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如何新零售?
2018-03-22周欣
周欣
王海涛有一辆已经开了7年的大众汽车。每年保险快到期的时候,他都会收到来自太平洋、人保等各家保险公司的中介电话。中介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其介绍自家优势,还常以免费加油卡、保养券等优惠条件为承诺,令他不堪其扰。
但也正是在这种沟通中,王海涛开始对车险建立了一定的认知。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第一年去4S店提车,“全程被销售引导”—销售告诉他“要多上保险,安全”,他便上了全部的保险。最后到底交了多少保险的钱,他其实并不清楚。他只知道,裸车14万元,加上保险与税费、园区管理费的打包价格,最终他需要缴纳15万元,才能提走这辆新车。
一般来说,车险分为交通强制险和商业险,前者是每个车主必须要交的,后者则包括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等,可以自由配置。从整个产业链来说,4S店是各保险公司的一条销售渠道,因为车主第一次买车大多是从4S店购买,4S店的话语权相对较高。这正是王海涛在第一次购买车险时感到如此被动的原因。
现在,王海涛主要通过一款名为“车车”的平台购买保险。之所以选择互联网平台,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避免电话骚扰,并且这款App的使用流程也非常简单:注册以后,输入姓名和车牌号,即可看到各家保险公司的报价,用户只需在平台推荐的基本款上,根据自身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以王海涛为例,他现在更倾向于人保和平安这两家公司,在商业险的选择上,他会加强第三者责任险的金额,同时取消包括自燃险在内的一些险种。
作为一个面向C端的车险平台,车车车险主要是通过用户输入的年龄、车型等信息为其做相关推荐。比如车价在40万元左右的车主,可能更愿意给父母和孩子购买医疗保险;而20岁左右刚上路的车主,平台则会向其推荐意外险这样更便宜的险种。此外,根据用户自身的选择行为,平台也会不断优化自己的推荐系统。
“我们希望能用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车险服务。”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在谈及创业初衷时这样说道。此前,他在一家软件公司为保险公司做移动端软件开发。“我们一直觉得做软件服务有瓶颈,接触不到真正的消费者”,所以在2014年年底,他决定成立车车科技。公司成立至今,推出了包括车车车险(以下简称“车车”)这样的C端产品、车保易这样的B端产品,从直接与消费者接触到线上线下场景的延伸,车车科技现在定义自己是一家保险新零售的技术服务商。
从整个大的市场来看,保险主要分为财产险和人身险,而车险又占了70%以上的份额。和人身险相比,张磊认为,车险是一个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因为人身险投保时间相对较长,决策金额较高,需要顾问式销售。而车险不仅是财产险刚需,客单价也只有几千元,且行业本身存在诸多弊端,比如4S店等在内的渠道抢占了诸多利润,“是最合适被互联网改造的一个险种”。
整个2015年,车车科技都将重心放在了C端产品“车车车险”上。这样一来事情的核心就成了对接各家保险公 司。
与电信、金融等行业相比,保险公司的IT化水平相對落后,尽管张磊所在的上一家公司为其提供了经验和技术基础,但这并不够。毕竟为保险公司开发软件,与在线销售产品是两种业务类型。从技术层面来说,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都是分省部属,且各地的核保政策和要求都不一样,要做到全部系统都打通、适配,需要一定时 间。
作为一个合格的车险系统,首先,平台需要在用户输入相关信息后给出各保险公司的产品报价;其次,保险公司要愿意接收平台打印的保单;最后,双方还要在系统上打通支付等环节。而在所有这些环节中,打印又需要线下操作—目前除了北京是电子保单之外,其他地区都是纸质保单。
当然,这也意味着,打通线上的同时,车车需要在线下部署相应网点,网点的功能很简单,主要就是当场打印,出单后快递。
我们的价值就是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好,依靠行业经验,以及技术上不断适配。
作为线上系统的主要负责人,车车科技CTO周健祥认为,核保最大的难点在于实时监控政策变化。各地核保政策不同,以杭州为例,通常保险公司的续保期可以提前到30至90天,但杭州的政策是只能提前7天。如果超过7天,比如15天前准备购买保险,用户就需要单独签写一份承诺说明书,强调是自己自愿提前购买,并拍照上传给保险公司。而车车在系统里,就需要增加相应的功能。
“一周小升级,一月大升级。”面对各家核保政策的快速变化,周健祥发出上述感慨。“我们的价值就是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好,依靠行业经验,以及技术上不断适配。”他说。不过最开始,这些监测都是以人工为主,比如突然发现出不了单,系统就去联系保险公司调试,经验多了以后,平台才开始利用一些数据做前置性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人工成本。
