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的推进策略研究

2018-03-22汤春蓉

关键词:事务管理专业化辅导员

汤春蓉

(成都工业学院审计处,四川 成都 61173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规模扩大、生源复杂、需求多样;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社会对学生管理工作期望提高,希望辅导员能给予学生思想、学业、生活等各方面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特别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规定了九方面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以下简称“辅导员专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但辅导员专业化的推进策略还不明确,实践中进展较慢。

当前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践,应先进行理论探讨;在理论探讨中,又应先明确讨论的内容和框架。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辅导员专业化的内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层次),使大家能在共同的架构和语境下讨论问题,迅速达成共识。然后据此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明确当前工作上的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辅导员专业化的层次架构,可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九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归纳为管理、服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层面。其中,管理是基础,服务是依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

一、辅导员专业化的研究现状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对辅导员专业化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意义、困境与对策等宏观研究[1]。这些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辅导员专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现有研究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微观层面研究较少。少量相关研究也多着眼于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通过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实现服务专业化的思路。这些思路推动了对辅导员专业化方向和内容的认识,但与我国现阶段高校实际状况 “水土不服”。因为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较大、机构改革难度大,与发达国家的高校差别较大,所以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曾昭皓等结合当前学生事务实际,把高校学生事务细分并形成 12个专业化系统[2],以利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分类管理,在学生事务管理思路和实践上取得重要突破。但该系统较为繁杂,且需要彻底改变学生管理架构,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顶层制度设计预期价值目标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3]。层次不清、工作思路不明、策略缺乏可操作性,是当前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当前的研究,首先应该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层次架构达成共识;然后是理清思路,分析工作内容之间的关系、区分层次,建立辅导员专业化的系统架构;最后是明确当前重点工作内容,提出操作性强的推进策略。

二、辅导员专业化的层次架构

辅导员专业化应符合下列前提条件:一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做法,二是立足我国高校实际,三是依托现有机构,四是符合辅导员队伍的能力水平,五是契合大学生需求。具体实施时,要做到架构清晰、程序清楚、事权明晰、简洁高效,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并有利于辅导员的成长进步。这样便于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自信,促进队伍建设,加快专业化进程。

基于上述前提,根据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初级阶段的特点,笔者认为:《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的九方面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可分为管理专业化、服务专业化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三个范畴[4],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团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归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危机应对三大内容可以归纳为管理专业化;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可归纳为服务专业化。并根据在专业化中的地位,构建以管理为基础、服务为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三个层次的内容框架。

1.管理专业化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主要承担基层管理任务,高校各种工作都最终落实到基层学生事务管理上。管理工作占用了辅导员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工作时间长,强度高,压力大,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这些工作特征很容易引发辅导员身体上的“倦”和精神上的“怠”。高校辅导员也因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5],不少辅导员身心疲惫,工作成就感低,心理压力大,不愿从事复杂的管理工作,转岗从事教学或其他行政事务。队伍不稳定导致专业化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辅导员个人发展和整体专业化水平。

在辅导员专业化过程中,管理专业化处于基础的位置,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服务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的前提和保障。学生事务管理,既有作为一般管理的普遍性,更有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它需要在实践中运用人本管理,目标管理,权变理论等现代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科学应用的研究。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头绪多,在管理专业化的起步阶段,需要加强对以下几个内容的研究:一是管理规范化。梳理管理的内容,优化程序,明确权责,形成管理模式。二是管理信息化。开展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减少重复劳动,降低辅导员工作量,提高日常管理效率。三是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干部和骨干,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大学生作为成人的权利,不过多干涉和包办他们的个人事务。依法治校,明确管理的界限和学生的权利,把辅导员从保姆式管理中解放出来。

