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自主创新 增强企业竞争力

2018-03-22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企业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概况

(一)企业总体概况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17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是由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单位的国有产权划转而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下辖济钢、莱钢、日照公司、矿业公司、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钢国际、财务公司、山钢国贸、张钢、金岭铁矿、山东耐材、烟钢、山钢地产等子公司(单位),实际控制与管理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底,拥有职工79832人,总资产2601亿元,企业信用等级AAA。2016年生产钢2302万吨、铁2379万吨、钢材223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25亿元。山钢集团列2016“中国企业500强”第143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5位。山钢集团在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非钢产业,已形成矿业、金融、贸易物流、房地产等主要业务板块。“非钢主业,多元主打”成为集团公司战略,已有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较大进步,成立山信软件公司进军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产业,大力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承建了省内最大的钢结构住宅项目。

(二)企业科技概况

1.科技投入情况

山钢集团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成本为核心的产品竞争力新优势,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积极开展产品与工艺技术研发,加大科技成果、技改成果及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推进产业升级、产品升级。见表1。

2.研发机构拥有情况

为适应经济转型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山钢集团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化整合内外部各类技术和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销、用结合,构建集产品研发、推广、应用于一体的高层次、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集团旗下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山钢股份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四个(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技术中心、山东金岭铁矿技术中心、山东耐材集团技术中心、莱钢建设公司技术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钢特厚钢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钢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表1 2011-2016年山钢集团科技投入情况 万元,%

另外,山钢集团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建有高性能钢铁材料院士工作站,与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建有钢结构住宅院士工作站。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引进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10名;为山东省“泰山学者”工业领域首批设岗单位,设立了公司“泰山学者”岗位,先后聘用泰山学者1名、齐鲁学者27人次。

3.科技人才队伍情况

山钢集团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并落实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立优秀技术创新人才国内外考察、进修、实习、培训制度及内部津贴奖励制度,坚持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支撑集团发展、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物,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专业人才,建设一批善于攻坚、能够解决集团重大技术难题的创新团队,快速提升山钢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截至2016年底,山钢集团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6669人,其中:5436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3629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3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447人。4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受聘为泰山学者,5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专利情况

山钢集团通过不断完善工作体系,专利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全集团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十二五”以来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393件(其中发明专利999件)。集团旗下莱钢2013年11月份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见表2。

5.获国家级奖励情况

山钢股份济南分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效化微合金化钢板坯表面无缺陷生产技术开发与工程化推广应用》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主要成效

山钢莱钢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依靠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品质,从简单的向规模要效益转变到依靠技术优势占领市场,靠优质的个性化产品赢得客户。通过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不断构建莱钢优势产品系列,培育莱钢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先后成功开发中低速磁悬浮轨排F型钢等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

