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公民培养对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意义

2018-03-22上官畅

祖国 2018年2期

摘要:培养与现代民主制度形式相适应的“现代公民”是必要的,只有拥有现代民主价值的理念、树立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了解掌握民主制度运转的程序与规范,才能不断推进民主国家的政治建设。面对当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民主制度建设尤其需要“现代公民”的培养,它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主制度 公民文化 现代公民

我国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古老国家,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及政治制度形成了与之相符的中国传统的臣民型政治文化。在这几千年的文化氛围中,人们认识不到自身的基本权利、政治主体意识缺失、宗法纲常的人治传统占据主要地位、君权至上的价值准则常存于人们的心中…所有的这些在新中国成立,逐步迈入政治现代化的今天仍起着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从今天的公民角度而言,尽管中国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民主的政治制度,但中国的民主观念和民主实践仍然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中国的公民们还不习惯于享受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地推动民主进程,适应于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因此,针对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的状况,启蒙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引导民主实践的训练,都是在民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一、当代中国民主制度建设需要现代公民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统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宣告彻底的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如同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所指出的:“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的确,作为社会主义的民主,一方面要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民主要成为政权的组织形式,将民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使民主获得自身切实的制度、组织等载体。

从内容上看,社会主義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这些方面: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按照“议行合一”的原则组织政权,一般实行人民代表制,人民通过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来实现对国家的管理;经济上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民主制度的观念基础,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列宁曾说:“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但这是对民主制度的国体层面上所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真正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人民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自然需要完善的民主制度作为保障。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集中制原则。那么,面对中国现有的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它们的哪些制度特征决定了对现代公民的需要呢?

从中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背景上来看,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的背景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模式适应于他们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英国、美国这两个原发型的国家。在这两个国家中,民主制度是在人的政治意识和需求不断变化发展中形成与完善的,制度与人之间协调发展,他们国家的公民早已形成了与该国民主制度相契合的一整套政治文化,公民们早已具有很成熟的政治心理与较高的政治参与能力。尽管如此,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虽然较为健全,但仍旧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他们国家褶褶生辉,而一拿到其他国家试用则会发现毫无益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就精彩地论证了这一点。因此,我国的民主制度形式首先应该是适应于我国政治文化的基础的。在我国,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推行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受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我国公民仍旧更多地表现出臣民文化的政治文化特征,与民主制度的价值内核、现实需要产生了矛盾与冲突。目前,在我国的民主制度形式下,更多的要求公民广泛地进入国家政治参与当中来,同时需要公民具有较高的政治能力与素质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从而培养出适应于民主制度形式的和谐政治文化…除此之外,从我国现有的民主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与内容上来看。我国民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公民们的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的,民主制度的内容也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进行地设计与安排,因此,我国的民主制度建设需要现代公民。

二、现代公民培养满足了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

由于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国的传统政治结构决定了中国是一个非常缺乏适宜民主政治生长的政治文化传统国家。面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发展民主更是成为一项重要而极其艰巨的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能够启蒙中国公民的民主思想,熟知自我的民主权利与范围,拥有积极的公共精神,参与到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建设中去,那么对我国民主制度的建设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因此,培养与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相适应的公民是历史发展的需要。那么,现代公民的培养满足了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哪些需要呢?

首先,公民自治能力的提高,可以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所遵循的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且实行直接民主的原则。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的愿望成为了现实。但自治制度的实现,离不开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治能力与水平,在参与到基层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当中去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政治技巧和方法,并且拥有政治责任感,能够时刻将基层的事务与个人联系在一起。所以,当公民自治能力得到了提高后,我国在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基层组织中所实行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也同样可以发挥出同美国乡镇自治所产生的一样的作用,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其次,公民政治主体意识的加强,可以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管理国家的合法权利。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一种形式,首先要求由选举产生的代表可以真正地代表人民的意愿,依据人民的基本利益而运作。因此,从人大制度对人的两个方面的要求来看,人民一方面需要积极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加强选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主动向代表表达自我的利益与需求;另一方面被选出的代表则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素质,最重要的是代表有足够的时间和意愿去了解所代表区域内的公民的利益需求与政治愿望,具有代表的意识,履行代表的职责。而这两个方面的要求,都离不开公民们对政治主体意识的加强。

再次,广泛的政治参与,保障着国家政治权利的合法运行。随着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公民们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提高。一方面大众传媒为公民们了解政治信息、参与政治过程提供了渠道和平台;另一方面,公民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权利观念也在国家行使的领域内开始凸现。由于现代媒体的多样性,各种信息通过新闻媒体自由的传播,公民们在信息把握的同时,无形中开始了广泛的政治参与:及时了解各种政策规定、自由发表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如今网络形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渠道进入到国家政务的讨论和参与中。与此同时,随着民主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政府的所作所为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全部对外开放,通过公民们广泛的政治参与,公民们真正地了解着政府的运转情况,实现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国家权力开始在阳光下运行。托克维尔曾说,尊重权利的前提是给予所有的人以平等的权利。因此,在监督国家权力,广泛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公民的权利观念也同时得到加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自觉遵守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运行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中。

最后,公民们政治宽容精神的形成,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和谐发展。政治宽容是公民美德的需求中宽容精神的一个方面,当处于政治体系内部的各个行为主体可以允许别人对现实的政治发展状况和多元的政治思想有自己的判斷和行动,可以有耐心、不带任何偏见地容忍那些有别于自己的观点与行为时,公民们具有了政治宽容的精神,从而有耐心地看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共同致力于民主制度建设。在当下的中国,各个阶层、群体的人们都对民主制度有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面对我国民主发展的模式,众多学者都遵从着不同的民主理论。实践证明,如果不考虑中国社会传统政治文化结构的影响和现实发展的状况,只对西方民主模式进行简单移植,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民主制度只能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够扎根于现实政治实践之中,并依赖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民主程序来保障,才得到建立。用慷慨激昂的高声演说和尖酸刻薄的谩骂等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态度和情绪来呼吁民主制度的发展,只会阻碍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亨廷顿在论述民粹主义对民主制度的颠覆这一过程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拒绝民粹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就要求人们在政治实践中能够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是政治宽容的前提。因此,在我国当前的政治实践中,公民所具有的政治宽容的精神为民主制度形式的发展完善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与空间。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罗伯特·H·威布.自治:美国民主的文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葛荃.中国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从日云.民主制度的公民教育功能[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03).

(作者简介:上官畅,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