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日本电影《白河夜船》中的色彩运用

2018-03-22张璋宋波

关键词:娜娜白色色彩

张璋,宋波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在深化电影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许多电影导演非常注重色彩在影片当中的运用。例如,岩井俊二在电影《情书》中用白色确定了整部影片唯美、哀婉的基调,表达了一种对故人的哀思;北野武在电影《花火》中对蓝色大海的大量描写,以蓝色削减了电影中的暴力与血腥,为影片增加了一抹温情。

电影《白河夜船》根据吉本芭娜娜1989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于2015年4月25日在日本上映。电影讲述了主人公——都市中的平凡女子寺子因失去挚友、深陷不伦恋等导致精神状态岌岌可危,并通过睡眠来获取新生的精神历程。在日本,村上春树与吉本芭娜娜被并称为“天王”与“天后”。吉本芭娜娜小说的语言叙述方式极富感性,并擅长视觉化叙事。《白河夜船》的导演若木信吾,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善于通过画面传达人物内心细腻的感受。作为一名摄影师兼电影导演,自然对电影画面的要求非常高。这一点与吉本芭娜娜的文学特征不谋而合。因此,吉本芭娜娜在观看完电影《白河夜船》后如此评价道:“这部电影翻拍得堪称完美!我的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内心的感动已经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了”。吉本芭娜娜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与电影中色彩的有效运用不无关联。

在这部电影中色彩是如何运用的,又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呢?在这里,我们借用导演胡玫的提法,她曾将电影色彩的基本运用方式归纳为:“和谐的”“对比的”“主观变异的”“彩色与黑白交替的”。胡玫认为,“和谐的”是指电影的色彩与风格、主题一致;“色彩的对比”是要在“观众的生理和心理上形成一种高反差”,从而引起“急剧跳跃式的不和谐、不稳定感”;“主观变异”则是“把自然色的印象和联想所形成的超现实变形色彩,在影片中加以主观运用”,以达到“传达艺术家的主观思想和感受”的一种色彩运用形式;而“彩色与黑白的交替”则“对于展示人物变化的心理过程,对于影片的‘时态’变化,时空转换”都是十分奏效的手法[1]。上述手法在电影《白河夜船》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们将以此为基础,将电影《白河夜船》中的色彩运用分为“黑白影像的运用”“冷暖色的对比”以及“白色的象征意义”3个部分加以论述。

一、黑白影像的运用

电影经历了由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的过渡,但即便在彩色电影早已普及的当代,仍有许多导演尝试将黑白影像运用于电影中。这是因为相对于彩色,黑白影像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电影导演经常在作品中通过黑白影像来体现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进而通过与彩色的对比来凸显作品主题与内涵。例如,张艺谋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先用油画般绚烂的色彩描绘父母年轻时的美好画面,再用黑白画面呈现现实中父亲的葬礼,最后以父母亲初次相遇时母亲的一身红衣结束。通过这种彩色与黑白画面之间的转换,张艺谋将时间的转换表现得如行云流水一般,同时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一部现当代电影中,黑白影像放在哪里,以及篇幅多长同样有所讲究。黑白影像可以体现导演想强调或深化的内容。如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运用整篇黑白的影像,回顾了那段残酷的历史,传达出战争中人们的绝望,给人一种压抑感,并促使人们反思战争的残酷。而在《白河夜船》这部电影中,导演对黑白影像的运用同样耐人寻味。《白河夜船》中对黑白影像最为明显的运用是在电影的开篇部分,用了长达90 s的静止黑白画面。此画面定格在一个封闭的小房间内,女主人公寺子在床上昏睡。在这期间,一切事物处于静止的状态,只有摄影镜头的角度在不断变换,带给观众一种比较压抑的感觉。这也正奠定了整部电影压抑而又沉闷的基调。在观影的过程中,这种沉闷的氛围会让人感到窒息,并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睡眠世界。这是一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空间。寺子正是借由这样一个封闭、与世隔绝的空间,来获得安全感,并为后面心灵的解脱做铺垫。

另外,电影开篇的黑白影像部分亦强调了主人公的行为——“睡眠”。“睡眠”在这部电影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此,周异夫评论道:“准确地说,吉本芭娜娜小说中的‘睡眠’不是物理上的死亡,也不是精神上的彻底死亡,而是介于‘生’和‘死’之间的临界状态,是一种‘假死’状态,是从现实社会的‘生’的脱离。在这种状态下,主人公通过对美好过去的追忆,通过‘梦’的回归,使自己获得再生。这是一种准备状态,是获得再生不可缺少的状态。《白河夜船》中的主人公寺子悲伤的时候便睡觉,沉浸于甜蜜的梦中,在梦中回到美好的过去,使‘满身伤痕、疲惫不堪的’自己‘健康地’再生。虽然梦毕竟是梦,醒来后现实依旧,但这种‘假死’的准备状态,毕竟给人以再生的希望,给人以些许安慰。 ”[2]67由此可知,“睡眠”在这部影片中代表的是一种生与死的临界状态,同时也是女主人公从黑暗走向光明,进而获得重生的一个准备阶段和必经阶段。

在这之后,还有一个场景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当寺子因岩永的来电苏醒过来时,画面由黑白场景转换为彩色场景。一般认为,黑白影像的运用能够与彩色影像形成反差,并将电影中的时空关系区分开来。具体到该电影的这一黑白到彩色的场景转换,则意味着曾经静止的时间开始流动,同时也意味着寺子从“假死”(即睡眠状态)到“生”的状态的回归。最后,影片以绚烂的烟花收尾,这也与开篇的黑白画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并预示着寺子的心灵获得了新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要言之,黑白影像在这部影片中的运用奠定了影片沉闷的基调,深化了“睡眠”这一电影主题。同时,电影通过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的转换,预示了主人公精神状态的变化,从而使影片有了更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冷暖色的对比