表2 2011-2016年山钢集团发明专利情况 件

莱钢自主开发的中低速磁悬浮轨排F型钢,填补了我国该领域技术空白,并在北京S1号中低速磁浮示范运营线独家中标。开发了系列新型门架槽钢,打破了国外异型钢的垄断地位,推动了叉车制造业国产化进程,在国内叉车门架型钢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高寒地区耐低温H型钢成功进入欧洲YAMAL北极油气田项目,实现该项目欧标+俄标一站式供货。成功开发H13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连铸连轧工艺生产H13圆钢的企业。与国内某轧辊制造领军企业合作,开发了锻造轧辊用高碳高铬系列大圆坯,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开发该系列产品的企业,替代了模铸钢锭或电渣锭。开发的耐腐蚀耐磨钢及相应生产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是国内唯一一家利用大压缩比连铸坯生产6mm×3500mm超薄宽幅规格高强度耐磨钢企业,实现NM360-NM500高强度耐磨钢板系列化生产,厚度覆盖6 mm-60mm,成功应用于煤矿机械制造企业刮板运输机、矿用自卸车、摊铺机,其中NM400和NM450出口新加坡等地。国内唯一一家稳定批量供货8mm×4050mm的超薄、超宽规格桥梁板的企业。产品覆盖Gr50、Q420qC/D及抗层状撕裂Z15/25/35级别等30个牌号,3种交货状态,厚度8mm-80mm,最大厚度可达130mm,-40℃低温冲击韧性可稳定控制120J以上。开展炼焦煤风选粉碎及调湿工艺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艺设备,在精确调节炼焦煤水分的同时,实现了炼焦煤的粗、细粒度分级,超过国内外同类技术装置的水平。承担国家发改委转底炉直接还原处理钢铁厂含锌尘泥成套工艺产业化示范项目,形成了年处理粉尘量30万吨,产出金属化球20万吨,锌粗粉回收量2000吨的生产能力。含锌粉尘的锌回收率达到93%以上,钾钠回收率达到85%以上。开展利用转炉干法除尘系统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以焦化废水替代现在所用的新水对烟气进行雾化蒸发冷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新水,还可以利用烟气850℃-1000℃的热能,对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热分解,使两套系统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炼钢除尘利用焦化废水中的水能源进行冷却,焦化废水利用转炉除尘烟气的热能源进行分解,达到完全处理焦化废水的目的又不影响干法除尘的效率。采用转炉高温烟气催化热解焦化废水不仅大大降低了处理焦化废水的处理成本,还通过高温分解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解决了一项世界级难题,在环保、能源及经济效益方面意义重大,在国内钢铁行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山钢日照公司高度重视工艺技术创新工作,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工艺技术创新,在项目运营中积极推进研发实验室、科研管理体系等工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在项目设计阶段,日照公司结合精品基地特点,自主和集成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精品基地特色的独有性工艺创新设计,还创新采用了138项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如世界首座实现炉内脱硝的7m级大型绿色顶装焦炉、焦炉煤气制LNG及尾气联产合成氨新工艺技术、500m2烧结机选择性烟气循环新技术、炼钢采用的智能炼钢和机械式抽真空RH精炼技术,炉卷轧机预矫直和超快冷技术、厚规格推拉式酸洗技术、冷轧镀锌线预氧化技术等,先进的创新性工艺技术为精品基地产品品种开发奠定了基础。为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日照公司在精品基地建设PQA全流程产品质量诊断系统,基于大数据原理,归纳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生产参数波动,形成相应的规则库,第一次建立完备的生产工艺参数同产品质量的联动机制,实施全流程质量一贯制智能管理。在工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日照公司正推进建设国际国内一流的研发实验室,初步投资计划2.5亿元,以生产工艺和产品为研究对象,围绕汽车和家电用钢用户技术应用服务及先进汽车用钢的开发为重点选购实验设备和材料测试设备,适应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开拓的需求。通过以上一系列技术应用,使得日照公司整体工艺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夯实产品开发、工艺开发、质量开发的厚实基础,必将为公司今后赢得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争进入和站稳国内综合竞争力第一梯队队伍奠定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企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发展规划的融合

“十二五”期间,山钢莱钢根据发展战略,制订了技术创新三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全面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紧紧围绕关系公司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加强研究,支撑企业健康平稳发展。面向“十三五”,制订了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聚焦重点领域,打造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莱钢的核心竞争力。

山钢日照公司以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智能、高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钢铁精品服务商”为战略目标。选用了138项全球首创及国内首创的前沿成熟技术,集成创新2000余项,形成创新高地,积极打造未来市场竞争优势。

(二)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山钢莱钢每年通过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下达技术创新项目和科研提档升级项目,根据科技发展需要,适时引进中试和测试试验装备设备,形成持续的科技投入机制,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山钢日照公司因正处于项目建设期,也高度重视今后科技研发工作的稳定投入,规划每年技术创新投入占钢铁产业营业收入的2%左右,用于新产品开发、前瞻性工艺技术研究、生产亟需的短平快项目、节能降耗项目、科研条件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等的研究开发,以及设备采购和人才引进。

(三)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整合集团公司内外部资源,外部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形成“三校一院一公司”科技平台,扩大建设院士工作站。其中,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院士工作站,重点在现有产品工艺技术提升、高端钢铁材料研发和关键工艺装备开发上形成合力,做出特色,打造钢铁行业产学研用的高层次创新平台。与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建立钢结构院士工作站,开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产业化”为核心的技术研究,开发国内领先的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形成合作共赢的钢结构建筑产业研发、运营协作体系。

