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2018-03-22王健

祖国 2018年2期
关键词:原则德育中职

王健

摘要:科学有效的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对于中职类教育如何具有针对性培养合格的技工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职教育中存在的德育问题分析,有效地转变教育方式及模式,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站在德育思想教育的角度认识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的德育工作,正确处理德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年龄、身心发展、原有经验水平以及思想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达到影响德育教育各因素的阶段化、层次化和系统化。

关键词:思想现状 中职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 德育原则

一、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现状

以人为本在德育教育中的根本体现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以学生的德育发展现状为突破口,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中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德育问题如下: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思想要求低,行为不够规范,学习处于无兴趣的状态。

(二)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缺陷。社会开放发展的同时,难免的出现很多负面的发展因素,这些负面因素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处于学习发展阶段的学生稚嫩的思想意识,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公德意识淡薄、自我意识感强。由于现在的家庭教育多数属于娇惯型教育,导致学生的自我意识感相对较强,不懂得尊重、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心理。

(四)行为欠规范、生活习惯欠缺。个别学生在校期间有抽烟、喝酒、早恋、说脏话、奇装打扮、追求怪异、迷恋网吧等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的行为,特别是法律意识淡薄。

(五)自信自立不足、逆反心理萌发。部分学生由于正处于同一性角色混乱时期对自己缺乏自信,同时伴有较重逆反心理,仇视家长和老师的教导。

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问题成因分析

针对上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德育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思想入手,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问题产生原因的总结。

(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不妥

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还是九年义务教育当中学习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经过分流、报考等形式录取的。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被老师或者家庭所认定了他们不适合走学习的路线,从而导致他们内心深处对学习持有否定的态度。

(二)职业院校缺少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国家从2004年以来开始了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从而从客观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大部分政策都是围绕着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建设、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没有全方位的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开放型社会发展形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开放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外文化大量的融入。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使得处于此时期的学生接受着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还是处于十六、七岁的阶段,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同一性角色较为混乱,由此对负面影响的判别能力欠佳。

(四)社会、家庭环境导致的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就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实际角度看,就是表现出自私自利,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的能力,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可以从教育学理论上理解为是晶体性格,它是后天形成的。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们自我意识感强,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缺陷。

三、中职院校开展德育的原则

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开展德育教育。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目前国家所指定的中职类德育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此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此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解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证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发展。

(五)因材施教原则

此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四、德育教育的实施思路

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地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年龄结构、认知程度以及环境的熟悉程度划分为不同的教育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

(一)针对新生进行素质教育,文明教育

考虑到新生的年龄较小,而且对校园的成长环境熟悉程度较差。针对此情况主要是为了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其进行文明教育。以《学生行为准则》以及《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大纲》为思想指导,结合军训,地方检察院的现场案例指导,班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使得新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针对二年级老生进行“三生”教育

所谓的“三生教育“也就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它充分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念,即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现的需求。严格按照三生教育的层次性对已经了解文明素质理念的二年级学生进行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充分懂得并掌握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技能和生活的意义。

(三)针对即将毕业生进行“三成“教育

“三成教育“即成长教育,成才教育和成功教育。同样的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得学生真正明白每个人的成长规律、成长需求和目标,有效的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五、结语

结合了当前中职类教育的特点和生源本身的素质,本着“以人文本”的思想,充分的肯定了学生在德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样也深刻地认识到校园德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的主导性作用。通过对德育原则的分析以及德育建设思路的具体实施,校园的整体德育文化提升了一个层次。与此同时,认真地总结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燕.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构建学校德育的三维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07).

[2]吕丽妮.怎样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N].德育报,2012-12-8.

[3]雷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4,(04).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原则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