色彩有冷、暖2个色系,这是人眼的色觉与温度的感觉联结的一种色彩感受现象。红、橙、黄等颜色可使人联想到阳光、火焰、干燥的土地等意象,统称为暖色。青、蓝、紫等颜色,可使人联想到冰、寒冷的夜空等意象,被称为冷色。冷暖之间过渡的颜色被称为温色。在色彩感受中,暖色容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扩撒、突出的感受。冷色则趋向抑制,使人感到收缩、退避、凝静、低沉。因此,在电影色彩的处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构成独特的情绪色彩,并与其他的造型因素、声音因素相配合,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情绪含义[3]64。

这部电影中,大多数的场景都使用了冷色调,从而奠定了整部电影冷峻的基调。比如,电影海报所截取的寺子与岩永在海边约会的场景就运用了冷色调。此处冷色调的运用,有效地烘托出主人公想爱而不能爱的内心苦闷与纠结。此时,主人公的心境在原著中有明确的交代。“如今我可以感到,那天在我的心中,已经开始了一场很大的变化……在那一天,我和他两个人一起卷入了无法抗拒的某种巨大而黑暗的命运的洪流中。 ”[4]26

电影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沙滩同样也是冷峻的灰色。男女主人公身穿藏青色服装,女主人公围着灰色的围巾。而所有这些都呈现为一种素净、清冷的画面。电影中冷峻的藏青色,常常用来表现一种宁静、悠远的情感。正如寺子与岩永的不可张扬、不能告知、默默发酵的情感一样。在这里,灰色、藏青色等冷色调的运用与主人公的情感波澜遥相呼应,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并非没有运用暖色调,其中有2个场景:一个场景描绘的是寺子与岩永的约会。寺子穿的是一件柠檬黄色的针织毛衫。在夜晚灯火阑珊的夜景下,柠檬黄色的针织外套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轻快、明亮的色调,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寺子与岩永在一起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另一个使用暖色调的场景是对好友诗织的回忆。诗织是寺子最好的朋友,但在电影开篇时诗织已经自杀。在诗织去世前,她是寺子的倾听者。当寺子回忆与她在一起随心所欲畅聊的情景时,画面中便出现了身穿一件大红色针织外套的寺子,她依偎在一张米白色的吊床旁。房间中散发出昏黄的灯光,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治愈的感觉。只有在这个场景中,寺子的服装中才有如此鲜艳的暖色调。这些画面(色彩)共同营造出一种温暖又安全感的氛围,并将这种氛围传递给观众。

导演用暖色调营造出一种轻松、快乐、有安全感的场景,与影片其他部分的冷色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例如,主人公寺子回忆中的温暖与失去挚友后的冰冷,就使观众更直接地感受到寺子内心情绪的变化。电影在具体场景中通过冷暖色调的运用与对比,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带给观众更为直接的艺术感受。

三、白色的象征意义

意大利摄影师斯托拉罗认为,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同理,在这部影片中,白色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而要理解白色在这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必须对日本文化中白色的寓意有所了解。古时的日本人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变成白色,向着西方飞去,进而会再次复活。他们还认为,人死后升天是理想的归宿,人死后最美的所在是白色的世界,所以在当时,他们的墓穴和陪葬物都是白色[5]145。可见,白色在日本文化中常有象征死亡的寓意。

在这部电影当中,白色的出现同样暗含了死亡的寓意。首先是诗织房间的画面。诗织生活在一个白色的房间,里面有白色的家具,精致的杯具器皿。整个房间的白色一尘不染,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气息,从而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并且,诗织正是在这间房间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其次是在交代岩永妻子病情时的场景。岩永的妻子在一次事故后成了植物人,一直陷入昏迷中。影片中对病房的描述,几乎全部运用了白色。如白色的病床,岩永妻子身穿白色的病服等。这样,白色便与陷入昏迷中的岩永妻子联系在一起,进而让人感觉到死亡的渐渐临近。

最后,当寺子越来越选择逃避,陷入精神危机时,她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穿着白衣的少女。这位少女让她不要再这样下去,并让她随意去找一份能站着的、舞动手脚的工作。她接着说道:“今后,我肯定无法再见到你了。现在也许是因为你在我非常近的地方。我是谁,你该明白了吧。”之后,寺子才意识到,这位少女正是在病床上陷入昏迷的岩永的妻子。可以说,这是寺子无意识中的一种幻觉。她之所以陷入这种幻觉,与她和岩永的恋情有关。她始终对自己与岩永的恋情抱有一种负罪感,并且内心饱受道德上的谴责。或许,这一幻觉也可理解为寺子渴望获得自我解脱、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并且,在这里白色再次与岩永病危的妻子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白色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导演若木信吾通过对色彩的有效运用,较好地呈现出吉本芭娜娜笔下的文学世界。电影通过黑白影像的运用,奠定了全篇压抑而又沉闷的基调。冷暖色的对比,则恰如其分地表达和烘托了主人公的人物情感,预示了剧情的发展。而影片中的白色意象,则使影片时常弥漫着一种死亡的气息,从而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与神秘感。

猜你喜欢

娜娜白色色彩
娜娜的小羊
陈娜娜作品
考试之后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神奇的色彩(上)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