(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建立集团智库。推进以专家顾问为核心成员的智库建设,强化政策分析、战略研究、产业研究、投融资分析、资本运作等研究工作,为集团公司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成立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整合集团公司内外部资源,外部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合作,形成“三校一院一公司”科技平台,扩大建设院士工作站;内部形成山钢研究院、各产业公司技术中心“一院多中心”的研发管理和运作体系;以重大科技和转型发展课题为载体,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财务、人才资源、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集聚内外资源争取政策支持,引导创新方向,建立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改革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生态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研发力度。以客户新需求带动研发,以新产品引领客户需求,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围绕关键工艺、产品及用户应用技术,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集聚内外部智力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山钢独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市场竞争差异化优势,形成产学研用带动转型发展的典范。

(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山钢莱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充分涌流的体制机制,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养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钢日照公司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壮大研发人才队伍,提升技术创新与服务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山钢莱钢围绕创建创新型钢铁强企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运用、保护纳入公司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生产经验、市场运作和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利用知识产权战略占领和扩大市场。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山钢日照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虽然当前正处于建设期,但提前已建立起完备的专利、技术秘密等管理办法,组织专利代理公司对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挖掘、写作、保护能力。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集团层面,一是做好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以“战略规划引领,流程目标清晰,信息高效快捷”为原则,按照信息化管理四统一原则,统筹规划、管理好各级子公司信息化建设。打通内部信息传递的壁垒和制约环节,以管理流程为基础,构建快捷高效的信息流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战略帮控和财务帮控提供支撑。二是统筹规划,提升信息安全。开展云安全和云防护研究,构建高效、实用、符合山钢实情的信息安全体系。三是推进智能制造,挖掘信息资源效能。建设集团公司核心数据体系,构建集团公司大数据资源池,提升信息化辅助战略决策和产业评价水平。四是提高集团数据资源的利用能力,关键取决于对企业数据价值的深度发掘和充分应用,优化生产过程,优化供应链,最终实现预测式制造,在钢铁制造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推动管理创新

一是做好山钢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在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大背景下,梳理、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界面清晰、精简高效、标准化、闭环化的管理和业务流程,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集团管控制度体系。

二是调研、借鉴、移植、创新先进管理方法。以战略为指引,以激发组织效能为目标,引入或创新管理模式或方法。对先进企业绩效管理案例进行研究,主动出击,广览细研,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简捷有效的管理模式。

三是重在搭平台、树标杆、推经验,做好经验交流、典型选树和知识共享。按照“外部经验内部化,内部经验共享化”的原则,对于内外部不同管理创新方式方法,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实现创新经验的交流共享。按照借助外脑、组建内外部专家咨询团队的思路,搭建知识拓展和经验实践平台,做好新知识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发挥好经验好做法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管理创新成果的评选为主线,做好立项、监管、验收和激励,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科技贡献率

山钢莱芜一是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以产业为中心、企业为主体,把科研单位和用户群体连接起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技术和加工应用技术的研究。二是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考核机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期跟踪机制,纳入长期考核,提高科研人员和团队成果转化的考核权重。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多元的专利保护机制,有效地阻止其他市场主体模仿自己的技术创新。积极落实专利奖酬政策,在科技人员考核中,将知识产权作为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山钢日照公司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十)依托技术进步,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山钢莱钢在铁前技术方面,开发和推广多用弱粘结性煤的炼焦工艺,解决焦炭生产的炼焦煤“瓶颈”问题;推进和完善焦炭生产煤调湿、型煤炼焦等先进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加快国内外含铁资源开发和利用,降低生铁矿料成本。

在炼钢技术方面,建立经济型洁净钢生产平台,开展超低磷工艺技术、超低硫工艺技术等研究,为开发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高附加值钢种提供保障;按不同产品性能要求控制钢水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水洁净度和铸坯质量,实现铸坯表面质量的在自动线检测与判定;电炉炼钢过程实现炉底搅拌技术、钢包除渣技术、LF炉微正压控制技术、VD炉气在线分析技术、连铸液压振动控制技术和电磁搅拌技术的有效应用,推进高纯净度、高均匀化技术研究。

