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教学研究

2018-03-22张晶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指导高中历史材料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历史在材料的选取及知识点的理解运用上也日益深入。历史课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基本了解及运用能力,从中感悟历史。其中,阅读材料理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在考试中能否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纵观近年的高考题,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比重不断增加。故此,材料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指导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高中历史;材料;指导;教学

历史教材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感染力极强,众多的历史材料更容易让学生接近教材、接近历史,学生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探究历史这门学科。历史教师应该恰当利用这些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主动亲近历史,通过史料更近距离地去感知历史,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理念,为进一步拓宽教材讲述内容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好准备。基于此,文章将围绕精心选择材料,在历史课中贯穿历史材料,活跃课程气氛,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借助科学手段增加材料阅读量 等四点加以研究。

一、 精心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是材料阅读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实践证明,与学生生活实际越贴近的材料,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故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或者实际已在学生身边、未引起其注意的、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研究兴趣的材料。尤其是一些地方史,恰当引导会收获意想不到之作用。例如,在探讨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当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展开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所选材料要具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紧跟时事热点,突出时代感;

其次,要贴近教学,贴近学生。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依托,而且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

第三,要具有新意。众所周知,高考文科试卷命题思路的重大变革之一就是引入新材料、设置新情景。选材料要突出新,或者观点要新;

第四,与考纲联系密切,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辐射面,能辐射较多的考点;

第五,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体现文科综合之特点,同时也要能适当反映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 在历史课中贯穿历史材料,活跃课程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穿插历史资料能活跃气氛,缓解学生在长期的课本知识讲解中产生的疲劳感。在课堂中,教师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中如果没有合理利用史料指导教学,有时候是很难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故此,将史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讲解,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材料分析,能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利用历史材料中赋有具体化、真实化的资源,比如播放《清明上河图》的图像,结合《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的知识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而且还能使教学有效展开。再如,讲解关于“唐宋和明清”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各个朝代的历史发展形成时将该朝代的历史资料引入其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观点中通过分析和判断客观地认识历史。

三、 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历史资料的运用一定要注重实际性,不能简单地进行一些形式化上的讲解。同时,教师也要检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掌握程度,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很多地区尽管设计了教学课本与历史材料读本的组合学习方式,但是,很少有老师主动检查学生对历史材料读本的学习情况。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加上教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学生是很难掌握历史材料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为确保学习质量,精心研究历史材料,多寻找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展示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加强中央集权和暴政的史料,让学生综合评价秦始皇,利于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之能力。为促进大家的积极思考,也可以举行相应的活动,比如,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目的是为了鼓励培育学生利用历史材料积极思考的意识。

四、 借助科学手段增加材料阅读量

要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培育学生阅读及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阅读材料之能力建立在大量的材料阅读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受教学时间所限,学校不能设立专门的阅读课来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为提高效率与质量,充分利用網络、多媒体课件等增加学生的历史材料阅读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有既定印象的材料投入到历史演变的长河中去分析、去评价,提高对材料的理解,提高解析能力。例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前,可以看《国际歌》的相关视频,然后再引出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大美”。在分析《中国国土统一》时,可以让学生听《七子之歌》,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体会当祖国遭到分裂时举国上下的撕心裂肺之痛。也可观看一段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重温举国欢庆、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多精心选择一些历史资料引入到历史教学中,赋予历史课堂真实感与鲜活感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材料阅读量,这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

总体而言,教学中,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方法将学生对史料的兴趣激发出来,把兴趣和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辨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在材料阅读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之原则,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逐步提高高中生阅读分析史料之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高中生解题技巧与规范能力的培养,以期为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迈出坚实一步。

参考文献:

[1]史绍振.谈培养高中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J].教师教育研究,2010,(05).

[2]安桂清,李树培.课堂教学评价:描述取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

[3]符颖.浅析历史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6):131.

[4]辛志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何成刚,沈为慧.材料选择题中的“史料分析”与“历史语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7(11):27-28.

作者简介:

张晶,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指导高中历史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材料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