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练笔,习作大收获
2018-03-22浦月芬
浦月芬
“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而“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似吸收万物之精华,写如倾吐内心无限之感慨,读对于写而言是影响和制约,而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篇幅短小,不必成篇。可以是几句话,可以是一个片段亦或是一篇短文。小练笔这种作文形式,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完整的情节,重在抓住文中的一个片断、一种手法、一种现象、一点感受等写下来即可。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激发,并且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写之有物,又言之有味;既不费时,负担也不重,还便于老师的指导,能很好地服务于写作。
那么合理、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恰当地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
一、典型句式,尝试仿写
句子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特别值得学生学生仿写,如比喻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等。
如在教学《秦兵马佣》第十自然段是,作者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这样的语言形式,描写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以及由此联想到的它们的内心世界。在学完这段文字后,我出示几幅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闭眼回味一下,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吗?你能听懂它们的心声吗?请用文中的句式“有的……好像……”写一写。有的学生写道:有的低头不语,好像在思考作战计划。也有的学生这样写:有的在闭目养神,好像在为下一场战斗作准备。还有的学生写道:“有的咬紧牙关,好像在作奋力拼搏的准备……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兵马俑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师生面前。
二、文章留白,想象扩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部分内容写得较为简略,其实是叙述描写留有空白,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如《少年王冕》中,对少年王冕如何刻苦练画这一情节没有细致描写。为此,我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
可他毫不( ),每天来到池塘边( )。烈日炎炎日,他( );狂风暴雨中,他( )。晚上回家,他还( )……就这样,他像( )。三个月之后,王冕的画技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这样的空白情节处补充练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王冕勤奋刻苦的学画精神,内化了文本语言,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
《三顾茅庐》的第一自然段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见着。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让学生想象:刘备前两次是如何去拜请诸葛亮的,最后结果如何?如果你是刘备,你还会再去请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交流练笔,学生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诚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辩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激起共鸣,—吐为快
在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共鸣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并发出来。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自然段中的“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我主要抓住“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两行热泪”引导学生体会,这仅仅是两行热泪吗?这两行热泪除了饱含痛苦和悲傷,还包含着什么?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部书稿吗?还偷走了什么?当学生对厄运对谈迁的打击有了更深的理解时,内心情感就爆发了,于是产生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此时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教学完《生命桥》后,我问学生:“学到这里,你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猎人或者全人类)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一个对象,把心中所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完《林则徐虎门销烟》,我出示林则徐的塑像,问学生:“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请书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深化练笔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给他们创新的金钥匙。
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课文结尾就摘写了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的部分内容,当引导学生读完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后,我问学生:“如果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你写怎样给爸爸写信呢?”我想,当学生真正理解了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后,写一封回信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再如读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我抓住文末“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一路上,小腿骨已经受伤的洪教头,会怎么走,又会怎么想呢?”在拓展延伸中,在各抒己见中,学生对谦虚有礼、武艺超群的英雄人物林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蛮横嚣张、傲慢无礼的洪教头的憎恶溢于言表。
文本的资源就如同孩子们的想象力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阅读课堂上的小练笔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紧扣教材,练在当练时,练在当练处,必定能让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