在轧钢技术方面,板带钢生产重点加强厚度尺寸、板形平直度等外观尺寸控制精度配套工艺研究与改进;充分发挥产线现有装备优势,研究开发高强钢在线热处理、正火控冷等新工艺技术,并大力推行连铸厚板坯热送热装工艺,从而节约能耗,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空间。型钢生产实现超快速冷却,稳定高强钢、低温冲击韧性钢等特殊要求品种钢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铸坯烧损;解决H型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等表面缺陷,满足高表面质量型钢生产要求;实现热轧全流程智能化控制,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优特钢生产加强高精度轧制和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实现大压下高精度轧制技术、在线控制轧制技术、钢材缓冷控制技术、在线退火和正火技术以及在线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十一)依托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

山钢莱钢是行业内较早地对生态型工厂、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研究,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运行体系。2005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13年通过验收。2009年获“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2012年度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奖—清洁生产奖,2013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符合钢铁生产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201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节水标杆企业。2015年5月,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的验收。先后被山东省政府授予“节能突出贡献企业”、“资源节约先进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优秀循环经济企业”等称号。

保护环境是山钢日照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项目投产排放指标按照2020年排放浓度限值要求设定,执行史上最严排放标准,环保超过欧洲现在水平。日照的环保预算投资达64.7亿元,接近总投资的1/7。系统集成国内先进环保技术,系统开展废气治理、废渣治理、噪声治理,同时开展施工现场环境治理,确保达标。

四、科技创新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建立企业自主创新体系,首要的是要形成观念创新机制,营造事事可创新、人人能创新的氛围。企业从上到下要有持续创新的理念,在企业内部要形成提倡创新、鼓励创新、奖励创新的氛围,在创新文化建设上要拓宽思路,多想办法,要不断完善建设与员工培训计划、职业规划、差别激励以及创新奖励等职工关注的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着眼于提升职工的创新力,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鼓励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强调团队学习,通过深度汇谈,有效整合团队智慧,实现成果共享;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蓝领”培训基地,开展“三高”人才培训,努力打造优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2.要不断完善科学的技术创新决策咨询机构和运行机制。山钢形成了由公司内外专业技术和管理领域的专家组成的智库,以科技创新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主要运行形式,负责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科技发展规划和目标、技术创新机制、年度科研计划的审定和评估,大大降低了关乎企业兴衰的重大技术创新决策的风险,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

3.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学”和“研”的支持,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这是基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转轨需要、也是国际成功经验的必然选择。山钢通过与各院校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化程度,以企业为主导,作为创新投入的主体、风险承担的主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总体产品和技术方案设计的主体、经济收益获得的主体,组织各方共同创新,充分发挥产学研各自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4.企业必须整合技术创新体系,消除研究与开发与企业其它业务单元的隔离,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必须从体系的组织系统、规则系统、资源系统、决策系统四个要素着手,整合创新体系;一是加强流程再造,理顺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价值过程和支持价值过程活动,提高内部运行效率;二是加强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产学研等创新合作机制、创新投入机制和创新环境,保证创新条件。

(二)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既是技术创新的吸纳器,又是技术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使产品和工艺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找到最佳切入点;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对效益增长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自主创新的保障。企业通过研究开发、自主创新等活动使科技资源变成现实科技生产力,必须有充足稳定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才能不断增强技术储备能力较强,才能由低水平的成本竞争转向高端技术层面的竞争,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2.培养创新队伍,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举措。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最宝贵资源,在企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比例偏低的情况下,如何激发现有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并逐步构建起企业内部科技人才梯队和职业发展通路,是企业留人、育人、用人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科技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反过来企业实现了技术创新突破,也给科技人才带来成就激励,并拓展其职业发展空间,二者存在双赢的发展模式。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提高技术创新产出。知识产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主要标志和特征,它的有效开发和保护、运用是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要重视技术保密工作,制定专利战略,做好在用技术和储备技术的专利申请,对重大的产品、技术研发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