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手艺人
2018-03-22孙滢
不管我们如何挖掘如何提倡,我们生活中的手艺人都是越来越少了。
记得我小时候(上世纪70年代初),东北农村的街巷里,时常会传来一声吆喝:“锔缸锔碗锔瓦盘喽!”这吆喝声一般都比较悠长,如果是在夏天,会显得烈日下的村子更加寂静和空旷。
说实话,锔缸锔碗的过程我没看过,但锔好的缸是看过的,就是裂了缝的水缸被钉上了几个类似订书钉那样的金属条,缸就不会漏水了。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神奇,也没想过那么硬的瓷面,怎么就能结实的粘合在一起。由此看出,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的事物,往往容易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有关“手艺人”的部分是不多的。除了锔缸锔碗匠之外,还有就是木匠和磨刀匠了。至于什么捏面人的,东北应该没有,那么细致的手艺,应该流行于南方,东北天寒地冻,用不上那么温婉的东西。
磨刀匠就不说了,几乎所有上了岁数的人可能都记得“磨剪子嘞,戗菜刀~~~”,不过在我的记忆里,我家好像从没用过磨刀师傅,一般都是自己在缸沿上或者磨刀石上正反蹭几下,然后刀就接着用了。
我重点要说的是木匠,这是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我家隔壁邻居就是木匠。木匠好像姓张,中等身材,微微发福,现在想起来,还依稀能记得他眯起眼“吊线”(看看线拉的直不直)的样子。据说,木匠的手艺谈不上有多好,但他自己却很自负。后来,在大人们时有时无的评价中,我知道了手艺人多少都有点“拽”,都有点自以为是的样子。这一点,也被我后来的生活经验所证明了。比如,我毕业后以写字为职业,自然而然就会和摄影记者,俗称“照相的”打交道。“照相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称得上是手艺人吧?当时,不光要手动设置光圈,还要会暗房冲洗。在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小时候木匠的某些影子——有时会有点小狡黠、有点小脾气。其实,我所想表达的是,对于一个好手艺人来说,有点自以为是、有点看不起别人是常态。雇主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一定不是好手艺人。这一点,恐怕是天下手艺人的共性,无论他是管道工还是文字匠。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字,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不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那么简单,而是我们要真正理解什么才是工匠,工匠精神究竟应该都包含什么?事实上,工匠并未、也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传统的工匠。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新工匠仍在不断地诞生。
比如,美甲师算不算工匠?设计动漫的算不算工匠?再比如,乔布斯是不是工匠?我以为是。能搞出苹果手机这么伟大产品的人,怎么会不是伟大的工匠呢?祝愿未来,我国能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工匠,最好还有伟大的工匠!