比如对转化率的追踪。平台发现,一段时间内,某家保险公司的转化率突然降低,跟踪了这一渠道所有的订单以后,发现原来是核保政策发生了变化—关于车险的定价,保监会有固定的定价公式,各家公司在这个基础上自主调节。但为了吸引用户,通常各家公司都会将价格压低,同一辆车在不同平台的保费价格一般不会相差太大。最后平台向总部反映了这一点,分公司才调整了核保政策。
目前,车车后台已经连接了50多家保险公司的数据,服务覆盖全国150多个城市。单张保单线上提交以后,可以做到半小时之内打印出来。与同类平台相比,周健祥认为车车的优势在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同时,集中采购也使他们拥有了相对更有竞争力的价格。“规模优势可以提高佣金,给用户的优惠力度就更大。”
“车车原来做了好多年,做接口实时报价,相对更有经验。”宽带资本合伙人周耘2016年决定投资车车科技。这是一笔迟来的投资。事实上早在5年之前,双方就已经认识,2014年年底张磊决定转型做车车平台,找周耘融资时,后者却摇摆不定。虽然他很认可张磊的能力,认为他是“既懂互联网又懂保险的人”,但他还是很犹豫—“一个做惯了to B的人,能不能做好to C项目?”以及,在这一时间节点,to C的车险项目又有多大的价值?
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目前整个互联网车险交易里,车车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占比不到10%。而且用户一般都是在3个月前才开始考虑购买车险,为了教育市场,平台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广告成本。对第三方平台而言,改变用户习惯是一个需要时间的事情,如果只是做C端用户的生意,对创业公司来说,其实是不小的挑战。
张磊本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2015年年初车车正式推出C端产品之后,平台就开始有意识地与百度、支付宝等线上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在对方App里嵌入车车的保险服务,把技术和资源开放给这些用户。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后市场App,途虎养车在2016年年初找到车车平台,希望通过保险给予用户更为综合的服务。“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激活用户黏性和活跃度,以促进二次销售”,据周健祥介绍,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途虎“并没有把返利留给自己,而是以洗车券、保养券等形式返还用户”。
如果是自己投入成本,途虎可能需要上亿元资金才能搭建一个类似的平台,但现在通过合作,车车可以为其实现在线报价、当地出单等功能,同时还能反馈用户画像、交易量等运营数据。事实上,在车车之前,途虎也自己找过人保、平安等保险公司,希望达成合作,但后者体系庞大,光是技术接口的开发,排期都要到一年以后。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保险或金融就是去中介化,但我认为,你不可能颠覆它,它毕竟是跟消费者走得更近的人。”张磊认为,他们做的不是一件“颠覆”的事情,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为传统的保险销售体系“赋能”。
2017年,这种“赋能”开始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平台甚至为此专门推出了一款面向代理人的“车保易”App。所谓“代理人”,指的是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而在车车的定义里,代理人主要由三类人群组成,一是拥有行业资格证的专业代理人,二是微商,再就是洗车厂、修理厂这样的场景机构。
在车保易上输入车牌号,30秒内平台就能报出所有保险公司的价格。主要功能与“车车车险”相差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车保易因为是针对代理人的,所以代理人在点开价格之后还能看到相应的佣金,即自己能够赚取的费用。
张磊以平台上的一家洗车店为例,该店每天服务一百多辆车,每辆车的洗车费在30元左右,扣除人工成本及房租之后,一天净利润三四百元,一个月的净收入是一万多元。以往,他如果想给车主售卖保险,一般是找到代理人或其他中介机构,打电话报价。但一通电话打完,车主很可能就离开了。“没有很好的供应链体系,所以没有增值收入。”但在使用车保易以后,这家洗车店每月都能卖出四五十张保单,以每单4000元、佣金比例30%来计算,每月店主能获得三四万元的额外收入。他还可以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洗车卡、保养券,用以提升用户黏性。