2.服务专业化

服务专业化是国际上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学业指导等内容。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服务专业化也成为了学生的内生需求。作为90后的独生子女,学习、经济、思想等遇到诸多问题,更需要个性化服务。辅导员只有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思想生活等实际问题,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前各高校都在资助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了服务。特别是心理咨询服务,最早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并有成熟的学科支撑,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心理咨询服务,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在帮助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方面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但服务专业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需逐步完善和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比如助学金评定程序不完善,标准不统一,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核实成本太高,急需要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程序,提高助学服务工作的实效。另外,如何在学习指导咨询方面提供有效帮助也是急需研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服务的内容,逐步开展法律援助、婚恋服务、健康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最终形成全面、规范和系统的服务体系。

3.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辅导员工作的主体部分,也是辅导员的工作艺术和工作技巧的重要体现,是辅导员工作的最高层次。

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6],是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树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融入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发挥隐形思想教育作用,最终应体现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摆正中心工作的位置。明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要保证在中心工作上投入足够的资源,而不是被其他事务性工作冲击。然后要明确思想政治的目标与任务。当前应在分析大学生德育现状基础上,制定适合当前高校现状,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并在基本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制定阶段性任务,形成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最后要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事务管理者首先是教育者,应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规律熟练掌握并能实际运用。

三、当前应以管理专业化为突破口

管理、服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辅导员专业化的三个层次,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只有做好管理工作,辅导员才有精力去完成其他工作,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的层次。只有做好管理与服务,辅导员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才能有效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既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依托,也最终围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思想教育应寓教于管理,寓教于服务。因此,管理、服务、思想教育各层次的辅导员专业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应相互促进,螺旋式发展。

从当前研究和实践看,对管理在辅导员专业化中的基础地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学者认为改革管理体制,才能改变当前学生工作被动应付的局面,这显然难以实行。立足现有体制,才能得出有效的办法。应采用小步快走的“渐进式改革”思路。管理无序和低效,是目前困扰辅导员工作的主要问题。管理专业化作为辅导员专业化的突破口,容易得到学校、老师的认同,也容易取得成效。

当前管理专业化的切入点,应为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计划性和规范性。对学生事务管理中重复劳动、耗时较多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和研究,优化工作程序,逐步减少辅导员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一是开展对年度常规事务日程化管理。要改变学生事务管理长期以来计划粗略、预见性不强、被动应付的现状。在院系层级规划每周的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内容,积累工作日志。经过两到三年的完善,争取形成院系全年较为合理、完整的常规工作日程。辅导员也可以根据院系日程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这样全体学生事务工作者从时间上对全年工作有了总体把握,可增强日常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二是完善流程。逐步对重要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总结完善,特别是对班级管理这一重要内容进行总结,摸清基本规律后,既总揽全局,抓大放小,又井然有序。三是深入分析,精细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工作分析和分类,逐步确定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边界,在院系层面对不属于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剥离。然后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必要性和实效性。通过有序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帮助新辅导员缩短适应时间。然后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流程,突出管理重点,逐步形成精细、高效、有序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向服务、教育方面的重心转移。四是统筹指导,推进信息化。目前,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已基本建立,但还缺乏实用的学生管理软件。开发适合、高效的软件系统并进行推广,可以进一步减少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四、结语

通过对辅导员九大职业能力进行分类管理,有重点、分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进程,有利于统筹规划,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在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有助于辅导员群体树立共同愿景,形成对自身的价值认同;还便于评价工作成绩、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增强团队专业自信,激发内在动力,从而有利于队伍建设和加快辅导员专业化进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借鉴与实践中探索,必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国家政策和高校改革将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但辅导员专业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辅导员群体的自觉行动。辅导员群体也将在辅导员专业化进程中得到发展并获得社会认同,并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1] 刘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中的偏颇与纠正[J].思想理论教育 ,2010(17):88-92.

[2] 曾昭皓,李卫东.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建构与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11(10):103-106.

[3] 赵宏.地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持续性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132-136.

[4] 杨霄.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原则与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 ,2011(23):38-40.

[5] 姚海田,韩旭东,刘晓倩.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 ,2016(21):96-98.

[6] 骆郁廷,黎海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17-20.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专业化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综合事务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事务管理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