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建设《药物合成技术》课程的创新模式探索*

2018-03-22汤琼琼赵素真马秋丽李真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企教学内容考核

尹 伟,汤琼琼,赵素真,马秋丽,陈 婷,李真真

(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

教学研究

校企联合建设《药物合成技术》课程的创新模式探索*

尹 伟,汤琼琼,赵素真,马秋丽,陈 婷,李真真

(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88)

校企联合;药物合成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原料药的生产和新药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医药发展的研究热点,《药物合成技术》课程在医药院校的制药类专业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目前,医药院校的《药物合成技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实践与理论结合程度不够、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全面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医药企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学生自身动手能力欠缺、缺乏药物实验的安全意识等,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药物合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验改革措施,以期为今后校企联合建设课程提供参考。

1 理论教学改革

1.1 定位更加明确的《药物合成技术》理论教学目标《药物合成技术》课程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实际运用方面的重要性,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本着检验实践能力的目的,邀请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校企联合共同制定《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将理论中重要且在具体运用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作为重点,增加相应学时数,并补充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案例,理论内容涉及到的难点,由企业技术人员站在企业实际应用的角度加以解释,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

1.2 校企联合优化教学内容 《药物合成技术》课程理论内容本身非常复杂,对学生有机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要求非常高。学校应与企业共同讨论制定课堂及理论教学内容,删减书本中较为复杂且应用范围较小的内容;教学中注意对比讲解各章节之间的联系,着重强调相关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2]。在《药物合成技术》课程同步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模拟教学,最终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的统一。校企联合优化教学内容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1.3 结合企业生产实例,优化课堂导入方式 优秀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教师的教学情景之中,使学生对教师随后的教学内容充满无限期待,且会主动去思考、学习,这对掌握课程中的重、难点内容极为重要[3]。导入式教学是《药物合成技术》课程重要的教学手段,应加强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导入过程,他们能更容易地将目前生产研究中的新颖案例直接导入到课程中。例如,在讲述“缩合反应”这一章节时,企业技术人员可将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对甲苯磺酸索拉菲尼的合成作为例子,结合自身在企业的工作经验,从企业生产合成的角度进行阐述,可使书本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具体的实例,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4 校企联合加强《药物合成技术》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载体,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有针对性的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传统的《药物合成技术》教材内容过多侧重合成中的理论设计,内容较为复杂,很难与药物合成的最终应用完全吻合,导致了学生虽然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传统《药物合成技术》教材主要强调各反应的机理,对相关基础学科的要求很高,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4]。

依据制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体系,以药物合成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教材主线,由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自身关于本门课程的实际知识点和技能点,结合学校教师从教学出发总结出的学科体系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聘请企业专家、授课教师进行反复论证,形成教材内容。企业参与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5];同时,校企联合建设《药物合成技术》教材,也使得学校通过企业平台,能让学生及时了解本门课程的最新动态和最新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按照企业参编的教材进行学习,在及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的同时,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他们直接适应企业的相关要求[6]。另外,校企合作编写具有企业和学校特色的教材,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和学校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视。

2 实验教学改革

2.1 优化实验项目,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 实验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目前,《药物合成技术》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衔接不紧密,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以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的生产为例,在实验室小试合成时,以乙二醇为原料,经氯化、磷酰化、缩合等反应,最终得到目标产物;合成时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产率较高,学生操作时的难度较小。但在企业生产时涉及到大型反应釜,反应温度,搅拌速率,设备干燥、清洗,以及产物的精制等过程,较为繁杂。并且,实验室反应时原料用量少,主要以克为单位,而企业生产时规模可以达到吨,在反应的后处理上难度很大,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因此,要求在实验教学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优化实验内容,设置中试级别以上的实验项目,有助于与企业实际生产接轨[7]。

2.2 采取“实验项目引领,学生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实验项目引领,学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实验内容隐含在各实验“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来实施实验教学过程。如完成“药物阿司匹林合成”这个综合实验项目时,学生小组首先根据任务书中下达的任务查阅资料,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自的合成设计方案,然后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原料、依据方案最终完成阿司匹林的合成。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和提升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校企联合建立《药物合成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3.1 理论教学考核 《药物合成技术》课程理论部分考核试卷题库应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同时,理论部分考核可以尝试随时申请考试的评价方式,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课程所要求的内容便可申请考试。教师用从试题库随机抽取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本门课程的成绩,不合格者可以再次申请考核,3次考核不合格,需要重修。

3.2 实验教学考核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只是简单地考核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导致学生书写实验报告时抄袭情况比较严重,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应摒弃原有片面的考核方式,采取实验室联合企业生产线共同考核的方式。基础性的实验操作和考核在学校完成,对于贴近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实验内容,利用企业的生产线进行考核,由企业技术人员考核学生对实验环节的熟练程度。结合以上两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探索了《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改革措施,以期为后期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建设本课程提供参考。

[1]于广华,孟丽,李芳,等.校企全程合作下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30-131.

[2]侯桂革,孙居锋,王春华,等.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模式的评价与优化[J].山东化工,2016,45(12):156-157.

[3]林水森,郭幼红,许嵘.校企合作下高职药物化学案例教学控制的实施[J].海峡药学,2015,27(2):228-230.

[4]李敬芬《.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3):29-31.

[5]李灵芝,崔颖,张丽,等.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12-113.

[6]李元祥,刘益林,林红卫.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改革与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5):83-85.

[7]王启海,赵宝林,黄丽萍,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宜春医学院学报,2012,34(4):148-150.

G724.4

C

1004-6879(2018)01-0079-02

*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自然科学基金(KJ2015A307)

安徽省教育厅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资助项目(2015xgg19)

安徽省教育厅2016质量工程项目(2016jy014)

2017-03-29)

猜你喜欢

校企教学内容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五反思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