“这些人不管是学历还是知识,都不是太强,他们一般依靠关系来销售,很多时候对保险本身并不了解。”周耘认为,本质上,这是“S2B2C”的模式,即SaaS工具为代理人赋能,进而更好地为C端用户服务。目前,类似这样的代理人有上百万之多。
在车车内部,他们将产品的服务对象分为A、B、C三类,A代表代理人,占比在60%左右;B代表線上渠道,C则是分散的用户。回顾车车发展的过程,张磊认为他们走了一条从C端开始,到线上渠道,再到线下场景的道 路。
在整个过程中,从单独做C端产品,到为线上线下赋能,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车车区别于同类平台的地方。2016年中旬,正值国内资本寒冬,张磊却拿到了雷军的投资。雷军认为,车车在做的事情和小米有些类似,双方在小米北京办公室聊了一个小时以后达成了合作。2017年11月,车车又拿到了顺为资本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B轮投资。
目前,车车的盈利主要来自保险公司返回的佣金。但为了提升合作的代理人的积极性,车车又将大部分佣金回馈给了代理人,“只留下部分用于公司运转”。对车车来说,当务之急不是盈利,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从而掌握更大的话语权。“现在面对平安、人保、太平洋这样的客户,平台的议价能力还不行。”周耘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说道。
2017年夏天,董事会的几个成员聚集起来,确定把重心放在收购泛华车险业务这件事情上。泛华金控是国内最大保险代理公司,最早依靠车险起家,后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到健康险等其他品类,其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在于线下覆盖非常之广: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泛华地面保险销售及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9个省份、2301个县市区,服务网点超过1000个。
车车收购泛华车险业务,主要是为了提升线下基础设施和拿到保险中介牌照,这些可以帮它迅速地与后来者拉开距离,同时尽可能快地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而对泛华来说,车险其实是所有业务中毛利率最低的一项,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车险业务的利润率其实会拉低整体业务的利润水平。通过出售这一业务,泛华的资产回报率会有所提升,简而言之这是一项双赢决策。到2017年年底,车车和泛华就很快完成了收购事宜。现在车车科技公司有员工1500人,其中北京总部有200多人,其余员工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分支机构中。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王。周耘认为,只有更快地积累用户,才能避开BAT等大公司的竞争,“它们可能分分钟都想做,只是目前还顾及不到保险”,快速占领这一领域,能够提高后来者追赶的成本。并且用户越多,平台在面对保险公司时才有更多议价权,也就能推出更多差异化保险产品,提高用户黏性。
车险是标准品,一般情况下用户一年只买一次,活跃度并不高。为了提升用户黏性,平台现在做了很多产品形式上的创新。比如2017年2月,车车联合安心保险,推出了按天险的业务。一直以来,车险都是可以退的,只是用户对此并没有概念—传统的退还手续需要去柜台办理,现在车车将这一流程转移到了线上。此外,围绕这些车险用户,一般是城市中产,平台也逐渐推出一些打包产品,比如车险与寿险结合售卖等。
看上去,打包车险和寿险销售只是一种产品创新。事实上,这种尝试也反映了车车的未来方向。张磊认为,车险只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未来围绕城市中产人群,包括其后面的家庭,他们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延伸服务。所以在品牌成立之初,张磊就将公司的口号定义为“乘人致美”。
去年,车车的佣金收入达十几亿元。张磊认为,对万亿元级的车险市场来说,这样的规模还远远不够。今年,他们计划将保费金额做到100亿元,可以拿到二三十亿元的佣金收入。当下,要迅速扩大用户规模,他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接入更多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泛华金控车险业务,车车现在拥有的只是互联网保险代理牌照,未来如果要延伸至更多业务,考虑到国内的政策监管,可能还会涉及到保险经营牌照的申请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