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秀水天香”茶叶品牌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思考
2018-03-22肖秀丹屈家新黄延政
肖秀丹 屈家新* 黄延政 汤 星 周 平
(1.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宜昌综合试验站,湖北 宜昌 443100;2.湖北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宜昌 443100; 3.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农技中心,湖北 宜昌 443100)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众多世界级公司“巨人”猝不及防,不是轰然倒下,就是损失惨重,影响至今难以消除。然而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大山深处的湖北秀水天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长汪家新的带领下,化危为机,创新发展,形成了“现代化加工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综合服务公司”“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1-2],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和企业增值增效“四增同步”的共赢局面。
1 逆势增长,实现“三个飞跃”
湖北秀水天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从2008年起步,抢抓“四个一批”工程机遇,历经近十年艰苦创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实现了“三个飞跃”。
1.1 实现了从“小微茶企”到“亿元龙头”的飞跃
宜昌市夷陵区是中国知名的“桔都茶乡”,食品加工是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稻花香集团是全省首家产值过百亿的“农”字号企业,萧氏茶叶集团是全国茶业五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竞争异常激烈。秀水天香公司2003年注册成立,2004年、2007年、2008年三度濒临破产。短短几年,公司在逆境中实现了裂变式发展,资产总额从800万元增加到3.3亿元,增长了40.25倍,固定资产从500万元增长到2.7亿元,增长了53倍,产值从2000万元上涨到6亿元,增长了29倍,成为湖北省农业和林业“双料”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社,成为夷陵茶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
1.2 实现了从“单枪匹马”到“组团作战”的飞跃
2008年,秀水天香公司只有两个门市部,主要从事干茶购销,经营模式是典型的“夫妻店”。历经近十年发展,现拥有4个分公司、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3家万吨标准化茶叶加工厂、5家品牌专卖店、1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8个茶鲜叶收购点、保鲜库20000多平方米、机械设备600多台套、职工近百人,拥有茶叶基地20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茶园40000亩,年产干茶5000余吨,年销售额3亿多元,基本形成了产业链、集团化发展格局[3-4]。公司制定了“十三五”规划,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3 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飞跃
2008年,提起“秀水天香”茶叶,消费者大多不太熟悉。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信誉,目前“秀水天香”在市场拥有了较高的美誉度,先后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名牌产品”、第十一届“中茶杯”优质茶、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第29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宜昌十大名茶”、“宜昌十大最美茶园”等荣誉,“秀水天香”也发展成为绿茶、红茶、干鲜蔬菜等8个系列20多款产品,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董事长汪家新先后荣获夷陵区文明标兵、道德模范、宜昌市劳动模范、宜昌“十大茶业风云人物”、宜昌市“十大扶贫功臣”等称号。2011年、2016年,分别当选为夷陵区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2012年,被任命为下堡坪乡磨坪村“第一书记”。
2 转型升级,围绕“四个坚持”
秀水天香公司坚守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责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对应破解农业发展中的现代化、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四大难题,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和产业内部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下,实现了转型跨越发展[5-6]。
2.1 坚持把加工龙头作为驱动引擎
2008年以前,秀水天香公司主要以购销本地绿茶为主,产品单一,质量不稳定,来源不可靠,受市场影响大,公司经营状况大起大落。2008年,汪家新痛下决心,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决定把工厂建在茶园中,投资600多万元,在海拔800多米的磨坪村开山劈石,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根据山区茶农卖茶难的实际,配套建立了6个鲜叶收购站,公开亮出了“不拒收、不限收、不压价、不缺两、不赊账”的“五不”承诺,不仅彻底缓解了方圆几十公里卖茶难问题,也稳定的产品渠道和质量。为进一步扩大规模,2012年,再次筹资5000万元,在下堡坪乡蛟龙寺村新建占地近30亩的五棵树茶厂,年加工鲜叶能力2000吨,辐射带动茶园3万亩。2016年,为了解决下堡坪乡赵勉河、秀水坪两个村2012个农户10843亩茶园严重的卖茶难难题,公司又多方筹资1.2亿元在该区域建设农旅结合综合体,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茶耳山万吨茶叶加工厂已经建成,购置120台(套)机械设备,加快了老百姓的脱贫增收的步伐。三个茶叶加工厂的建立,不仅激活了下堡坪乡茶产业的发展,使昔日“走路一脚泥、垃圾满天飞”的贫穷村庄变成了“蓝天白墙民居,绿园碧水人家”的靓丽村庄,更使秀水天香公司跻身湖北乃至全国茶叶加工企业第一方阵。
2.2 坚持把基地建设作为立身之本
