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价值
2018-03-22王梅燕
摘 要: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被中小学教师使用。生成性资源分为若干类,本文主要通过争议性资源、错误性资源、过程性资源、生活性资源、差异性资源几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生成性资源的方法,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教学方法
一、 利用“争议性资源”深化理解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的现象,从而形成正反两方,这就是所谓的争议性资源。学生们对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可以通过双方进行辩论来得出正确的结果,帮助小学生们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种争议性资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带着疑惑学习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变成知识的主人。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周长的知识时,有的同学认为角是有周长的,有的同学认为角是没有周长的,然后分别让这两种观念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一说得出这种观点的原因。认为角是有周长的同学们是从角模型的一端点指起,沿着外边线指到另一端点时,又沿着内边线回到了起点,因为能够回到起点,所以同学认为角是有周长的,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说法,明白学生们犯错误的地方,这时小学数学教师不应该直接否定学生们的观点,而是通过别的方法让小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观点错误,可以通过动态演示的方法把角的两边无限延长,后会发现角的两边不可能会相交,所以得出结论,角是没有周长的。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把争议性教学更上一层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追问怎么样改,可以把角变成有周长的呢?小学生们就会积极发言,有的人会说把它变成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或者多边形等,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原来图形的上面画一条曲线,问同学们这样的形状是不是也是有周长的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在疑惑中掌握知识。
二、 利用“错误性资源”反思理解数学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小学生也是一样。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肯定会有错题,有了错题,就应该分析做错的原因,然后改正它。人无完人,当小学生有了错误时,小学数学教师不应该过分批评指责他们,帮助小学生们找出他做错的原因,然后让他自己总结,防止下次再出现相同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错误性资源。比如说小学生在做算数题型时,经常会把一些分配律搞混淆,学生在做16÷(4+4)这道计算题时,会错误的计算,把这题变成16÷4+16÷4=8,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发现,小学生把乘法分配律和除法弄混淆了,然后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他们的错误,以免形成运算习惯。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这种错误的原因,再举出一些相关的算数题,让学生们做,考查学生们是否真的弄明白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们错误的原因,学生们不知所然,很难接受。不过这种利用错误性资源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能不懂装懂,或是把问题撂在一边不去思考,这样不助于小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 利用“过程性资源”积累数学经验
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题目讲解的过程,把步骤一步一步说清楚,让学生们明白得出结论的原因,而不是教师迅速地讲出答案,让学生们似懂非懂。比如说这题,妈妈让小红上街去买杯子,妈妈给小红的钱正好可以买六个杯子,每一个杯子都是六元,那么,用这些钱买九元一个的杯子,可以买多少个呢?当小学生们遇到这种类型的应用题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题目的时候,不能够直接告诉学生们答案,而是应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先问学生们,妈妈给小红多少钱?是怎么计算的呢?然后让小学生们先把这个答案说出来,解答这个问题之后,再问小学生们买九元一个的杯子可以买多少个?通过这样一步步引导,让小学生们自己思考做题的方法,不对教师讲解的答案形成依赖。通过这种利用过程性资源的方法,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做题目时积累数学经验,以便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四、 利用“生活性资源”拓展数学视野
知识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忽视生活的作用,枯燥的讲解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列举一些和生活中有关的题目,让小学生们联系生活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思考题目。比如说在学习《克和千克》的知識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自己准备一些上课用的道具,一袋一千克的大米和一袋十千克的水果,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拿称去称重量,这时有些同学会说他们在陪爸爸妈妈上街买菜时,都没有说称多少千克而是说称了多少斤菜,然后小学生们会问斤和千克有差别吗?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这两者的差别和学生们详细的进行讲解,告诉他们斤和千克是不同的重量。通过这种利用生活性资源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们上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他们懂得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生活。
五、 利用“差异性资源”引导感悟数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之间肯定存在差异性,比如成长环境的不同,年龄的不同,性格的不同等,小学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这些差异,引导小学生们学习数学,感悟数学。比如说在学习小数的知识时,遇到计算小数之间的除法时,如:3.75÷2.5=?这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学生把这题变为37.5÷25,有的学生把这题变为375÷250,这些都是可以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只是学生们的选择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到学生们的这种差异性,教授学生们多种形式的解题方法,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六、 总结
小学属于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争议性资源、错误性资源、过程性资源、生活性资源和差异性资源的方式来提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价值,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数学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基于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的数学错题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
[2]侯旭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测试中的“错题”及其归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周忠进.初一学生错题管理、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王梅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