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3-22赵振

考试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摘 要:心理健康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也是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的基本前提与保障。对于年轻一代的中职学生群体而言,身心发展正处于最具可塑性的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在此阶段逐渐形成和完善。作为学校以及老师如何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适就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健康辅导

一、 引言

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学校的围墙再高再厚,又怎能挡住外界的,从而不可避免而产生的某种负面影响。所以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一定要做好心理将康教育。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 中职学生呈现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的生源比较特殊,一是多数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二是初中毕业后在社会上工作了几年,素质参差不齐,心态良莠不一。这些上中职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就是我们所谓的“差生”,长期承受老师以及家长的指责,还有些学生来自单亲或者生活贫困的家庭,缺乏理解和关爱,同时,社会也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觉得都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去上职校,久而久之,大多数孩子形成了自卑,对社会充满冷漠,觉得干什么都干不好,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比较迷茫,以至于破罐子破摔。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会出现逃课、顶撞老师、打架斗殴的行为,用这种过激的方式去表现出自己的勇敢,在他们这个特殊的年龄,如果不好好引导,个别学生就会慢慢走向歧途。

三、 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中专生处于15~16岁的青春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早熟、好奇、自以为是、自控能力差、叛逆心理强都是孩子们要面临的问题。所以,作为职业学校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自信心的培养

现在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紧缺是十分巨大的,中国的制造业要崛起,单靠少数典型人物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现在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逐年加大,高需求现象也从国内多所知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抢手程度得到印证,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就是一个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事迹。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工作观。使得学生对未来人生充满希望,从而对学习、生活抱有乐观的心态。中职学生不仅要在文化课的学习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在实习实训的课堂上也要学习,一般一学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实习中度过,所以,实习实训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要有较强的抗打压精神,不屈不挠,努力钻研,要把一门技术学精,培养孩子的职业兴趣以及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在以后的就业岗位上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2.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校园就是学生学习技能知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利用班主任、学生会以及社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老师给孩子辅导、个别谈话、开设热线或微信号等形式,对学生有意向心理行为的给予及时的帮助,让他们排除心里困惑。还要建立完善的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家长进校园、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合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都有着很大影响。怒发冲冠,一阵痛骂,那会适得其反。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必要时低调冷处理,对有自制力的孩子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是被高中淘汰下来的中下等生,问题学生自然比较多。面对这样的一些孩子,老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有作用的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要甘于奉献、服务学生,用智慧和汗水滋养祖国的花朵,要对孩子少一份埋怨、指责,多一份宽容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尚未长大的孩子重新充满热情,重拾信心。

中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会专业技能知识,更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情操,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

赵振,陕西省兴平市,西北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