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准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粒纽扣
2018-03-22王运宝
王运宝
2018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主要领导下基层调研,主题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0天前,上海召开高规格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打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发令枪。从上海到长三角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日益高涨: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服务”,都入选了“2017十大地方深化改革创新”;再从长三角到全国来看,西安“三大革命”,武汉“资智回汉”,辽宁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管理局……这标志着新一轮区域竞争进入了新高度。
但优化营商环境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过去完成时”。新年伊始,一段“雪地陈情”,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优化营商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古语日:上下同欲者胜。在國家层面,1月3日,国务院开年第一次常务会议,主要议题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主要议题。
在地方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测算显示,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经济增长率增加0.36个百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更是提高综合竞争力!
迈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优化营商环境要抓住哪些着力点,才能实现投资创业与地方发展的双赢?
首先,招商不如招生态,要用系统性思维打好“组合拳”。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但重在软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自身必须现代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做优服务的乘法。
2014年以来,安徽连续每年发布《安徽省投资环境白皮书》,但2017年,投资环境换成了营商环境,两字之差,反映出政府职能更加精准的自我定位。“投”是企业的经营行为,“营”是政府的服务行为,“从投到营”。体现了政府主动服务市场的姿态和意识,只有更好的“营”才会吸引企业更多的“投”。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破解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认为,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企业家首要关注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首先就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都要受法律约束,不能是“政府用权力的脚踩着市场的手”。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有效益意识。良好的营商环境最终体现为对商务成本的有效控制,要把有效降低商务成本作为核心评价指标。但更为重要的是,谁来评价优不优?因此只有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价作为“第一粒纽扣”准确到位,才能找准痛点,确保营商环境的高质量,真正实现优化的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