] 唐景莉,吴月辉.《与网络辅导员面对面——访北京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主任王想平》.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30日第3版.

[4]朱丽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6年4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5JDSZ3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