下堡坪乡地处西陵峡畔半高山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应茶叶生长,由于缺乏龙头带动,茶叶管理水平较低,质量良莠不齐,农民增收缓慢,生产积极性大打折扣,陷入了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益发展的“死循环”[7]。公司敏锐地意识到必须把茶农有效组织起来,按照市场要求建设标准化基地,才能实现产业和市场的有效对接。2010年投资450万元,创办了高山云雾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10元入社,享受优先销售、免费培训、年终分红、种苗肥料补贴等优惠政策,将755户茶农组织起来,统一制定种植、管理、采摘、加工标准,共同经营6407亩茶园,把茶厂变成茶农自己的加工厂。合作社成立以来,总计分红300多万元,免费发放肥料100吨、茶苗200万株,每年举办茶叶技术培训30多场次,不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2012年遭遇低温灾害,合作社鲜叶收购均价每公斤仍增长0.4元,带动社员人平增收1141元。目前,公司拥有1.5万多亩核心鲜叶基地,其中蛟龙寺村示范基地获“出口茶叶种植基地”认证,成为三峡地区高山名优茶的核心生产区域。
2.3 坚持把农企共赢作为价值取向
“做企业也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公司董事长坚定地认为,农业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扎根群众,牢固建立农企“鱼水”甚至“血肉”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工农互动、农企共赢。2013年9月,公司牵头成立夷陵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整村入社,土地入股,三权分离,四六分红”的方式,开创了“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茶叶变现金”先河。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开、民主方式,茶厂作价3000万元入股,茶农每亩茶园6000元价格入股,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实施。入股后的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承包权归茶农,经营权归合作社,股份的40%按经营利润分红、60%按鲜叶交易量分红,让社农吃了“定心丸”。目前,入社农户1008户3192人;入股土地7658亩,山林31685亩,总股份78948股。合作社推行统一规划发展、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农资配送、统一信息服务、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按股份分红、分户管理茶园的“七统一分”经营管理模式,既调动了农户生产积极性,让他们自发投入到茶园标准化管理,又促进了茶园面貌焕然一新,茶农收入增长。据蛟龙寺村委会统计,2013年,该村茶叶收入突破万元的社员80户,2016年迅速增到600多户,茶叶产量也大幅增加,2016年产量比上年增16.4%,茶园亩平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000元提升到4000多元。
2.4 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动力源泉
秀水天香公司把顺应市场变化,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农企共赢作为快速发展的法宝。针对当前农村劳力不足,劳茶矛盾突出的问题,投资50万元,成立宜昌五棵树茶叶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组织6名资深专家小分队,为社员开展采摘、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招聘50多名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配备专业机械设备50多台套,组建了一支机耕、机剪、机采、机防“四机”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为茶农开展个性化服务,解决了农技、农机和农资“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针对茶叶种苗问题,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高薪聘请了土肥专家、茶叶专家为技术顾问,加大高山优良茶种的培育。未来,该公司计划通过三五年努力,完成茶耳山后续万亩生态茶园和乡村旅游度假两个项目,把合作社茶园打造成国家级生态农业观光茶园,把茶园变成茶农的“绿色银行”,茶厂变成“取款机”,实现茶叶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3 培育壮大,更需“三分厚爱”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分散弱势”的农民,一头连接“变幻莫测”的市场,是农产品变商品的“转换器”,与农村、农民紧密相连,必须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发展目标,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壮大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产业是强区之基础”思想,强化“抓产业抓龙头”意识,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业企业发展壮大。
3.1 立足于为农民增收分忧,加快制定评价体系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针对企业的行业属性,科学制定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减少和淡化经济指标类的评价,加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与农民的链接度、带动农民情况、自有基地面积、产学研情况、就业人数等方面的权重,探索引入群众评价机制,让带动农民增收明显、农企关系和谐、群众评价良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3.2 着眼于为经济发展分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从工业化理念扶持引导。要加快搭建平台,建设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要加快制定优惠政策,从土地、人才、技术、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创新融资方式,搭建银企共建平台,大力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要注重引导企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打造精品名牌,培育核心竞争力。
3.3 落脚于为社会责任分担,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民联系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重中之重”工作的“牛鼻子”,承担着很重的社会责任,必须给予更多的关爱。要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现代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要关心农民企业家成长,给予更多的平台和舞台,营造重农重商氛围,落实政治待遇,提升社会地位。要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